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西遭遇以来,西方挟其器物、制度乃至观念的力量,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压倒性优势。一时间,传统中国要走向现代,突破其困境,中国文化成为众矢之的。自此以后,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不同于西化派全面否定、全盘打倒的“彻底重建”,郭齐勇先生强调在传统与现代双向批判的前提下,对传统文化进···
五礼是中国古代礼仪的总称,包括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清代成书的《五礼通考》对中华礼制作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性总结梳理,被称为“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百科全书”。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由杭州师范大学张天杰教授主编的《陆陇其全集》。陆陇其是清初的朱子学家,号称理学名臣。相信该书的出版,对于清初朱子学的研究将会有重要的推动。进而言之,我觉得明清朱子学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将会成为未来新的增长点。
《唐文治集》全18册六百余万字,由澳门大学邓国光先生主持整理,含《文集》6册、《经学论著集》6册、《性理学论著集》3册、《文章学论著集》3册,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图书,现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如期出版,唐先生的可佩事迹、精神旨趣、 乃至心迹情感得以完整呈现。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再次成为我们这代人所面临的···
所谓学者,就是一个通过读书来获取知识形成思想解决问题的人。书有未曾经我读,于是就尽量找到书的提要或书志类书来充实知识。
过去一些年,贝淡宁的著作受到不少批评,有人暗示他是在为中国的政党国家辩护,不过我觉得这没有说到点子上,因为他的观点不是中国共产党而是有关传统东亚思想中发现的社群主义价值观,以及这些价值观如何指导了政治体制和生活生活---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地方。在西方,人们往往瞧不起官僚机构,非专家组成的政府和无情的商人心···
牟宗三哲学长期以来都是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在此背景下,要在牟宗三哲学研究方面谈出新意,似乎是件十分不易的事情。然而,盛珂教授新着《道德与存在:心学传统的存在论阐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却为我们重新审视牟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
为尽可能方便读者,本书编列了较为完善的附录,包括传记资料、文集序跋、版本考略、朱熹年表、历代评论、伪托误题朱熹诗文存目、主要参考文献、本书篇名索引。其中文集序跋的部分特别注意收录海外所藏、所刻朱熹文集之序跋,为目前所收海外序跋最多之本。
《关学编》由明代关学大儒冯从吾所撰,其后王心敬、李元春和贺瑞麟等清代关学学者又不断进行续编,是了解关学历史、关学人物和关学思想的重要文献。虽然先前已有学者对该书进行过整理点校,但由于《关学编》的版本刊刻和历代续补等情况比较复杂,所以现有点校本在文献收入与编排体例上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
作为理学的重要一脉,张载所创立的关学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以其鲜明的学术特色和治学风格,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张载利济苍生的责任意识与立心立命的担当精神也成为当时学人和后代仁人志士的思想标尺和精神标杆。
王观堂尝辨殷周制度之别,以为殷商以前天子有如诸侯之盟主,及至周初封建始由诸侯之长进于诸侯之君。
“有一夜,仁宗在宫中听见‘丝竹歌笑之声’,问宫人:‘此何处作乐?’宫人说:‘此民间酒楼作乐处。’北宋皇城紧挨着市井,站在东京最繁华的樊楼顶层,可以俯视宫禁。民间酒楼的宴乐之声,自然会传入宫中,让生活在宫禁内的宫人十分羡慕:‘官家且听,外间如此快活,都不似我宫中如此冷冷落落也。’仁宗却说:‘汝知否?我如此冷落,故得渠如此···
如何写出有“中国气派”的哲学史来,是建构“中国哲学史”要面对的根本问题,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内在关系,亟待解决。在当代的中国哲学史家中,郭齐勇先生可能是对此最具自觉意识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不同的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阐释和研究,但不管哪一种视角,如果这种阐释和研究对于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对于所处时代的重大主题没有回应和解答,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当代著名经学家姜广辉先生新书《新经学讲演录》在回应时代主题这方面就做得很出色。可以说,这是一部会通古今、通经致用的典范力作,···
明嘉靖十四年(1535)贵阳刻本《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后简称《续编》)近由张新民教授审定并冠序、孔学堂书局影印出版。此书重见天日,首功当属日本学者永富青地本世纪初在上海图书馆的发现(详氏著《关于上海图书馆藏〈新刊阳明先生文录续编〉》,《东洋的思想与宗教》第23号,2006)。此前,官私书目皆无是书的著录,亦不见有学···
不是简单地采用个体本体的权利优先及其现代性价值来转化中国当代社会,而是汲取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采用儒家理想的以美德或德行(如“亲亲”)为基础的思想智慧来参与重构当代社会的实践,并以此与当代西方的现代性价值观进行对接,以型构当代中国的社会伦理和公民美德,将儒家传统价值的和谐观与当代政治视域下的正义和权利等价值···
94高龄的资深法史学者杨鹤皋先生所著《春秋战国法律思想与传统文化》一书,即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盛事,是先秦法律思想文化阐释工程的又一新收获。这本书代表了杨先生长盛不衰的学术青春,但代表先生学术青春绽放状态的不仅仅是这本书。
作者深耕细犁中华法史四十余载,融冶史学、经学、律学于一体,凝萃成书。书中主要以儒家传统之礼贯通脉络,总分二部,上篇专研两汉经义折狱,下篇探究《唐律》立法原理。本书结构坚实,考案缜密,兼重实例,间援当代法学观念作诠释,有发明古今之效;而论证严谨,晰理至明,孤诣独照,勾勒出汉唐法律文化的绝代风华。
儒家思想被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批判、攻击,甚至唾弃了已经一个世纪了。从新文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家思想都被视为中国社会、文化进步的绊脚石,受到严重的批评和打击。
黄勇先生《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一书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进路,首先表现为哲学的历史与哲学的理论之间的沟通。书中涉及儒家哲学的不同方面,看似属于历史性的研究,但其中又处处渗入了不同的理论视域。同时,该书体现了中西哲学交融的视域:一方面,作者注意运用西方哲学理论、概念来回溯中国已有的传统,由此进一步揭示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