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路江作者简介:傅路江,字道源,河北行唐人,当代私塾教育先行者,河北明德学堂创办人,行唐县明德幼儿园董事长,曲阜国际儒者联谊会理事,河北省儒教研究会理事,行唐县传统文化协会副会长,执业中医师,傅氏中医诊所负责人,当代新儒医课程——“道源医道”创始人,荣获2013年度石家庄市“知名乡村中医”荣誉称号。 |
魂兮归来,魂归何处?
——当代私塾教育面临的瓶颈与突破
作者:傅路江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初四日乙丑
耶稣2015年10月16日
在充满争议和坎坷中艰难行进的当代私塾教育,毫无疑问肩负着中国文化复兴的重任。中国文化的缺失,导致“十三亿中国人的灵魂在游荡”(蒋庆先生语)。方兴未艾的“当代中国大陆文化民族主义运动”(详见康晓光先生著《中国归来》一书)毫无疑问旨在重新找回中华民族的灵魂。可是,灵魂找到了,我们却蓦然发现。偌大中国竟然没有他的安身之处。“魂兮归来,魂归何处?”这是每一位关心中国教育、中国文化和中国未来的人士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当代私塾教育,必然面临很多瓶颈。比如和体制接轨的问题,比如资金短缺问题,师资匮乏问题,教材混乱问题等等。但我认为,这一切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或者说,这些问题都不是影响私塾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那么最根本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我认为是一个定位问题。我们究竟把私塾定位在什么层面?是教育产业,还是文化运动,抑或宗教信仰?或者另有所指。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私塾教育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势必造成迷茫和混乱。我们苦苦寻觅的中华民族的灵魂也必然无处安身,变成幽魂野鬼。
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以孔子为至圣的儒家文化。孔老夫子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遗产是什么?毫无疑问是他特有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思想特殊在哪里?在于他的平实和厚重!道家的道场在宫观,佛家的道场在寺院,耶教的道场在教堂,儒家的道场在哪里?在千家万户,所谓“竹篱茅舍人家好,道院僧房总不如”,这就是他的平实。夫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就是他的厚重。
以平实而厚重的儒家文化作为我们千千万万个私塾学堂的主导思想!这就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教育事业、文化运动和宗教信仰
我们每一位做私塾教育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一个问题,自己究竟是在做什么?是在从事教育事业,还是在搞文化运动,或者是在进行宗教传播?我们认为,教育和文化运动、宗教信仰是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严格界限的三个不同领域,不可混淆。
我们大多数私塾的创办都肇始于王财贵先生的“读经教育”,但读经教育严格地说应该是一场文化运动。他的意义在于通过儿童诵读经典这样一个特殊形式,向人们宣告,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尽管我们可以组织三千人在长城集体诵读《论语》,尽管我们的读经宝宝可以一口气背完老子五千言。但这一切只能说明儿童的记忆力是惊人的。在儿童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应该记忆最有价值的东西。儒家经典无疑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之一。通过这些震撼人心的活动和表演,激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和对传统的回归。并最终催生出了中国教育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当代私塾。但!读经,并不是教育的全部。过去不是,现在不是,未来也不是。正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它直接摧毁了中国的传统教育并孕育了新式教育,但它绝对不等同于教育本身。夫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又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见,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读经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不是全部。
净空法师倡导的践行《弟子规》教育,无疑给当代私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不再无所措手足。但是,净空法师毕竟是佛门中人。尽管老法师一再阐述佛教的本意是佛的教育,而不是宗教。但是,佛的教育和孔子的教育毕竟有着本质的不同。比如在一些居士创办的私塾里面,严格地要求孩子们落实《弟子规》。要求把马桶洗的干干净净,达到能够从中舀水能喝的程度。说是为了消除孩子们的分别心。还有的居士,把落实佛教教义当作首要任务来实施。大讲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和往生极乐。我认为,这一切都是混淆了宗教和教育的结果。要知道,要想消除分别心,前提必须是能够分别,而且要分辨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对于孩子,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明辨是非善恶美丑。马桶就是马桶,那是藏污纳垢之地,再干净也是不能喝的。所谓“志者不饮盗泉之水”,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就是儒家教育的根本原则!至于宗教信仰,那应该在孩子成人之后,由他自己来选择。
总之,文化运动不等于教育,宗教信仰也不等于教育。“心性好转,本领难学”。教育的根本是要教会孩子们各种本领!至于造势运动,信仰自由那是另一个层面的东西了。
二、读经、会讲和书院
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已经彻底摧毁了中国人的传统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青灯相伴、晴耕雨读的优雅生活和“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传”的理想,也受到了严重挑战。在极度繁华嘈杂和充满各种诱惑的现代社会,如何进行儒家式的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你强迫孩子静下心来读书,他真能静下来吗?凭心而论,我们能够静下来吗?所以,我认为不能一味地强迫孩子去读经,不能剥夺孩子正当的爱好和乐趣。他们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童年。夫子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味地强迫,只能使孩子逆反,最终走向我们初衷的反面。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的,好表现的。我们不妨顺势而为。让他们动起来,活起来。那就是定期会讲。每隔七天进行一次。题目自己定,或一首唐诗,或一句经典,或一个笑话,或一点感悟。随意表达,只要言之有物就行。天长日久就能锻炼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使他们过剩的活力有了释放,使他们稚嫩的心灵找到了自信。我认为,读书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读书过程中的感受。这种愉悦、激动和成功的感受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变换气质,成就人才!
书院教育是我们儒家教育的最高形式。在中国已经中断了上百年。我们一直在探讨如何恢复书院。我想,真正的书院种子在于私塾学堂。传统书院有三大功能,那就是讲学、藏书和祭祀。我们尽管条件简陋,只要挂起先师像,朔望日献上一杯清茶,师生行个礼,祭祀就算复活了。只要有一套十三经,我们的经典藏书就存在了。只要我们每周坚持会讲,讲学之风就会逐渐兴起。书院不在乎有没有仿古建筑和仿古家具,更不在乎是不是在山林名胜。而在乎我们的心!只要有这个心在,书院就会随时随地复活!
三、傅氏中医、明德学堂和专业私塾
我们认为私塾教育还有另一个趋势,那就是逐步走向专业化。以明德学堂为例,已经改变了过去只是笼统读经的模式。形成了以中医为主要特色的专业私塾。课程分为四科:经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主要教材)、文学(以《诗经》《唐诗》《宋词》等为主要教材)、中医(以《伤寒论》《针灸大成》为主要教材)、礼学。他的指导思想来源于夫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不知礼,无以立;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经学奠定孩子们做人的根基,文学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文学是很重要的,擅长作诗的人不会患抑郁症,不用心理医生。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毛诗序》说“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以上两科是基础。中医和礼学是实用技术。是孩子们生存的技能。也是夫子所说“知天命”的根本途径。因为中医本身就是生命的学问。而礼,“粗在洒扫进退之间,精在道德性命之要”,“始于童幼之习,而终于圣人之归”,(朱熹语)。
儒家是很现实的,现实是很残酷的。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私塾孩子没有文凭,没有学历,也没有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源。他们要想成就自己的幸福人生,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成功!而我们,只是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条件。我们是他们的铺路人,而不圈养他们的牧羊人。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延续,而不是我们制造的商品!
中国文化的灵魂是什么?我认为是至圣先师孔子!他不是神灵,也不是先知,更不是菩萨。他是一位智慧、善良、现实而又高深莫测的老人。我们把孔子请回家,请到我们的私塾学堂来。我们就找回了灵魂。而我们的先师,也就真正回了家。
责任编辑:葛灿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