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道传《四书纂笺》采用笺证形式,对《四书集注》作出了正其音、明其义、考制度、辨名物、究本末、补未言、列异说、辨错谬诸方面的考察,被称为“羽翼朱子而有功于圣门”。该书还就《四书集注》注音、字义、引文、史实、袭用古注、未及修改、两说冲突、与朱子它书说冲突等多方面之误提出中肯批评,体现了批判修正朱子的一面,四库馆臣认···
正统论讨论的是历史谱系中诸王朝继统之正与不正的问题。在正统论的思想史脉络中主要有两个框架:以五德终始为内涵的正统论,欧阳修建立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以对“正”与“统”内涵的探讨所形成的正统论。
本文是作者关于朱学传统如何发展现代性之观点的一个概要性论述。本文在描述朱子思想系统基本骨架基础上,阐释了朱子圣学思想进路的高端架构对现代性如何具有精神背景支持和精神动力意义;分析了朱子“理一分殊”“格物致知”的思想结构如何内在地具有形成作为分科之学、经验实证和工具理性之近代科学的开展性;揭示朱子“理一分殊”说对世界···
彭山提倡“龙惕”之说,属王门中“修证”派一路,而且较之邹东廓诸人,更强调主宰,更重视工夫。《说理会编》一书,论理气,论心性,即围绕着这个中心思想。此书分门别类,正如《四库提要》所说,乃仿《近思录》而作,而且内容丰富,论说详细,篇幅远过于《近思录》。
本文的出发点是中国的周秦之变是某种现代化,而先秦诸子所提出的是对现代性问题的回答。
与百多年中国主流的从左翼或者右翼去以西化中的路径不同,赵汀阳的天下体系试图以中化西,利用中国传统资源对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全球体系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但是,虽然有诸多洞见,但是在对西方理论和实践的批评,对传统中国的理论和实践的解读,对新的世界秩序的构建这三个方面,他对其具有先驱性的天下体系的论证,都有很大的问···
雅斯贝尔斯1946年首次提出“世界历史的轴心”概念,后来在1949年发展为“轴心时代”的术语。学界关于“轴心时代”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史实对比或用以反对欧洲中心论;澄清“轴心时代”的历史命意,有助于准确定位该术语及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通过历史语境的文本考查,可以发现,轴心时代的提出及其伴随的世界历史叙事,包含着深刻的时代精神诊···
如何在中国传统伦理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一种功夫伦理?在宋明儒家那里,功夫总体而言指的是生活的艺术,而非仅仅是武术,虽然武术可以作为功夫的一个典型例子。如果以“坏人能不能有好功夫”作为切入点,将引导出三个逐渐递进的答案,每一个代表道德和功夫的多层次关系的一个层面
朱子的“主敬”彻上彻下,贯通于其工夫的各个阶段。一是在下学阶段,敬是具体的下手方式,是对身心的收敛。二是在上达阶段,敬是道心的自我唤醒,以自作主宰。三是在涵养阶段,敬是一种非理性、无对象的、待机般的心理状态,以贯通动静,其特点是“主一无适”。四是在践履阶段,敬则呈现为一种近乎宗教情感的“敬畏”。
众所周知,《荀子》中的“性恶论”历来被视为荀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不但对于宋代理学家,而且对当代中国哲学研究者而言,“性恶论”仍居于《荀子》哲学之核心,而往往成为他们“探讨”《荀子》哲学特质之预设或出发点。相对的,其“天人之分”的主张,则是在东亚地区引进西方哲学方法论之后所开始引起学者关注之部分,迄今也与“性恶论”一同被视···
先秦儒家在殷周“神喻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政权产生、转移合法性的解释体系“天命——革命”说。
“曾皙之志”之所以得到孔子“吾与点也”的美誉,是因为曾皙从政治上构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大同社会,更重要的是从中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理想生活状态的表达,曾皙的理想和憧憬也是孔子生活美论的意义之所在,这种生活美论的核心是情、性和礼,亦可概括为一种实用理性。
关怀伦理能否被看作与道义论、功利主义或美德伦理同样的整全性的道德理论,在西方学界一直存有争议。这些争议聚焦于“关怀(care)”能否成为为道德理论奠基的唯一基础。针对这些争论,女性主义的关怀理论家并未作出充分的回应,而儒家伦理作为一种带有关怀伦理特质的伦理学似乎可以为回应这些质疑提供一些思路。
阳明在解《孟子》“尽心”三节时,颠倒顺序,将本来的“庸→贤→圣”之为学次序,倒解为“圣→贤→庸”。
儒家伦理中对于血缘亲情的强调,会让人忽视其仁爱观的扩展性,最终发展到对于人类之爱的肯定。从孟子的“一本”论到程朱的“理一分殊”,再到王阳明等人的“万物一体”论,都试图揭示出血缘亲情和普遍的爱之间既有分别,又相统一的复杂面向。
杜甫一生儒行,但是晚年确又转崇佛教,考其缘由,实因其人生坎坷,困于命运之多骞,同时儒门工夫陵夷,不能提供有效资源以安身立命,故转向佛教。自儒家工夫检讨之,一则鹜外而遗内,有用无体,只将儒家视为一种个人职业与国家制度的安排,全然不关心性修证;二则性情非狂即苦,始终不能自作工夫,以服膺天命。
朱子的诠释要点有二:其一,认为《太极图》首圈为“无极而太极”,无极乃是对太极的形容,太极才是本体;其二,认为《太极图》是周子自身思想的表达,并以《太极图说》的思想规范《太极图》。朱子的诠释至今仍然是正确打开周子思想世界不可或缺的钥匙。
柳宗元初因个人际遇之不幸寻求精神解脱而亲近佛教,能持客观、友好的态度,交其徒,学其理,宣其教。后以儒家义理为主而会通之,以善说禅、以孝解空、以礼会律、以“神道设教”容纳“佛教”信仰、以“儒家祖先”提醒出家释子等,期望和平地吸收消化佛教。
对于生活共同体或人类共同体,荀子与先儒或先贤在价值、礼俗、制度三个层面都有相当的共识,与很多先儒一样推崇仁义道德等人类普遍价值,重视礼俗或礼乐的涵养与规范功能,强调制度或法律的功用或效率。
朱子主“动”的涵养未发工夫,为“静→动→敬”的涵养环节之一,其针对已学者而言,要求在人伦日用中养心体未发之中并守之以备发用之和,此属于“上达→涵养→发用”的工夫格局。其常与主“动”的下学涵养工夫相混淆,后者对初学者而言,要求在基础性的生活内容中养出善端以备上达,此属于“下学→上达”的工夫格局。由于此二者在性质、内容、主体、···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