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明】《论语·为政》—— “为政以德”与“成德”之教

各位,下午好!今天我们讲读《论语》的《为政》篇。如果我们把第一篇看成全书的绪言或总括,是从总体上讲修身做人问题,那么就像《左传》所说“学而后从政”所隐喻的,第二篇《为政》的地位也就凸显出来。《为政》篇开宗明义,说“为政以德”,而孔子之学正是“成之以文德”的学问,实际上,《为政》篇第一章之后的各章,正是围绕如何“成德”···

景海峰与现场听众“谈心”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心”不仅仅是生理学、医学上与个体生命紧密相连的重要器官,更具有一种道德的、认知的、本体的意义与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中,不仅儒家讲“心”,而且佛、道也谈“心”。在阳明心学盛行的今天,我们该如何正本清源,来理解“心”与“心学”,探寻从孟子、管子、荀子到陆九渊、王阳明之间“心学”的诠释路径与多重意涵,···

【吴飞】礼学与礼学研究 ——在制度与思想之间

我认为礼学本来就具有这样一种面向。历代的礼学研究,首先包含了与礼相关的经学讨论——这是完全学术化的。但在历史上,这些学术讨论其实也和各个朝代的礼制实践之间密不可分。可以说,在思想和制度的交融间,礼学在历代形成了一个很有现实性的学术传统。礼学在历史上的学术演进,不仅包含了对“礼”的道理的不断思考,同时也涵盖了历代实···

【吾妻重二】谈《朱子家礼》及东亚家礼文化

日本关西大学教授、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吾妻重二先生是日本朱子学研究的领军人物,在“朱子家礼”领域成果卓著。2020年他的《朱子家礼宋本汇校》在中国出版,近期他又出版了《爱敬与仪章:东亚视域中的〈朱子家礼〉》,他在本书后记中说:“本书是首次在中国出版,在日本尚未出版。”礼学研究如今渐成热门,《上海书评》约请本书责编对吾妻···

【翁开诚】道在伦常日用之情中:从李泽厚的儒学“情本体”说起

华人世界的心理学,则应接续中华文化与哲学思想,面对现实处境,保持与其他学科对话,努力于继往开来,应是当前的方向。李泽厚的“情本体”或“(人类学)历史本体论”是当代新儒家或儒家心理学的一种可能性。本文试着以我为其思想所草拟的“四句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情,度情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为纲要,介绍其内容。

【谢晶】“盗律”与“财产犯罪”:古今刑法的价值变迁

以《大清律例》为代表的传统律典中的盗律,在看起来繁复杂乱的外在形式的背后,是试图通过养民、富民、教民、亲民的方式做到足食、厚德、敛欲,从而止盗、去刑,真正实现“治本”的内在价值追求。近现代刑法分类、编排各罪的标准由法益取代行为性质,外在表现形式改变的背后,是立法目的、立法任务乃至立法价值的变迁,由禁止某些性质的···

【刘青衢】儒家《诗》教视域下的夫妇之道

《诗经》描写的爱情、婚姻、家庭等主题反映了儒家礼乐教化传统中的夫妇伦理观念,婚前男女关系遵循匹配、感应、真诚、节制等原则,婚后夫妇关系遵循隆礼、齐家、葆爱、劝教等原则。这些价值观念可能仍然适用于现代夫妇伦理,但须进一步揭示其本体理据和实践工夫,以增强理论易代转化的普遍效力。

【刘悦笛】从“占卜感性”“占卜理性”到“占卜德性”——论《周易》与孔子的巫史关联与情···

从《周易》到孔子有双重突破:一方面是从“巫”到“数理”的突破,另一方面是从“史”到“伦理”的突破,这是对“占卜感性”与“占卜理性”的双重超越,也终成“占卜德性”的升华。然而,数的“象化”与伦理的“感化”里面又包孕了“占卜感性”,而占卜的感性与理性二者始终是合一的,从而构成了中国人原始的“情理结构”,这是《周易》对华夏文明的深层巨大···

【朱汉民】湖湘士人的二重文化基因及其组合

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在历史上被称之为“湖南人之性质”或“湖南人底精神”。湖湘“民性”与“士习”的渗透与融合,导致一大批兼有民性的强悍意志与士气的道义精神的湖湘士人群体崛起。本公众号将从“什么是人的'精神气质'”、"民性:湘人的气质之性"、"士气: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湖湘士人的二重文化基因及其组合"四个篇章依次推出朱汉民教授···

