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读经运动需要被提醒,但别带杀伐之气

栏目:少儿读经
发布时间:2016-09-25 14:12:22
标签:
林安梧

作者简介:林安梧,男,西历一九五七年生于台湾台中,祖籍福建省漳州,台湾大学首位哲学博士。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慈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鹅湖》社主编、社长,现任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台湾元亨书院创院山长,山东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著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学之研究》《中国宗教与意义治疗》《儒学革命:从“新儒学”到“后新儒学”》《儒学与中国传统社会之哲学省察》《人文学方法论﹕诠释的存有学探源》《当儒家走进民主社会:林安梧论公民儒学》等。

 

 

读经运动需要被提醒,但别带杀伐之气

受访者:林安梧

采访者:凤凰国学

来源:凤凰国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八月廿四己酉

           耶稣2016年9月24日


 

【凤凰国学网编者按】事件的起因似乎是一位读经少年的来信加上一场媒体的专访,文礼书院,这一大隐隐于温州泰顺畲族乡的读经界“最高学府”、“世外桃源”,突然暴露在世人面前。据相关媒体报道称,为考入王财贵先生创办并主持的文礼书院,读经少年花了10年时间背诵了30万字的儒家经典,却最终“圣贤梦碎”。而且在民间广泛存在的私塾机构中,“阿猫阿狗也可以做老师”,他们不需要解经,只需要按下复读机的开关键……一夜之间,种种针对王财贵“老实大量读经”方法的声讨与质疑蜂拥而至。在这场征讨中,同济大学柯小刚教授因对读经方法的高调发声而被“摆”到了王财贵的“对立面”,而柯小刚本人则明确声称:“我没见过王(王财贵)本人,但听很多朋友谈到过,其文化情怀非常真挚。我所有的文章从未谈及对王本人,全部都是针对读经实践中引起的问题……希望更多的人能跟上时代,已经懂得读经的重要性,关心更新的问题:怎样读才好?”

 

就在读经讨论将息未息之际,9月22日,澎湃新闻网一则实地探访报道《读经教育二十年:争议声中,王财贵欲斥资12亿建万人书院》,再次将王财贵及文礼书院推上风口浪尖。引发的争议,更多是“一边倒”的批判,其间还是依稀可见王财贵对其传统读经教育一以贯之的“野心”与坚持。王财贵曾说:“教育是人生重大事务,不要随便听信任何理论,要多思考,要明白道理……只要经过各人思考明白了,照各人思考明白的去做,就值得尊重。天下没有必然对的事。”言下之意,即便是读经教育也没有必然对的、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有的只是各人的选择罢了,“老实大量读经”只是其中的选择之一。

 

那么,这场持续了近一个月的风波,和期间所出现的各种讨伐之声,究竟暴露出哪些问题?王财贵力推了二十多年的读经运动,时至今日,需要怎样的检讨?日前,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林安梧教授接受了凤凰国学的独家专访,就近来读经运动风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台湾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教授林安梧

 

凤凰国学:说到读经的这个事,我觉得您是有发言权的,因为您对王财贵先生很熟悉。

 

林安梧:对,我熟悉,我觉得现在大陆的朋友对他的批评已经过头了,是可以批评,但是我想要用一个比较恰当的语言,要注意分寸。

 

凤凰国学:我们注意到王财贵先生这一方前段时间发出的回应(王财贵:读经是多元教育以全盘“化西”为标准), 做了一个专访。实际上他们的回应在舆论场上还是挺弱势的,基本又被新一波的批评给盖住了。我想对于读经的这种“运动”也好,或者说对于读经的这种教育方式也好,应该要有一个理性的分析。读经到底有没有好处?这是一个要考虑的。第二,引导儿童读经的最好方式或者相对理性的方式是什么?这个可能要做一些辨析,您怎么看?

