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岩作者简介:冼岩,男,独立学者。 |
吹剑按:去年,我们推出“2005中国人文关键词”以后,得到了各界朋友的关注和好评,同道们也希望将此定制,每年都推出一辑,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故此,我们决定在每年岁终,择选出本年度发生的若干热点人文话题,特别邀请同道学友撰文评述,回顾去岁,以望来年。
今年,我们择选了以下二十一个话题:电视剧《施琅大将军》(予沉),上海重写历史教科书(冼岩),鲁迅逝世70周年(石勇),孟母堂(张波),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风波(陈勇),中韩申遗之争(谢泉峰),国学大师评选(赵晶),孔子标准像(谢泉峰),易中天(谢泉峰),李银河(石勇),赵丽华(思芬),女儿状告父亲婚外恋(石勇),教师节改期(冼岩),废除中医(东民),草根历史(谢泉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简照霜),学部委员遴选(赵晶),七夕情人节(东民),于丹说《论语》(谢泉峰),大国崛起(王达三)、十博士生倡议抵制西方圣诞节(谢泉峰),汇辑曰“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由原道网(www.yuandao.com),孔子2000网(www.confucius2000.com),中国儒教网(www.zgrj.cn)联合发布。
孔历2559年(西历2007)年1月1日
目录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一:电视剧《施琅大将军》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上海重写历史教科书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三:鲁讯逝世七十周年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四:孟母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五:美国总统布什会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成员风波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六:中韩申遗之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七:国学大师评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八:孔子标准像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九:易中天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十:李银河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一:赵丽华
2006中国人文关健词之十二:女儿状告父亲婚外恋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三:教师节改期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四:草根历史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五: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六:学部委员遴选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七:废除中医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八:七夕情人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九:于丹说《论语》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大国崛起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二十一:十博士生倡议抵制西方圣诞节
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三:教师节改期
作者:冼岩
发布:原道网(www.yuandao.com),孔子2000网(www.confucius2000.com),中国儒教网(www.zgrj.cn)
孔子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怎么评价都不过分。佛道儒是中国千年文化主脉,儒家更是此主脉中之主干。以一人之力而成就数千年文明主干,没人能否认孔子的伟大贡献及其思想文化价值。孔子形象不但深入全球华人心中,更赢得全世界范围认可。当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教师节、美国加州教师节、马来西亚教师节以及中国台湾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教师节,都定在孔子诞辰日9月28日。正因如此,今年以来,由庞朴、张立文、郭齐勇、蒋庆、陈明发起,得到杜维明、康晓光、汪晖、高全喜等著名学者及不少海内外名人在中国大陆联署的“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的倡议,形成浩大声势;在今年全国政协会上,魏明伦、李汉秋等政协委员也提出了教师节改期的提案。对此,教育部有关人士回应称:把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已有20多年,这个日子目前深入人心,不应随意更改。
笔者赞同教育部的意见。教师节并非全民节日,它对应一个特殊群体,应尊重此群体已习惯约定俗成的意愿。更重要的是,中国人作为千年文明的正宗传人,对孔子应有不同于海外的理解、定位与尊重。在中国以外,人们或许主要对孔子的教育成就印象深刻;但作为中国人,感受更深的应是孔子的精神文化价值,因为它已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教育只是孔子毕生成就的一小部分,以教师节推崇孔子,失之于器局狭小。数千年以返,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孔子与莫大焉。“孔子”这一显赫的名字已与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孔子诞辰应成为全体中国人的节日。以此观之,将孔子诞辰定为“中国文化节”,才恰如其分、得其所哉。
今日中国急须文化与道德重建。在物质财富快速增长的背后,国人的精神却越来越困惑、混乱。价值重建需要有其由来,遗憾的是,当代中国并不足以为这种重建提供资源。无论是文革十年浩劫,还是改革二十多年物欲横流,都只是价值沦丧的渊源,不能成为价值重建的养料。剩下的源头只有两个,要么源于古,要么源于外。
从今日中国视角观之,无论古、西,都各有其精华与糟粕。近一个半世纪的落后与屈辱,使中国人将缘由上溯到老祖宗,乃有五四时代的灭儒反孔、文革时期的“破四旧”,传统文化的声誉、地位跌至顶点;与此同时,西方300年来的富强彰显了文明优越,西方思想文化在改革开放后成为当代中国的强势话语。
但是,如果仅仅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构建今日中国人的价值与文化,难免失之偏狭。不收揽中国人自己的文明传承,价值重建始终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来也浅短,其去也无力。更何况西方文化转渡中国后,还存在水土不服的难题。新世纪以来波及全社会的“改革反思”,部分即是对照搬西方模式的忧思。在此背景下,乃有一批仁人志人,怀家国之忧思,痛心疾首,发出了重振国学、复兴儒家的继绝之音。
按笔者理解,主张在今日中国复兴传统文化的人,并非即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代表了宇宙真理、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成就;而是认为:新价值、新文化的重建,需要多种元素参与其中、实现互补。在当下西强古弱的悬殊背景下,只有放大传统文化的声音,才能保持各精神要素之间的平衡,新价值、新文化才能既适于中国土壤,又合于时代需要。
要放大中国传统文化的声音,推崇中国文化的伟人孔子,是既直截了当又能获海内外广泛认同的捷径。当此以儒家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引舟待发之际,将孔子诞辰定为“中国文化节”,庶几可不负先贤与后人千年之望!
来源:原道网、孔子2000网、中国儒教网
【下一篇】2006中国人文关键词之十四:草根历史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