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东辉】儒家伦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意识——基于对两晋南北朝的考察

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儒学虽然受到来自魏晋玄学、佛教、道教的冲击和挑战,但仍是官方意识形态和全社会普遍尊奉的道德准则。随着中原丧乱、晋室南渡,儒学从中原汉文化圈向塞北、辽东、凉州、江南、岭南等民族地区传播辐射。两晋南北朝时期对儒家伦理的认同不仅加深了对政权正统观的反思,也强化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意识,更为···

【丁耘】孔子之教与孔门之学——《论语·学而》新释

1-4章是学之总纲,即一个人如要学儒学,学什么、怎么学。第5章讲为学与为政的关系,偏于仁政的总纲。第6-8章讲为学的要目。第9-11章也是讲为学与为政关系,偏于仁政的要目。第12-13章讲礼,第14-15章又回到好学,侧重于学礼,第16章则是对首章末句的一个呼应,首尾完整,条理清楚。

【谢遐龄】董仲舒:儒家与国家宗教始结盟

古代中国的“王教”是政教一体的古代中国的制度、组织、教化体系,即国家宗教。儒家不是宗教;儒者是为国家宗教服务的人士。六经原先不是儒家经典,而是反映王教的文献。汉兴,因应一体性的国家治理与宗教建设的需要,武帝在“缙绅先生”建议封禅的推动下,重视宗教建设,遂表彰六经。由于孔子整理经典并以全部经典教学,诸子中唯有儒家掌···

【陈明】从朱张思想互动看湖湘学特征与地位

从儒家思想体系讲,湖湘传承的易传-春秋体系,乃是儒门正宗,湖湘只是在特定时间处境中守护传承之地,今天应该回馈这个民族复兴、文明自觉的时代,前提则是澄清它与理学的关系,超越那种理学分支说、湖湘地方文化说。

陈来七秩访谈录|我从不回避作为儒学在当代中国的代表发声

我为国学热和传统文化的辩护与捍卫,我对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的阐发和坚持,从不回避作为儒学在当代中国的代表发声。我分析自己这样的心态,有点像冯友兰《新原人》写的序的那种心态。这种心态当然是一种儒家文化的表现。

蒋庆《儒商三论》之三|儒商之辨证、内涵及展望——再论中国企业家人格风范的重塑

今日儒运仍在蹇难,然私心窃望“儒商”传统能再兴乎中夏,不绝于士林。若儒士社真能再造“儒商”,重振“商道”,则子贡张謇必能复睹于当世,而拳拳之心必不负于往圣先贤也!

蒋庆《儒商三论》之二|造就一代儒商——论中国企业家人格风范的重塑

今日儒运仍在蹇难,然私心窃望“儒商”传统能再兴乎中夏,不绝于士林。若儒士社真能再造“儒商”,重振“商道”,则子贡张謇必能复睹于当世,而拳拳之心必不负于往圣先贤也!

蒋庆《儒商三论》之一|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中译序

今日儒运仍在蹇难,然私心窃望“儒商”传统能再兴乎中夏,不绝于士林。若儒士社真能再造“儒商”,重振“商道”,则子贡张謇必能复睹于当世,而拳拳之心必不负于往圣先贤也!

【韩星】“和平性”为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吴震】从“和同之辩”到“西学东渐”,中华文明“包容性”如何体现?

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之一,包容性源远流长、无远弗届。从“厚德载物”的修身之道,到“兼听则明”的交往之道,再到“协和万邦”的治国之道,包容性生于微且成于著。

【马戎】“统一性”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何启示?

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专访】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院社会学系教授张杰:“创新性”为何是中华民族性格的···

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专访】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为何是连续性居首?

今年6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孙逸超】道学汴洛故家与绍兴政局中的尹焞

尹焞有着多重的汴洛相族家族背景,是二程汴洛相族门人的典型代表。赵鼎所倚重的“伊川学”主要是道学流寓故家群体,尹焞正是其中的学术代表和领袖。因此他受范冲举荐登场成为了不二之选。尹焞南渡后的门人也以流寓故家群体为主体。绍兴末年他们在贺允中的主持下重新登场,并且在隆兴和议中表达了与湖湘、闽北道学不一样的观点。

【袁素】朱子道统上溯三皇新解——以格物致知论为视角

朱子将道统上溯至三皇。三皇所传之道是为解决民众生存问题、满足民众感性欲望的“生养之道”。“生养之道”是行道之事。朱子基于对人心问题的思考,反对以事为理,批判“生养之道”,并以“中庸之道”超越之。“生养之道”与“中庸之道”是“事”与“理”的关系。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治理者可以从三皇行道之事中发现“中庸之道”,实现有效治理。上溯三皇表···

【龚晓康】阳明心学如何开出认知主体

学界一般认为,中国哲学重视德性的涵养而轻视知识的获取,挺立了道德主体而未能开出认知主体。但这种说法其实值得商榷,因为荀子已经注意到知识的形成有待于主客的分化,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人具有能知之性,故可成为主体;物具有所知之理,则可成为客体。“知有所合谓之智”,主客相合而有知识的形成。

【专访】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求真唯实 经世致用

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7月25日上午,中国实学研究会奥森馆揭牌仪式暨传承发展书院文化座谈会成功举办。来自著名学府以及传媒出版与传统文化领域的资深大咖等二十余位专家出席活动并参加研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王杰在活动期间就相关话题接受本网专访。

【祝浩涵】求圣人之心何以可能:论朱子经学的哲学基础

因圣人之文以求圣人之心而明天地之理是朱子有关为学的基本构想。朱子以四书学为核心的经学体系与这一为学构想紧密相关,这一为学构想具备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也正构成了朱子经学的基础。从理论上看,这一基础成立又至少需要两方面的条件:首先是圣人曾有以语言文字传心的事实,经典可以被视作圣人之心的承载者;其次是圣人之心与圣人之文···

【专访】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赓续中华历史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王庆新】洛克与孟子政治思想比较

本文着重在四个方面比较和讨论洛克古典自由主义与先秦儒家(孟子)的政治思想的异同,这四个方面包括道德伦理和自然法、人性论、自然权利,以及政治合法性。先秦儒家与洛克为代表的西方古典自由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比性和相似性,洛克的古典自由主义可以作为先秦儒家政治与西方现代政治文明的融合与会通的起始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