康晓光作者简介:康晓光,男,西元一九六三年生,辽宁沈阳人。现任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著有《君子社会——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阵地战——关于中华文化复兴的葛兰西式分析》《中国归来——当代中国大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研究》《仁政——中国政治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起诉——为了李思怡的悲剧不再重演》《NGOs扶贫行为研究》《法伦功事件透视》《权力的转移——转型时期中国权力格局的变迁》《地球村时代的粮食供给策略——中国的粮食国际贸易与粮食安全》《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等。 |
原标题:“利他”是践行慈善事业的核心路径
作者:康晓光
来源:“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初九日庚戌
耶稣2019年5月13日
5月10日上午,由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主办、深圳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19年第一期慈善大讲堂在深圳大学科技楼第二报告厅举行,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公益创新研究院院长康晓光担任主讲嘉宾,他以“儒家慈善观:理念与实践”为主题,探讨儒家慈善文化思想如何适应当今社会的公益慈善文化,推动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
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会长会长陈章联、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高金德、深圳市民政局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调研员钟礼银、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秘书长刘国玲、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卫红等出席了此次慈善大讲堂。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秘书长刘国玲
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秘书长刘国玲为此次慈善大讲堂致辞,她代表深慈联和深圳慈善公益行业,感谢康晓光教授今天为大家带来他对慈善公益学术研究及实务经验的分享。她表示,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作为连接政府、慈善组织以及社会各方的枢纽型慈善行业组织,一直致力于传播和弘扬慈善文化以提升行业专业化,健全慈善行业运行机制、提升慈善行业专业水平以推动慈善行业健康快速发展。此次与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合作,就是希望与高校联合打造深圳慈善文化教育平台,将慈善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本期慈善大讲堂主要内容
康晓光教授以明末著名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高攀龙为例,剖析了我国传统慈善文化主干思想——儒家文化中蕴含的慈善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阐释了儒家文化中“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等价值观在现代慈善公益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就通过何种途径,将中国传统的慈善理念同实践结合起来,以推动现代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康晓光教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儒家思想的最可贵之处是不依赖灵魂不朽来肯定人生,“利他”是达到不朽的唯一途径,是践行慈善事业的核心路径,这正是儒家思想所赋予我们的积极意义。
康晓光教授还指出中华慈善的五个独特之处:一是内生的,不是外生的;二是内在的,内在于个体生命,内在于社会与政治;三是弥散化的,不是专门化的,贯穿于个体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四是与个人、家、国、天下融为一体;五是理想的社会就是一个慈善组织,天下为公,世界大同。
讲座结束后,康晓光教授与现场的慈善公益伙伴以及深大师生进行互动,并就大家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且精彩的解答。
互动答疑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卫红为此次慈善大讲堂进行总结。她提到,康教授讲的儒家文化与深圳大学崇尚的精神有一定层面的契合,深圳大学的校训“自律、自立、自强”,特别强调自我修养,管理学院的院训是“改变、源于、成长、责任”,也是首先强调自己的事情,自我提升了才能改变这个世界,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马卫红
至此,2019年第一期慈善大讲堂活动圆满结束,两期慈善大讲堂“两光”的精彩讲座之后又将迎来哪位公益大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请大家关注下一期慈善大讲堂。错过这期慈善大讲堂的小伙伴可以通过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康教授的课件课后学习哦~
领导嘉宾合影
责任编辑:近复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