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梁剑】全球文明倡议,以“道”观之,以行成之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23-04-13 19:42:22
标签:以“道”观之、以行成之
刘梁剑

作者简介:刘梁剑,男,西元一九七五年生,浙江永嘉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哲学、中西哲学比较。著有《天·人·际:对王船山的形上学阐明》《汉语言哲学发凡》《王船山哲学研究》等。

全球文明倡议,以“道”观之,以行成之

作者:刘梁剑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原载《文汇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三年岁次癸卯闰二月十一日己丑

          耶稣2023年4月1日

 

【导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俄媒体刊发的署名文章中提到,2013年3月,他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提出“人类文明共同体”理念后,“又相继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丰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与实践路径,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方案。”

 

今起,文汇讲堂刊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系列谈”,邀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聚焦外交领域重大事件,以专访和署名文章的形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度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对中国特色外交和世界的意义。

 

第五篇为署名理论文章,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刘梁剑。

 

 

 

3月15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

 

居今之世,人们无疑首先栖身于民族国家之中。而且,归功于人类的进步,大多数人已生活在文明的国度。然而,随着世界历史的开展,人们越来越需要跨越国界。于是,那个国与国“之间”的虚空之处,或者说国“际”,越来越实在地进入人们的生活。国“际”无时不在,看似无形,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地带。然则,就是这个如此重要的国“际”,虽有联合国、国际法等组织及制度层面的治理措施,却似乎依然处在自发状态,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循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仅如此,一些“高度”文明的国家甚至或明或暗地鼓吹丛林法则。国“际”,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然属于无正义可言的野蛮之乡。国“际”如不文明,则世界无以文明,人类社会无以文明。

 

如何让世界、让人类社会文明起来?这是时代所提出的世界文明“大哉问”。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15日晚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演讲,针对世界文明大哉问,如医家之把脉开方,如佛家之论“苦、集、灭、道”,勾勒人类社会现代化当下面临的种种挑战,进而推明其故,擘划理想蓝图,发出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所倡议者,正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康庄大道。分而言之,包括四条道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与创新,加强同际人文交流合作。四条道路,互补交融,共同筑成人类社会通往文明的正道。

 

人类现代化十字路口的抉择:康庄正道和邪歧之路,非此即彼

 

有正道,亦有歧路。为了走上正道,人们就要避免走上歧路。习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李强总理3月3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开幕式上也引用此说,指出亚洲和世界在今天都处在历史演变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不是两条彼此皆可的道路的交叉,而是康庄正道与邪径歧路的交叉。

 

《荀子·王霸》述杨朱哭歧路:“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走差半步,等发现时已是千里之谬,且不痛哉!就整个人类而言,又何尝不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面对人类发展的分歧之路,如何判定其中哪些是康庄正道,哪些是邪歧之路?简言之,衡之以人类理想目标: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因此,“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我们要合作共赢而不要零和博弈。“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不要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而要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零和博弈、冷战思维、文明优越,如此等等,这些“意识形态”(ideology,之前曾有一个颇为传神的音译“意底牢结”)之物归根结底乃是自负自利的唯我独尊。无论是在“理”的层面,还是在“利”的领域,都以自身为文明之化身,以现代化为自身所有之“专利品”;进而,在实操过程中“通过打压遏制别国现代化来维护自身发展‘特权’”。

 

面对康庄正道和邪歧之路,我们必须作出是此而非彼的抉择。不过,有意思的是,我们所择取的康庄正道,其要义却是主张“道并行而不相悖”“条条大道通罗马”意义上的多样性。倡导合作共赢,势必强调“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主张文明平等与文明包容;倡导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势必主张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反对“搞简单的千篇一律、‘复制粘贴’”。全球文明倡议发出四点“共同倡导”,居其首者便是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文明包容肯认“多多益善”,文明互鉴则强调多多“益”善

 

