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三作者简介:王达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东高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二〇〇四年与陈明等人创办儒学联合论坛网站,曾任总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创办并主持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网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并连署海内外五十四位学者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并连署十名青年博士生发布了《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并连署五十多个儒家组织发布《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
近几日,以孔氏宗亲会、国际儒学大会、中国儒教网为代表的五十余家海内外儒家社团和儒学网站联合发布致电影《孔子》剧组《公开函》,对传闻剧情有“孔子感情戏”表示关注和异议,最终迫使剧组做出公开回应,并承诺剧情绝无类此内容。很显然,此事与其说是一个重要的娱乐新闻,毋宁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孔子回来了!
首先,《公开函》的语气颇值玩味,它不仅希望剧情“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而且“要求”剧组必须对剧情到底有无“孔子感情戏”予以明确答复,表明《公开函》不是在以协商语气而是以问责语气与剧组交锋,因为“要求”意味着“你必须……,否则就……”。换而言之,《公开函》联署者是在以“儒家传人”乃至“孔子信徒”的身份公开发言,表明海内外出现了一个自觉维护儒家文化和孔子形象的民间文化群体。这个群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孔子和儒学的“信仰”,而不是止步于对孔子和儒学的“知识”或“学问”。事实上,联署者中就有马来西亚儒教会和台湾儒教会之类的宗教组织——尽管“儒教”是不是宗教还存在很大争议,但这对儒家信徒而言显然不是一个问题。
其次,即使剧组答复说剧情有“孔子感情戏”,《公开函》联署者充其量也就是采取点诸如“鸣鼓而攻之”或“抵制观看《孔子》”之类的“惩戒性”措施,无伤《孔子》大体,相反倒有可能替《孔子》宣传造势!但是,剧组却答复说《孔子》将会是一部尊重历史事实和对孔子怀有敬意的史诗性电影,从而轻松化解了《公开函》联署者的精神焦虑,完成了一次与儒家信仰者的良性互动。这表明,尽管还有北大教授说“孔子是丧家狗”和“哲学乌鸦”说“孔子是千古罪人”之类的现象,但中国影视界乃至文化界已开始走出批判和颠覆孔子与儒家的历史积习,转而对孔子和儒学抱以钱穆先生所说的“温情和敬意”。就此而言,电影《孔子》或将是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影视作品。
最后,大众对《公开函》表示了理解和支持——据一家门户网站的调查,将近60%参与投票的网民希望电影《孔子》不要“恶搞孔子”,同时大众对《孔子》剧组的答复内容也表示了赞赏。尽管如今的大众早已不再供奉“天地君亲师”(“师”即孔子)的牌位,甚至也不再承认孔子“至圣先师”和“万世师表”的神圣地位,但至少意识到了“孔子是中化文化的象征符号”这一基本事实,意识到了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精神世界与孔子思想具有强相关性,因此对影视界和文化界颠覆历史和亵渎孔子的做法抱以本能的反对态度。毕竟,庸俗化孔子,就是庸俗化中华文化,就是庸俗化我们每一个人!中华民族如果没有了圣洁的文化符号,一切和到处都是庸俗,岂不是变成了一个悲哀的民族?
不难看出,尽管各色人等对孔子的态度与情怀有所差异,但《公开函》所提出的“须尊重历史”和“宜敬畏圣人”却大体上成为一个低限度的共识。再考虑到由于丹发动的民间“论语热”、官民合办的“公祭孔子”、官方主办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以及大踏步走向世界的“孔子学院”等文化现象,完全可以这样说:回归孔子正在成为中国文化自觉和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标志!在经历了百余年的“打倒孔家店”和“欧风美雨”充斥中国文化厅堂之后,现在终于到了说声“腾出点地方,欢迎孔子回来”的时候了。
当然,《公开函》联署者与电影《孔子》剧组火速达成谅解——联署者已致函《孔子》剧组表示接受和满意剧组的答复,并宣告此事告终,但却并没有彻底消除一些儒家信仰者的疑虑,因为剧组表示《孔子》仍会对孔子进行适当的合理想象和艺术化处理。或者说,电影《孔子》最终呈现给观众的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孔子,仍是一个悬案,因此并不能保证电影公演后儒家社团不会激烈反弹!然而,事情也只能暂时以双方达成谅解而止,儒家社团的下一步方略当是“察其言而观其行”了。
【上一篇】电影《孔子》剧组对《公开函》的复函
【下一篇】经典文化名人不宜戏说(张俊卿)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