 

林安梧:首先我认为读经是必要的,但是读多读少其实也是因人而异。读经是有好处的,但是怎么样读法,我觉得应该要持多元的态度,包容差异。王财贵对于读经的提法,只是其中一种方式,就是所谓的“老实大量读经”。这个并不叫错,有些人可以接受,有些人不可以接受。你接受不了,就不一定按照他的方式,那你可以用别的方式。所以我的想法就是,我认为他的方式并不是最好的,但他那是一个方式,不必太在乎。至于说如果他的徒众们继续延伸,延伸得过头了,他当然也要接受一些实际效应上的批评。

 

但是对于王财贵先生,我觉得应该要给予肯定和尊敬,因为他从20多年前就开始推动着儿童读经,他很早就体会到、感悟到读经的必要性,而且身体力行去推行、去实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来追随。我的想法是应该站在一个多元的、包容差异的立场上来看待他的行动。既然是多元包容差异,那就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对话、融通,他可以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大家不必去恶意推测他的动机,甚至对他进行人身攻击。质疑是可以的,批评是可以的,但是不要全部否定。

 

有人问我采不采取他的方式,我说基本上我一向都是包容差异,但我并不一定采取这种方式,因为我做不到,背不了30万字。而且,他也不是说每天都要背,也不是说只有这条路。就好像我们讲拜佛修行,你不必担心每个人都出家,那不可能,只是少数人出家。既然是这样的话,这不应该是个大问题。“有容乃大”是我经常提到的,这样生长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是如果内部先纷争起来,甚至包容不了,其实就失去了经典常道的精神,经典常道很重要,就是包容差异,我的基本观点就是这样。

 

凤凰国学:其实对于不了解国学界的人来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会有点像围观群众看热闹,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你看国学还没复兴呢,你们就自己打起来了。

 

林安梧:然后就会上去追问,你一定是为了什么利益在争,其实这个容易被误解。所以我觉得要有真正的宽解、包容,尊重多元差异。因为你尊重多元差异,就知道我自己也只是其中一个,别人也是有不同的方式。当然你可以提出批评和质疑,但是不要无保留地起恶念,净往坏处去想。你想想“老实大量读经”它有哪些优点或者有哪些限制?怎么样可以避免一窝蜂?其实如果不是一窝蜂就不会出问题了。还有,“老实大量读经”这个“量”有多大?30万字?50万字?可以不必背那么多。王财贵先生的说法也不是要每个人都来背,你背多一点,从这条路试试看,背不了走别的路也可以。

 

不读经也可以吗?当然可以,怎么不可以呢?不读经一样可以堂堂正正为人,就好像老子《道德经》十六章讲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能够“归根复命”就好了。当然我的建议就是要想想你这样的做法会不会没有办法“归根复命”,这个要讨论一下,你会不会“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这个“势”往下走,回不来,一往而不复,会出问题。

 

每个人都需要被提醒,我想王财贵教授也是需要被提醒。只是在提醒他们的时候,应该基于发心慈悲,要宽解、包容。一旦内部吵起来,其实你刚刚那个讲法很好,外部围观的人会想,国学还没复兴,你内部先打起来,围观的人很乐。要避免这种问题,其实可以讨论一下,王财贵读经运动20年来的贡献何在?“老实大量读经”的理论何在?实践成果何在?限制何在?这样的讨论,心态上要平和一点。

 

凤凰国学:也就是说,要以一种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来面对这些纷争。

 

林安梧:对,更中和一点。“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你不致中和,用语过激就麻烦了,一旦语言过激就陷入纷争,陷入了纷争,到最后都不是真理了。现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非常快,各方面的互动、交流非常频繁。包括这次在G20峰会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就是强调包容和多元,包容差异,应该有一个更宽广的胸襟、更慈悲的胸怀来彼此相互联系,千万不要有杀伐之气,杀伐之气有百害而无一利。可以借这个机会,把读经运动作一次比较深层的反思,包括接下去的读经理论、读经效应的检讨,这个检讨并不是说我要找寻唯一的、最好的途径,而是说通过各个不同的途径方法而并存并育、健康生长。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