文明包容有进于文明宽容。《联合国宪章》有言:“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这里的“容恕”正是通常所讲的宽容。宽容包含一种必要的悖论或张力:一方面,我并不认同对方身上呈现出来的差异性,而且,这种不认同并非没有正当理由;另一方面,我并不因为不认同就去不干涉对方放弃差异性,当然,这种不干涉也并非没有正当理由。秉持宽容精神,我对于差异性与多样性可以说是承认之。包容比宽容更一步:我对于差异性与多样性不仅承认之,而且肯认之、欣赏之,进而还乐于在行动上襄助之、促成之,由此“参赞天地之化育”。

 

秉持文明包容精神,不同的文明形态之间、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之间并行而不相悖。“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然而,更积极地看,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不同的文明传统之间并非简单地并列共存,静居其位而彼此界划分明;相反,它们彼此映照、相互影响,形成活泼泼的“互鉴”态势。当我们说“映照”“影响”“互鉴”的时候,已经栖居在光与镜的隐喻之中。

 

习总书记也巧妙地利用了光与镜的隐喻,对生机勃勃的“多”之乐做了诗意盎然的描画:“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与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鉴,必将极大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不同的文明闪烁着璀璨光芒,交相辉映,你丰富了我,我丰富着你,重重无尽,犹天地网珠。如此,文明互鉴又有进于文明包容。如果说,文明包容在静态的意义肯认“多多益善”,即越多越好;那么,文明互鉴更是在动态的意义上强调多多“益”善,即多多互涉带来善的增益。

 

文明交流中走向交融共生、向命运共同体的“体同”而去

 

然则,这样的动态还只是理解意义上的动态,真正“动”起来,离不开实践层面的交流。通过语言层面的沟通,特别是理性的对话,人们有望建构商谈伦理(哈贝马斯)、达成重叠共识(罗尔斯)。然而,仅有语言的交流显然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能指望“仅仅以理智就将整体的世界整理得秩序井然”(雅斯贝尔斯)。人不仅是语言的动物,人还因事而在(杨国荣)。交流还应包括物资层面的互通有无、人员层面的共同做事,如此等等。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传统的人们在一起劳动、工作或行动的共事过程中成为同事,逐渐拥有共同的生活世界,“不断扩大理念契合点、利益汇合点”,不断生成共享共有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通过实践层面的交流,不同的文明从和平共在走向交融共生,真正成长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因何而“同”?不是因为人类是同一个类(《墨经》所讲的“类同”),也不是因为人类同居一个地球村(《墨经》所讲的“合同”),而是因为人类成员真切感受到彼此之间痛痒相关、休戚与共(《墨经》所讲的“体同”)。

 

值得一提的是,交流乃是民主的本质要求。美国哲学家杜威已有见于此。他在名著《民主与教育》中指出,民主首先是一种联合生活的方式,一种共同交流经验的方式。一个群体是否民主,有两个判断要素:就内而言,群体成员有意识参与的共同利益有多少;就外而言,这个群体和其他群体的相互作用,充分和自由到什么程度。倘若如此,我们便不难判定,一个秉持冷战思维的国家很难说是一个民主的国家。倘若杜威天上有知,必不许今日美国为民主之国家。罗兰夫人有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仿此,我们也可以说,民主民主,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打着民主旗号挑动分裂对抗,本身就是对民主精神的践踏”。

 

 

 

人类文明的正“道”:行之而成。图为从甲骨文、金文至秦汉的“行”字

 

如何让世界、让人类社会文明起来?惟有走文明包容、文明互鉴与文明交流的正道、大道,舍此别无他途。《庄子》有言:“道,行之而成。”耐人寻味的是,“行”字在甲骨文、金文中为象形,摹写十字路口之象;至秦汉之际则衍生出“行走”之义:“人之步趋也。”(《说文》)居今之世,在人类文明演变的这个十字路口,既需坐而论道,更须起而行之。大道之行,世界文明。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