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思想门――答《新快报》(陈明)

栏目:演讲访谈
发布时间:2010-04-12 08:00:00
标签:
陈明

作者简介:陈明,男,西元一九六二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儒教研究室副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儒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湘潭大学碧泉书院教授。一九九四年创办《原道》辑刊任主编至二〇二二年。著有《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儒者之维》《文化儒学》《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对谈录》《儒教与公民社会》《儒家文明论稿》《易庸学通义》《江山辽阔立多时》,主编有“原道文丛”若干种。


 

 

 




问:我在网上看到,您本不愿意参加《思想门》的这次讨论活动,甚至找了很多理由,但最终还是参加了,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绝呢?这样做是不是也很“乡愿”呢?

答:说违心话当好好先生才是乡愿,参加不参加,与乡愿无关。

我去不是给《思想门》或其作者面子,而是因为1)出面邀请的是一位老朋友;2)我对他的老师黄宣民教授很有好感;3)电脑坏了正好要到中关村修理;4)我有第三极的储值卡,老婆孩子觊觎以久。我对这书朦朦胧胧有点印象,觉得有点哗众取宠,看召集人几次给我联系,对我提出的车马费问题也答应了,就说我来可不一定说好话啊,他们也表示欢迎。就这样,你也认为有乡愿之嫌,那你说该怎样才叫不乡愿?当然,我可能有点警惕性不高,他们一定要我出席,知道我可能像李零“丧家狗”一样拍案而起,有利炒作,促销书籍。有人开玩笑说真正被打劫了的是你陈明。

问:你怎样看待你自己在讨论会上的激动?事实上,你自己也说了,你当时并没有完整看完《思想门》这本书。这可能与上次“丧家狗”的讨论有所不同了。是否因为《思想门》里说了“孔子与儒无关”、“孔子打劫了传统”、“复兴国学要抛弃儒学”?比如像“丧家狗”一样,“打劫”这样的字眼刺激了你?

答:无所谓激动。我真是觉得这本书、李学勤的序,以及众多所谓学者的推荐文字太无聊太搞笑了,因此十分的不屑,因此表现得十分的傲慢。忘记是在主持人还是作者黄坚要我谈学术时,我说,谈学术,我会找你们么?

我没完整的看这本书,所以我只谈了关于儒学和孔子的问题。这个所谓会议的主题是“儒学辩论”,我亲眼看到主持人在一块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题目。至于说刺激,丧家狗、打劫这样的词是刺激不了我的。近代以来骂儒学几乎成为时尚――有必要再强调一下,黄坚的意见实际是五四以来的主流,本质是反儒学、反传统,结果呢,还不是“而今迈步从头越”?我讨厌的是,明明属于表达情绪的修辞,却要装模作样当成学术论证推出,而学界居然还有人半真半假装疯卖傻的跟在后面以各种形式捧臭脚,从李零到黄坚,一模一样。

问:有论者认为,文人和学者是难以对话的。既然大家不是站在同一层次的立场来说话,这样的争议有意义吗?作为一个致力于弘扬儒家思想的学者与践行者,既然你认为这是“很无聊”甚至“不屑”的观点,你觉得有反驳甚至嘲弄的必要吗?至少从目前看来,新儒家们似乎很重视,在你当斑竹的“儒学联合论坛”上,随处可见这个话题的讨论。

答:蚊子没什么大不了吧?在你周围嗡嗡嗡的时候拍一巴掌没必要么?这样的争论本身不会有结果,但没有结果不等于没有意义――首先,作者的良好感觉可能要打点折扣了吧?我看到他有点挂不住了就修电脑去了。其次,疑惑中的读者看了我的发言可能会多出一种选择;再次,学术界的乡愿,我戳了一手指头,挺好。

至于“儒学联合论坛”,我是创办人,我的东西当然要贴上去。它刚刚重开,正需要热点聚人气呢――这也算一种重视吧?

问:活动主办方未经您同意就发布了发言录音,有炒作的嫌疑。有人把这次活动总结为“小人设局,君子上当。”也有网友认为,出这么一本书并不荒唐,它自有它的价值,如文字上的技巧等,但荒唐的是非要把这本书往学术类书籍里拉,并拉来一些学者和专家以壮声势。您认同这种说法吗?29日,有个自称“蓟门客”的人在天涯的“关天茶舍”发了一张帖子,对未经您同意就公布了发言录音做了回应。他自称录音是他发布的,与黄坚无关。他认为既然当事人都公开讲出来了,那么公布于网上也是可以的。您怎么评价这种做法?

答:认同。发布录音没什么了不起,但文字稿最好让我过过目嘛,我的口音较重――这个整理者又不是湖南人,专业好像也不是中国思想史方面的,所以错漏不少。

这里不妨借报纸把我那天发言的要点归纳一下:1)孔子与儒学绝非如黄坚所说的是两码事,《礼记•儒行》可证;2)儒家打劫传统之说纯属耸人听闻哗众取宠,不把“打劫”二字定义清楚,根本无法展开讨论;3)儒学是三代传统的传承者,孔子是这一传承中的关键人物,王夫之“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是对孔子与儒、儒与传统关系的最佳诠释;4)李学勤先生如果没看《思想门》而作序是不严肃的,如果看了书还这样作序是更不严肃的,因为他对孔子与经学的立场与该书矛盾;如果有证据表明他最近有了改变,我愿意收回这话并向他道歉。

问:“蓟门客”在帖子里表示,“我请问陈明先生,你凭什么对人那么不耐烦?”他认为您的态度有问题,“子曰诲人不倦,黄坚先生来座谈会可是抱着谦虚的态度来请教各位专家学者的。即使你不赞同他的观点,也不至于出口伤人啊。我觉得李先生恰恰是大家风范,而你不过小肚鸡肠。”对“蓟门客”的说法,您如何回应?有一些网友对您在会上的态度有些不满,您如今再回头看这次活动,是否觉得与其发火不如耐心解释自己的观点,因为发火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答:耐烦不耐烦是我的感觉,还要凭什么吗?他引《论语》“诲人不倦”,很好,不知他是否也知道这句:“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出口伤人?这本书中对古人的不敬亵渎不知凡几,并且还郑重其事地把骂人论述成为一种“反对的姿态”,说“骂人在生活中经常被归结为修养问题,其实,骂人更是价值取向问题。”我跟作者的价值取向显然完全不同。骂人是不是风范,书中说先秦诸子除开老子都曾“公开直接骂人”。我想知道的不是李先生的大家风范,而是作者哪个地方受伤了?

问:目前图书市场正在兴起一股国学热,这些作者的普遍写法是把圣人平民化、常人化,特点是行文以及研究方式都比较活泼甚至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或者是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写入学术研究中。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国学是否可以以平民化的角度加以解读?对如何让国学经典走出书斋接近普通百姓,您有何建议? 

答:这些问题你问别人去吧。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m.katywinge.com)发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