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隆有】孔子栖居弦歌声中 涵养君子人格

检索记述孔子行迹的文字,笔者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儒家经典、诸子论著、官定正史,还是稗官野史、“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小说家言,都会时不时闪出一个令人眼亮心羡的词儿──“弦歌”。

【郑嘉励】从朱熹与吕祖谦丧葬观看“江南无族葬”辨

20世纪中叶以来,浙江及其附近地区清理的两宋墓葬,尤其是南宋墓葬,数目众多。但是,宋墓的系统整理和综合性研究并不为学术界所重视。《读墓——南宋的墓葬与礼俗》是一部较为系统介绍考古发掘的南宋墓葬的学术论著。澎湃新闻经授权选刊《“江南无族葬”辨》一文。该文从风水、朱熹与吕祖谦丧葬观的差异来辨析古人说的“江南无族葬”,揭示···

【蒋波】孤竹国的遗产

中国文明的早期发生,正如考古学家苏秉琦所说,呈现出“满天星斗”的多元状态。部分区域经过连续性发展,陆续向国家形态迈进,遂有后来的夏商周,以及一个个方国。在众多方国中,孤竹国是颇具特色的一个,它不仅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精美文物,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王元黎】水陆攻战纹铜鉴

水陆攻战纹铜鉴,1935年在河南汲县(今河南卫辉市)山彪镇战国墓地1号大墓中发掘出土,共一对。其中一件通高30.1厘米,口径54.5厘米,底径29.1厘米。另一件大小、形制、纹饰基本相同。鉴为大口曲壁,口沿外折,平沿方唇,折肩斜腹,平底圈足。器壁上铸有4只对称的铺首衔环耳,兽面立雕,环扁圆,上饰斜角云雷纹。器身颈和腹上有紫色金···

【王鹰】玄理参同:明清时期东西文明交流

16—18世纪,发生了一场中西思想的大碰撞。西方天主教夹带着西方科学,通过欧洲地理大发现(15—17世纪)的航海通道,开启了天主教前所未有的世界图景(包括美洲、非洲、亚洲等地区)。

【李振峰】春秋青铜铭文书写的文学转向

春秋时代,文化丕变,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已经到来。对于春秋时代的文化特质,郭沫若曾以著名的莲鹤方壶为其象征,他说:“此鹤初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蹰满志,睥睨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新郑古器之一二考核》)实际上,不仅春秋时代的器物艺术突破了窠臼,春秋时代的铭文书写也展现出了新的品格。

【林桂榛】我踢飞荀子“性恶”论球门的修辞灵机(驳善之不善≠恶)

今日有中哲教授码字发帖说“chuōlì奋进”事,认为报道中都将“戮lì奋进”读成“戳lì奋进”是无知而读错了,自作聪明指教曰“chuōlì奋进”当读“戮lì奋进”。其实,lù力也是“勠力”而非“戮力”,至于“踔厉”更非“戳力”,后俩读音相同而已。

【俞志慧】《国语》成编时间再探

《国语》保留了先秦时期的许多重要史料,《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史部杂史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发明,故如《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都将之归入经部《春秋》类。有了这样一些预设,在对《国语》的体例、作者等认定上遂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譬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潘志宏】《诗经》中的家与国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生命起点。它保存和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历时约500多年的社会面貌。《诗经》中有大量诗歌,集中体现诗人与百姓的家国情怀。《论语·阳货》记载,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吕霄霄】《易经》在西班牙语地区影响经久不衰

《易经》约成书于殷商之际,战国时即被列为经典。《易经》事实上集合了《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均已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所以如今人们所说的《易经》一般就是指《周易》。

【胡可先】欧阳修与宋代士大夫生活

宋代的著名文人往往集官僚、学者与文学家于一身,举其荦荦大者,就有范仲淹、欧阳修、宋祁、晏殊、王安石、苏轼、范成大、陆游等等,若要举出一位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无疑要数欧阳修。

【耿志刚】《论语》 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与译介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交往源远流长。回顾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在朝鲜半岛的传播承载着两国人文交流的文化脉络,它为增进中韩两国文化相通、文明互鉴作出贡献。《论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不仅成为东亚人文精神底色,更是中华文明与中国形象在海外的重要呈现,它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徽州祠堂文化:相逢不必问姓名,但问高居是何村

古徽州,重重山岭包裹之下的江南灵秀之地,犹如一副丹青水墨画,粉墙黛瓦的古村落隐于山水之间。

【景海峰】经学如何在“中国哲学”中安身?

在现代的学术观念和学问形态下,怎样重新理解经学,扩大经学研究的视野,将经学资源有效地融入到现代的学问格局中去,是经学解体之后,百年来中国学术发展一直在探寻的问题和长期所致力的目标。除了较为狭小的经学史研究之外,经学资源的处理更多地融合在了现代的文、史、哲各学科当中,像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汉语史、历史文献学、···

【张立文】中国哲学的创新论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艰苦奋斗,越需要开拓创新。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上下求索、奋力开拓、锐意进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

【刘兴旺】秦大一统观念的形成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一扫六合,尽并天下,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度集权的“大一统”帝国。秦王朝的政治制度为此后2000多年封建王朝提供了政治范式,“百代都行秦政法”,对中华民族形成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研究秦大一统思想文化对于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优秀传统文化的青春传承 ——祭孔大典里的山东济宁青年

壬寅年公祭孔子大典于近日在曲阜孔庙盛大举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团济宁市委组织的710余名青年学生在仪式中担任了整体演职角色,展示了新时代青年靓丽的青春风采,以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担当。

【成长】《熹平石经》见证书法的革新时代

从汉末至魏晋,书法迎来了转折与革新的大时代。盛行了四百年之久的隶书走向巅峰,草、行、楷等新的书体则从隶书中脱胎并日臻成熟,诸多书法名家接踵而至。从传世的碑帖之中,我们得以感受到三国时代的文脉悠悠。

【孙海燕】谁入佛老归六经 ——思想史上的《近思录》系列之三

说起宋明理学与佛老二氏之纠缠,俨然翻开了一本彻头彻尾的糊涂账,其间充满了复杂的融合与斗争。今天较为流行的看法是,程朱等儒者遥承孔孟,近汲佛老,创建了一种适应时代的新儒学。但就当事者而言,无论是程朱理学,抑或陆王心学一系的思想家,都决不会认同此说,前者多批评后者“阳儒阴释”,后者则当仁不让,自诩最得圣学之真血脉。

​【李辉】《诗经》 歌唱研究的方法与维度

传统的《诗经》歌唱研究或是局限于“《诗》是否全入乐”、风雅颂的音乐分类等宏观问题,或是停留于礼乐制度、乐官制度等研究方面。但显然《诗经》歌唱研究更应突显“歌唱”这一研究主体,除了探讨《诗经》歌唱的仪式属性、歌唱方式、歌唱主体等具体问题外,以“歌唱”为切入点考察颂、雅、风诗体递兴中所反映出的诗乐机制及其历史嬗变也尤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