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止谤的两种办法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五日己亥
耶稣2018年9月4日
为政者无论好坏,都可能受到毁谤。止谤办法有两种:一种是周厉王式的,令人监控,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严惩;一种是孔子、子产式的,任其自然,只尽责尽力做好该做的事,让谤言自动消失。
子产相郑,郑国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有同事劝子产毁乡校,子产答话中有这么一句:“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周厉王是作威以防怨,子产是忠善以损怨。《左传》记载:
“(子产)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子产为政一年,民众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支持他。”到了三年,民众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他们;我有土田,子产让它们增产。万一子产逝世,谁能接替他?”
《史记循吏列传》记载:
“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
孔子六世孙子顺说,孔子相鲁,也曾被谤。战国晚期,魏王曾拜子顺为相。子顺执政后,“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罢掉宠臣,革除弊政,任用贤才,奖励功勋。于是受到毁谤。《资治通鉴》记载:
“文咨以告子顺。子顺曰:民之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文咨曰:未识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相鲁,人诵之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而麛裘,投之无邮。及三月,政化既成,民又诵曰:裘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裘衣,惠我无私。”
子顺介绍,孔子出任鲁相,人们唱道:“穿鹿皮袍的权贵,抓起来没有罪;权贵穿着鹿皮袍,抓起来都叫好。”三个月以后,政治教化有成,人民又唱道:‘穿皮衣戴殷帽,实在获得我们的心;戴殷帽穿皮衣,惠爱我们无私心。’”
子产孔子相鲁都能通过好政治止谤,但所需要的时间大不同,这里有环境条件的原因,更源于两人德智生平的差异。孔子推王道,三月谤止;子产行霸道,三年谤止。三年后谤不止,意味着不如霸道。如果越到后来民怨越深、谤言越盛,那就是为政者的责任和问题了。
“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这句话值得深长思。反过来,其初就无谤,一开始就受到高度一致的赞扬,往往大有问题和猫腻。民众往往利益主义和现实主义,有短视的一面,故“民不可与虑始”,否则只能搞短期行为迎合民众甚至逢民之恶。商鞅也对秦孝公也说过“民不可与虑始”的话,但这个看法本身没错,儒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并非受法家影响。2018-9-4余东海
责任编辑:姚远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