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和防范中国耶教化是中国文化的最后底线(王达三)

栏目:十博士关于慎对耶诞节《看法》书
发布时间:2010-03-14 08:00:00
标签:
王达三

作者简介:王达三,男,西元一九七四年生,山东高唐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独立学者,现居北京。二〇〇四年与陈明等人创办儒学联合论坛网站,曾任总版主;二〇〇六年起,创办并主持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网站。二〇〇六年九月份起草并连署海内外五十四位学者发布《以孔子诞辰为教师节建议书》,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份起草并连署十名青年博士生发布了《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二〇〇九年四月份起草并连署五十多个儒家组织发布《须尊重历史,宜敬畏圣人——致电影《孔子》剧组人员公开函》,均引发强烈社会反响。

 

警惕和防范中国耶教化是中国文化的最后底线
——答香港商业电台主持人潘小涛先生问
 
【王达三按:日前,香港商业电台主持人潘小涛先生旧话重提,就西元2006年由某撰写、由十博士生签名的《走出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有关问题与某进行了交流。初,潘先生曾电邮发来交流提纲,交流之后,某感觉有必要将此话题略加整理,是以成此文稿,并已请潘先生过目。王达三西元2008年12月18日于东北海滨谨识。】
 
问:兩年前您和十博士生為甚麼要發出抵制聖誕的公開信?
 
答: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我撰写、由十博士生签名的是一个呼吁国人慎重对待耶诞节的倡议书,而不是呼吁国人抵制耶诞节的倡议书。人们之所以把"抵制耶诞节"甚至是"博士义和团"的帽子强行扣在我们头上,是因为有些媒体为了耸动视听而做出了一些不负责任的报道。没有办法,现在是媒体霸权的时代嘛!
 
我之所以发出这样一个倡议,原因很简单,就是作为一名中国人,出于对外来的、异质的宗教文化在中华大地上泛滥成灾的一种本能的担忧——这个似乎不需要什么论证,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担心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以耶教为核心的西洋文明构成挑战,不会给出什么理由。如果非要给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文化是一个族群的精神生命和生活方式,当我们自身的文化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冲击时,有文化责任感的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理应站出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当然,我是学中国哲学、尊奉孔夫子并主张重建儒教的,所以对这个问题特别敏感,因此就首先发出了这么一个倡议。幸运的是,有十博士生签名襄助。如今他们应该都已毕业了,我很想念他们,在这里也借此机会问候远方的这群有文化责任感的朋友。
 
问:您今天對聖誕的態度有甚麼新變化吗?
 
答:我在这里不能代表十博士生,只能说我个人的想法,那就是我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而是一如既往、坚持不懈、九死无悔地呼吁国人慎重地对待耶诞节。尤其是不信耶教的人,没有必要随波逐流,比如发耶诞短信,寄耶诞贺卡,送耶诞礼物,在耶诞节聚会狂欢等。我觉得,做这些事情,首先需要问一个为什么?比如一个人本来不信奉耶教,但偏偏要呼耶诞节为"圣诞节",呼耶稣为"基督",这就等于东邻居家的儿子呼西邻居家的父亲为爸爸一样滑稽可笑。为什么呀?因为"圣诞"呀、"基督"呀这些字眼,只有对耶教徒而言具有神圣的意味,只有在耶教文化和耶教传统自身里面才能彰显其神圣的意味。不信耶教,就盲目地使用这些字眼,这不和耶教徒呼耶和华为"天父"、"圣父"一样嘛?
 
名不正则言不顺,所以儒家主张必须先正名。前几天我看凤凰卫视,发现它们的主持人多数情况下使用"耶诞节"的字眼,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传统,至少说明凤凰卫视主持人能理性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特别是这样做不会唐突其他宗教的信徒!欧美对这个问题也已有反思,在公共场合,比如广场和办公室,布置耶诞树,张贴耶诞老人像,就侵犯了不信耶教的人的权利,所以英国、美国的一些企业和政府的办公室,已经开始注意并纠正这个问题了。
 
问:自從你們發出公開信後,國內的聖誕節氣氛又如何?
 
答:坦率地说,中国的"准耶教化",或者干脆说"耶教化",一天甚似一天。所以2007年8月,美国《天主教国家纪事报》资深记者艾伦撰文指出:每天约有1万名中国人成为耶教徒,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耶教徒将达2亿之众,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耶教国度,耶教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以中国人为中心的宗教。前两天,我用百度的高级搜索引擎搜了一下"基督教"这个字眼,搜索期限为一天,竟然蹦出1万多条来,其中大部分是中国各省市甚至区县乡镇办的耶教网站。我生活在东北海滨的一个小城市里,刚进入12月份,这个城市的几家大商场就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耶诞节商品,比如耶诞树呀、耶诞帽呀,很多很多。
 