【陈乔见】论儒家普遍主义与普世价值——基于儒学史的批判性考察与现代精神的思考

如果儒家可以为当今世界提供一套有别于西方主流价值之外的普世价值,那么,它一定是基于儒家心性之学而形成的一套可理解的且可接受的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即仁义礼智信:仁是生命关怀,义是正当取与,礼是交往文明,智是善恶感知,信是诚信不欺。

【陈乔见】后习俗责任伦理学与儒家伦理学之重构——林远泽教授的《儒家后习俗责任伦···

林远泽教授在《儒家后习俗责任伦理学的理念》一书中,借镜西方“后习俗责任伦理学”这一理论视域来重构与阐释儒家伦理学,对儒学中的核心议题如心性论、天道论、工夫论以及重要观念如人伦、仁义、礼治、正名等作出了杰出的阐释,成功地论证了儒家伦理是超越习俗的普遍主义伦理学,揭示了儒家所内蕴的启蒙理念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辨正···

【冯兵】朱子论“孝”

朱熹的孝论是以“四书”、《礼记》及《孝经》等先秦与秦汉文献为基础,集纳儒家孝论的精粹而成,具有集大成的性质。朱熹以“理—气”结构论证孝的合法性依据,以“理—礼”结构确定礼为孝的运行机制、由权而“得中”为孝的实践原则,并基于孝弟为“行仁之始”的理解,从心性与政治两个层面总结了孝的意义。朱熹的孝论体现出了兼赅体用、汇通公私领···

【陈明】霸王道杂之:儒家政治哲学导论

2021年7月14日上午,湘潭大学陈明教授于2021年“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做《霸王道杂之:儒家政治哲学导论》讲座。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全国各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旁听学员参加了讲座。

【虞万里】由《五礼通考》整理本说到整理《读礼通考》

五礼文献,散在经典、注疏、政书、类书、文集和专著,浩瀚难检,每爲学者所叹。朱熹已说,“礼乐废坏二千余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爲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须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

【张文江】 《周易》的观象体系与古史序列

2021年7月13日下午,同济大学张文江教授于2021年“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做《<周易>的观象体系与古史序列》讲座。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全国各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旁听学员参加了讲座。

【唐文明】成德之教与君子之学:儒门教化的内在机理与复兴理势

2021年7月12日,清华大学哲学系唐文明教授于2021年“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做《成德之教与君子之学》讲座。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全国各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旁听学员参加了讲座。

【陈明】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

2021年7月13日上午,湘潭大学陈明教授于2021年“古典传统与人文教化”湖南省研究生暑期学校做《乾父坤母:儒教文明的世界图景》讲座。参与本次暑期学校的全国各高校的百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旁听学员参加了讲座。

【林安梧】从“外王”到“内圣”:新儒学之后对“内圣外王”的翻转

首先由学习历程的真实情境之觉知,唤醒公民儒学的萌芽。再者,宏观儒学的三波变迁,指出我们已然进到了崭新的公民儒学阶段。重新省思“血缘性纵贯轴:解开帝制、重建儒学”的可能,并探索当代新儒学有关返本开新“民主、科学开出论”的限制,进而超越“由‘内圣’开‘外王’”的转化论”,改而主张“由‘外王’而‘内圣’调适论”。

【刘强】论儒家诗学的伦理建构与审美转换——以刘勰的“华实”范畴为例

降及魏晋六朝,这一偏重伦理教化的诗学体系,因应玄学思潮下崇尚自然之审美风尚,开始发生令人不易觉察的时代转换:一方面将人物品藻的范畴(如“风骨”、“形神”等)引入文艺批评;另一方面,又出现了以自然化的审美意象来补充甚至替代伦理化审美范畴的现象,如刘勰《文心雕龙》中反复出现的“华实”这一范畴,无形之中承担着“文质”、“美···

【向世陵】 “同体”之爱与朱熹社仓的创设

从“成周之制”“委积之法”的“古法”到汉代以后常平仓、义仓的设置,从制度的层面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照和惠民的主题,得到了朱熹的充分肯定。但其设置和管理存在缺陷,社仓正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东南三贤”在社仓创设及规制上存有分歧,但出发点均在仁人的恻隐。“爱民”是朱熹荒政的核心,也是他倡行社仓的初心。推广社仓赈荒济困,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