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剑】王船山与明清哲学转型的一个面向

明清之际,天崩地解。与明代覆亡相随的,不只是简单的朝代更迭意义上的亡国之恨,更有与夷夏之辨紧密关联的“中国沦亡”之痛。王船山(1619—1692)早年积极用世,对时代问题有着深切感受。中年之后,托迹山野,怀着“七尺从天乞活埋”的痛郁之心,从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伟业。其中,他沉思性与天道,批判宋明理学关于天道之理及人自身存···

【刘梁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我们需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那就是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其生成之道?这一追问引导我们思考孔夫子和马克思,思考古今中西,思考中国与世界。

【刘梁剑】全球文明倡议,以“道”观之,以行成之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刘梁剑】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升维提级

中华文明的现代更新,其意义不在于创建一个试图接近西方却又“走样”的现代化,也不止于中华文明由古向今的自我更新,而是于中国大地上展开一场规模宏大的人类文明创新实践。经由中西文明既交锋又交融、古今文明既对抗又互渗的艰难历程,实际上已经孕育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种种端倪。

【刘梁剑】文明分殊与世界大同

世界潮流,浩浩汤汤。人类文明,正面临大变局。各大文明体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其历久弥新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伟大智慧。它们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蕴含着全人类向前发展所亟须的共同价值。

【刘梁剑】感受与中国哲学如何做事——对“事”哲学的方法论考察

作为做哲学的一种尝试,杨国荣近几年来“事”哲学的实质内涵,以及“事”哲学的做法,对于如何做中国哲学具有启发意义。

【刘梁剑】天亲合一与身体的成长——船山《西铭》题解孝道思想引义

船山《西铭》题解着意阐发天亲合一之理。船山认为,从理学史的问题脉络来看,《西铭》大义在天亲合一。船山区分“大者”与“切者”,主张“从其切者而言之,则别无所谓乾,父即生我之乾,别无所谓坤,母即成我之坤”。从自己亲生父母身上实实在在体知父母之乾坤。较之天地,亲生父母具有切身意义上的优先地位。从其切者,不仅是从理上了解,···

【刘梁剑】生活政治,如何是好——朱承教授新著《礼乐文明与生活政治》读后

就现实而言,以《礼记》生活政治为鉴通古今,可以观察当代中国“世俗生活与政治价值分离”与“公私不分”的两种极端现象,可以对现实的政治权力与日常生活、政治观念与日常行动的关系持有更为宽广的理解。

【刘梁剑】“身家国天下”意象与中国政治的当代转化:一项哲学语法考察

自先秦以降,“身家国天下”乃是中国人理解世界和指导个体生命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的最基本意象之一。“身家国天下”意象是中国文化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性概念或概念性隐喻。本文进而探讨“身家国天下”意象的内在结构、利弊得失及现当代转型,同时通过“身家国天下”意象体察隐喻和意象思维的一般特点和中西之异。“

【刘梁剑】试问豪杰今安在:从王开祖看永嘉学派一个被忽略的精神面向

居今之世,数百年来高歌凯进的现代文明已经到了某个临界点。展望未来,中国文明在挺立自信之后亟待进一步的觉醒?严中西之辨,忽古今之别,在人类的后经学时代以经学方式“弘扬”儒学,或为今日儒学发展最大之歧趋。孔子生于春秋,而不以鲁国限《春秋》;孔子如生于今世,必不以儒家限中国。人类整体如欲向死而生,必须在根本处转变思想···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