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许石林著《清风明月旧襟怀》出版暨目录、序
书名:《清风明月旧襟怀》
作者:许石林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内容简介】
作者以睿智机敏的视角,游刃于历史人物掌故之中,上到帝王,下至文官武将、黎民百姓,皆不在话下;小到个人慎独功夫,大到社会建制,提笔即成;钩沉绵密得当,语言敦厚诙谐,有《世说新语》的韵味。
作者善从一字生发故事,勾连今昔,重新演绎旧事典故,令人耳目一新。字里纸外,皆成妙谈。
【作者简介】
于古人,我崇拜的读书人比比皆是。因此,人笑我保守、迂阔,我悲喜交加:喜者,那是我的梦;悲者,愧不敢当,差远了!
于白话文作家,我喜爱的首推汪曾祺先生。经得起反复读。学古人、学今人,学谁都别想靠谁。
我出的几本书就是这样写出来的。我兴趣广,又贪婪虚荣,不能容忍在文化上太外行,在诸多门类下了点工夫。人问:你到底是哪个专业?
我干吗要专业!专业即器,吾不欲成器也。不想成器,写作就无功业追求。写作带来不少快乐和好处,它成为我唯一不欲苟且勉为的事儿。
我不愿把写作经营成一块遮挡天空的乌云,尽管我未必能成为吹散乌云的清风。
主要著作:《桃花扇底看前朝》《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
【目录】
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天欲义而恶不义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必也使无讼乎
剥了不孝子的皮
传说中的微服私访
从无用处读书
德不孤,必有邻
低调养生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前贤的变通
蜂农与皇帝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古代不许官员包二奶
唐代一宗投毒案
古代贪污和反贪污
皇帝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
古代戒奢靡
王朝末季的神经质
古人薄葬
教子有义方
廉谨家风
古人纳妾的真正原因
关键时候不掉链子
官二代的幸福生活
国奢示之以俭
先知利害,察於祸福
翰林院的鸟事儿
上古的葵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拘儒不可与谈玄,腐儒不可与论道
居卑守微
古代为什么严重鄙视役隶?
那时的西北风能喝
男人是面子,女人是里子
你见过嘴上腐败的人很廉洁吗?
宁停丧,不留双
清每不敌要,可恨!
仁者爱人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申包胥的国恨 伍子胥的家仇
食禄之家,岂可与农人竞利!
你可能冤枉了宋太宗
薯叶·蓬子
酸
他的愤怒你永远不懂
听人劝,吃饱饭
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退隐不是缩首
万卷书开真富贵 百城坐拥小神仙
亡国与役处
女不上坟——清明节民俗禁忌臆说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有关法律的话题
无规矩不成体统
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幸福的福,幸福的幸
胸襟气度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母亲节”说中华传统女德
一桩因“吃不惯”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因果报应以警愚俗
谀优和谏优
中国人为何穿不了中式服装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兼议网络祭祀的文化依据
【序】
自然气盛——《清风明月旧襟怀》序
文/ 邹金灿
这已经是我为许石林先生的书所写的第三篇序了。
必须说一下这段奇妙的历程。许石林先生年长我二十岁,对于我来说,他的身份可谓亦师亦友。认识他的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这些年来,我对这个世界的很多认识,是许先生教给我的。但他一直以朋友之礼待我,并不觉得我是后辈,在人前人后亦从不吝惜对我的赞誉之辞。
相识没几年,他就有一本新书出版了,命我执笔写序。我当时略感意外,因为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以他的名气,自序足矣;另外,以他的广阔交游,亦完全可以找到更有名气的人来写序。
许先生没有向我解释原因,我也没有多问,因为我把这视为他对我的认可与鼓励。于是一切顺理成章,至今有了三篇序文。
