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荣】对“权利”与“民主”评论的回应

民主的重要方面是如何使民主仁道化,从“民主”和“仁道”的关系来说,民主的仁道化,意味着不能借着“民主”的旗帜做出很多反人道的事情,这是从儒学的核心之一——“仁”的观念来看。

【杨国荣】荀子的修身思想

修身和为学之间的关联构成了儒学的重要方面。为学首先以超越自然状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为其目标。这一意义上的为学首先意味着提升人的理性能力。按照荀子的理解,正是这种理性能力,使得人可以超越单纯感性的冲动,趋向于更为合理的取舍。

【杨国荣】曾子思想探微

作为孔子的门人,曾子在儒学的演化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曾子首先提出“慎终追远”的思想,其中既体现了前后相承的历史意识,又蕴含着孝的观念。孝不仅是内在的德性,而且也表现为行为的规范,在后一层面,其意义不仅仅体现于家庭人伦,而是与为政(政治实践)过程相涉。由肯定家庭伦理以及与之相关的规范(孝),曾子将关注之点进一步指···

【杨国荣】世间已无李泽厚——怀念李泽厚先生

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则李泽厚先生将或近于康德、罗尔斯,或近于牟宗三式的儒家,马克思主义是李泽厚思想中不可或缺的构成,也是使李泽厚先生区别于康、罗、牟等辈的根本所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提到“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近二百年后,在世界范围内的意识形态领域常常可以看到另一番景象,这也许构成了李泽厚先生试图脱钩···

杨国荣 著《理解哲学》出版暨序言

本书以元哲学问题的考察为主题,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对广义视域中的哲学及其内涵的论析;二、对何为中国哲学这一问题的思与辨;三、以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互动为指向,在世界哲学的视野之下展现中西哲学的关系;四、由“何为哲学”的界说进而分疏“哲学何为”的问题;五、阐释如何“做哲学”以及如何研究哲学史。以上内容既涉及哲学的普···

【杨国荣】叶适的实学观

作为儒学的一脉,永嘉学派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其展开的脉络和系统。与宋代主流的理学相对,永嘉学派趋向于以“实”拒“虚”。这里的“实”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以物用而不以己用”,即从外部对象出发,而不仅仅根据人的主观想法和意念去行动;其二,注重事功之学和经世致用。与之相联系,永嘉学派主张“事上理会”,扬弃“无验于事者”。

【杨国荣】重思正义——正义的内涵及其扩展

正义的原初内涵,体现于得其应得,后者又与权利无法相分。从本源的层面看,权利的获得具有偶然性:无论是天赋的智力和体力,还是社会背景,最初对个体而言都非必然,以此为“应得”的依据,无法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罗尔斯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但又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预设为其前提,这种预设基于逻辑的假设,呈现某种抽象的形态。罗尔···

【专访】杨国荣教授:学术进路与哲学之道

不知不觉,21世纪已经过去五分之一,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也已过40年,当此之际,《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开辟专栏,邀请不同学科的一线研究者来做一番总结和展望,我觉得很有意义。杨老师,您是中国哲学界的著名学者,而且您个人的学术经历也很有代表性:您是“文革”后第一批上大学的,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是中国恢复学位制···

【杨国荣】心学的多重向度及其理论意蕴

和本体与工夫的讨论相联系的,是王阳明对“事”的注重。从总的方面看,王阳明对“事”的理解包含二重性:一方面,他表现出以心说“事”的趋向,另一方面,他又将“事”看作是人的现实活动,并以参与多样之“事”为成就自我的前提。

【杨国荣】推动儒学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今天思考传统文化及其现代发展,无疑需要关注以上两个方面。从逻辑上看,创新和传承总是相互关联:任何文化创新都不能从无开始,而需要以既成学术文化发展的成果作为其出发点。在此意义上,文化创新与以往的学术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同时,文化创新又不同···

杨国荣 教授著《“具体形上学”四书》重版

全书包括四卷:《道论》《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人类行动与实践智慧》,四者既脉络相通,又各有侧重。以史与思的交融为进路,“具体形上学”既基于中国哲学的历史发展,又以世界哲学背景下的多重哲学智慧为理论之源,其内在的旨趣在于从本体论、道德哲学、意义理论、实践智慧等层面阐释人与人的世···

【杨国荣】德性、知识与哲学进路——由黄勇新著《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引···

黄勇先生《当代美德伦理——古代儒家的贡献》一书体现了作者独特的研究进路,首先表现为哲学的历史与哲学的理论之间的沟通。书中涉及儒家哲学的不同方面,看似属于历史性的研究,但其中又处处渗入了不同的理论视域。同时,该书体现了中西哲学交融的视域:一方面,作者注意运用西方哲学理论、概念来回溯中国已有的传统,由此进一步揭示这···

【杨国荣】王阳明的心学与浙学

作为浙学的特定形态,王阳明的心学对浙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于“浙中王门”,而且在思想史的意义上表现为对明清之际的浙学,特别是黄宗羲思想的制约。黄宗羲是明清之际浙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思想的层面上,黄宗羲多方面地受到心学的影响,王阳明的心学也通过制约黄宗羲的思想而在这一时代的浙学之上留下了多方面的印···

【杨国荣】仁爱与克己:道德行为的两重形态

道德行为并非仅仅呈现勉力而为的形式,道德的取向和行为定势,往往内化为人的第二自然或第二天性,后者既可以取得道德习惯的形态,也可呈现为内在的道德直觉,二者以不同的方式制约着仁爱、克己等道德行为。

杨国荣著《再思儒学》出版

儒学在今天渐呈复兴之势。儒学究竟是什么?儒学在今天应引向何方?它对于解决当代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理论问题具有何种意义?本书收录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国荣关于儒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展现了他在儒学趋“热”背景下的冷静思考。书中关于儒学的论析,在形式和实质两重意义上体现了对儒学的“再思考”,并为进一步考察儒学提供新的出发···

【杨国荣】精神人文主义:意义及其扩展

就精神人文主义的扩展这一角度而言,重要的是引入“事”的视域。精神人文主义的追求与现实之“事”的展开过程,具有内在的相关性。以“事”观之既可以视为精神人文主义意义扩展的前提,也为精神人文主义更深层面的展开提供了可能的空间。

【杨国荣】中国思想中的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的思想,包括对个体意愿的重视和关切,以及其中展现的对人的自由的向往,对人的创造性的肯定,更广义上对平民化的追求以及其中蕴含的平等意识,等等,依然呈现多方面的意义,这些观念在经过转换之后,可以成为建构当代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理论资源。

杨国荣 著《哲学:思向何方》出版

本书以哲学的理论和哲学的历史为考察对象,其具体内容涉及对哲学自身的本源性追问、伦理问题的考察、中国哲学以及中西哲学关系的反思、儒学的再思考。哲学对自身的追问不仅围绕何为哲学、哲学何为等问题展开,而且体现于对哲学自身走向的思考。由哲学理论和伦理问题转向哲学的历史,便涉及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问题。宽泛而言,理解中国···

【杨国荣】荀子论修身和成人

从孔子开始,儒学便十分注重修身,而修身过程又与“学”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儒学中的重要人物,荀子也延续了将修身与“学”相联系的传统。

【杨国荣】论伦理共识

伦理共识不仅关乎如何可能,而且涉及何以必要。从观念层面看,达到伦理共识或价值共识,首先与避免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相联系;就实践层面而言,伦理共识则从一个方面为社会秩序的建立提供了担保。达到上述意义的伦理共识,既以认识人自身为形上前提,也关乎价值态度、理性沟通以及现实的社会条件。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