也就是说,尽管有一些人在呼吁慎重对待耶诞节,但中国的耶诞化进程仍然在加速!为什么,因为只要是人,就都有一种终极关怀和过宗教生活、文化生活、团体生活的内在需求,但是中国目前没有一种能维系中国人精神生命和生活方式的宗教文化,出现了信仰真空,而强势的耶教恰好成为填补这一真空的选项,所以人们就对它趋之若鹜了。当然,美国的耶诞节商业化化娱乐化的氛围很浓,也吸引了不少民众。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种宗教文化,即以儒教为主体、以释道为两翼的宗教文化,但是百余年来,我们差不多已经把它们都消灭殆尽了。现在释道两教尤其是释教,看似很活跃,但根本无法抗衡强势的耶教。释道两教是往山上跑的呀,它们的寺院和道观,都建在山上,怎么能解决城市和乡村芸芸众生的精神需要呢?王阳明先生早就说过,释道两教都是宅院中的偏房,正房或主体建筑是什么呢?就是儒教!所以当务之急是重建儒教!
 
幸运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提出了重建儒教的命题,比如我自己就创办了中国儒教网和儒教复兴论坛,希望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中摸索一些套路。可以肯定的是,尽管目前中国"耶教化"速度正在加快,但儒教正在萌动和复兴,而且必底于成。耶教永远不会成为中国宗教文化的主人的。对于这一点,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问:其實文化滲透不僅聖誕,還有很多商品、消費模式、生活方式等,為甚麼僅針對聖誕?
 
答:您看到并承认西洋文化和宗教正则对中国进行渗透,真是很难得。许多人,包括政府,似乎对这个问题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态度。是的,渗透的方式很多,比如美国中情局的局长就曾说过:凡是有美国大片的地方,就是美国文化的边界。有很多学者也曾谈到,可口可乐是西洋文化,或者干脆说是美国文化的代言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肯德基呀麦当劳呀,等等,都是!
 
我们呼吁国人慎重对待耶诞节,并不表明我们不关注和不忧虑西洋文化在其他方面的渗透,而是因为耶诞节的背后是耶教,而一种宗教正是一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耶教就是西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所以,擒贼先擒王,打蛇要打七寸,需要郑重表明对待耶教的立场和态度。
 
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纵观中国近现代历史,中国已经经历了四个西洋化的阶段:首先是"洋务运动",这是要在器物上西化;其次"戊戌变法"和"辛亥运动",这是要在制度上实行西化;再次是"五四运动",这是要在思想上实行西化,打出的旗子就是"民主"和"科学"。但是"科学"和"民主"实际上只是西洋文化的外壳,其实质则是耶教。从洋务运动算起有140多年的历史了,从新中国算起有6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发现中国仍有太多太多的不如意,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都存在很多的问题。所以就有人认为中国之所以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中国还不够西化,或者干脆说中国还没有耶教化,因此就出现了要求中国耶教化的呼声和现象,这一点在一些文化精英和商业精英身上体现特别明显。
 
不难看出,既然耶教是西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避免中国的西洋化,就必须警惕和防范中国的耶教化,这是一个底线,必须坚守到底、毫不动摇。否则,中国人就成了皮肤黄色内心白色的香蕉人,中华民族就成了一个生理意义上的民族,中华文明就会荡然无存!
 
问:弘扬中華傳統文化,非要用來抵抗聖誕嗎?
 
答:我再次重申一下,不是抵制,而是慎重地对待,是走出集体文化无意识,重建中国文化主体性,找回中华民族失落和沉沦已久的精神家园。要找回这个精神家园,慎对耶诞节或者防范中国的耶教化,是一个必要的和重要的工作。道理很简单,不破不立,不破除对耶教和西洋文化的神话,就无法重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自尊——如果中国人都信耶教了,都向西洋文化投降了,还谈什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呢?
 
看看历史上,杨墨之言盈天下的时候,孟子就站出来辟杨墨,所以中国文化就回到儒家文化的正轨上来了;当释教横行天下的时候,韩愈呀柳宗元呀就站出来排佛,到了宋代中国文化就回到儒家文化的正轨上来了。如今慎对耶教和防范中国的耶教化,同样是基于这样一个道理。
 
但是很显然,必要的和重要的工作不等于充分的和根本的工作,诚如孟子所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那么,这个"大"是什么呢?就是重建儒教。有了儒教,就有了维系中国人精神生命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耶教想进来,想独尊,那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个工作很复杂很艰难,需要很长的时间,我预计至少一百年吧!关键是现在就要做起来,当务之急是政府要给予儒教以合法的身份,要给予儒教与其他五大宗教平等的国民待遇。香港孔教学院的汤恩佳先生恢弘孔教,做的就是这样一个工作,他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比如孔诞就成了香港的一个公共节日。所以香港的文化生态就比较好,至少中国传统文化能平衡西洋文化的扩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