这些序文写得如何,自然不是我自己应该去置喙的,但让我感到开心的是,自己所序的几本许著销量都很好,尤其是《桃花扇底看前朝》,出版不到一年就加印了六次,足见受欢迎的程度。
许先生文字的影响力,自然不用我多费口舌去叙述。不过,关于许先生其文与其人,则是可以一说的。许先生文字的最大特点,是有着蓬勃的生气,嬉笑怒骂,挥洒自如,每令人在阅读的时候忍俊不禁,掩卷之后又足深思。
许先生是以气驭文的典型。古人论文,看重一个“气”字。章太炎先生说:“自唐以来,论文皆以气为主。气之盛衰,不可强为。大抵见理清、感情重,自然气盛。”是的,文章要气盛,不是靠鼓出来的,这与作者的为人紧密相连,强做不出。按照章太炎先生的说法,如果作者是一个“见理清、感情重”之人,那么他就具备了文章气盛的条件。
许先生就是这样的人。2016年春天,我们共同的一位朋友因为一场事故而急需用钱,许先生知道了之后,非常关切此事,不仅自己慷慨解囊,还提醒他的侄子记得出一分力,因为其侄曾经受过那位朋友的帮忙。
事情解决之后,为了提振那位朋友的精神状态,许先生还张罗一些活动给他做,结果是朋友表现得非常出色。活动结束后,许先生非常开心地打电话与我分享此事。如此义人,其文章气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在生活中,对于那些看不过眼之事,许先生每每怒目圆睁,厉声斥责。看着他的这些举动,再读他那些嬉笑怒骂的文字,我们或许会觉得许先生是快意人生之士。其实这只是许先生的一面而已。
在我的印象中,当许先生遇到后辈有失礼数的行为,又或是遭到朋友的误解时,他总是能够表现出忍耐与包容,令人感佩。我一直认为,《论语》里最难做到的一句话,是“人不知而不愠”,这句话看似轻描淡写,然而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之多、对人的要求之高,是难以想象的。在现实世界中,许先生让我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温度。
在一次聊天中,许先生告诉我:人生快意之事,其实是不多的。我明白他的意思,他不是在慨叹人生不能快意,而是认为不要在人世中逞气行事。
他的这番话,让我想起了《左传》里的一个故事。
鲁宣公十五年,楚国军队围困宋国的都城,宋国向晋国告急。因为晋、宋订有盟约,所以晋侯希望派兵救宋。这个决定符合道义,但也很危险,因为在此前晋、楚两国的邲之战中,晋国惨败,元气尚未恢复,如今又要与强敌开战,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这时候,晋国大臣伯宗对晋侯说:“不可。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君其待之。”
出兵救宋,晋国社稷可能出现重大危机;若不救宋,晋侯恐将遭到天下人的耻笑。最后,晋侯听取了伯宗的意见,选择了不出兵,而是派人向宋国传达消息说:晋国倾全国之兵来救,快要来到了。此时楚、宋双方也已经不堪战事之苦,两国停战议和。在这个事件中,晋侯为了社稷,真正做到了“国君含垢”。
我们看历史,总是容易记住那些意气风发的人物,而忽略了像晋侯这种含垢忍耻为人群谋福祉的行为。许先生似乎是在用他的言行告诉我们,这种历史眼光要不得。
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留意历史,就不难发现,那些因图一时之快而日后追悔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这也说明,《论语》里简单的一句“言寡尤、行寡悔”,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境界。
因此,我们仅仅坚执是非,或许是不够的,还须细究事情的曲直,这意味着需要多一分的忍耐。许先生心中有守持,辨是非,故能有怒;在生活中,他每每为人着想,遇事辄帮人考虑到各种曲折的情况。这看似很不相同的两点,其实都是他“见理清、感情重”这一特质的自然体现,这使得他的文字臻于“自然气盛”之境。
和《桃花扇底看前朝》一样,《清风明月旧襟怀》也是在说“旧”的人或事。值得一说的是,许先生爱古,但并不薄今。其实所谓“古今”,只能时间的一种变化而已,无论时间怎样推移、世界怎样变,人们依然需要一些不变的常道。
许先生的著作,注重揭出这些常道。然而若是纯然论道,那未免太枯燥了,这当然不会为他所取。唐人李德裕说:“譬诸日月,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常道如日月,万年不变,然而日月照耀下的光景则不同,它们各具精彩的面目,值得我们细细观赏。
要知道这些光景如何,去品读许先生的文字无疑是一条上好的途径。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国学节目圈粉无数 综艺迎来“文艺复兴”
【下一篇】文化类节目何以赢得口碑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