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吹剑作者简介:任重,曾用网名“读书吹剑”,笔名杜吹剑, 创办人暨主编。 |
由北大、清华等十个名牌大学的博士生联合署名的一份《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我们对“耶诞节”问题的看法》倡议书,经由三个
站联合公布后,犹如投下一颗重磅炸*彈,引起了网络的热烈讨论,这注定要使今年的西方“圣诞节”在中国显得不同寻常。
西方“圣诞节”在中国,过,还是不过?已经成为一个问题。本来,具有浓重基督教背景的“圣诞节”,原本是基督教信徒的宗教节日,后来逐渐演变为以基督教价值观为主导的西方社会的重大节日。“圣诞节”问题的产生,时来已久。在西方大国崛起的殖民地时代,有所谓“圣经(基督教)伴着军舰走”之说,即是指基督教伴随西方列强武力的全球扩张而传播。而在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时代,基督教又伴随资本的全球扩张而大肆传播。基督教对非基督教地区的这种强势侵入,不仅引发了西方文化体内部的冲突,也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国家安全尤其是文化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基督教“圣诞节”的“全球化”,已经不是一个宗教信仰自由的问题(其实,宗教信仰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完全自由,基督教发展史和当前世界各国的宗教政策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而是一个“文明的冲突”问题,其实质是隐藏在“文明的冲突”背后的民族国家利益的冲突。正是基于此,西方与中国的冲突之一就是基督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冲突。
从倡议书可以看出,十博士并不反对宗教信仰自由,也不反对基督教和中国的基督徒过“耶诞节”,而是忧心忡忡中国正在逐渐演变成一个“准耶教国家”,故而呼吁国人慎对“耶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这种态度和观点在下非常赞同。对外来文化的入侵保持警惕,奋起捍卫本族文化,这是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中的青年人和知识分子的应有之义,是值得大大赞扬之举。在今天的中国,那些依然持有“全盘西化”的人热烈欢呼中国基督教化,认为只有所有的中国人都变成了基督徒,中国人就会“得救”,中国才有“希望”。不得不说,这种观点如果不是天真幼稚,就是别有用心。
众所周知,许多信仰了基督教的亚非拉国家,依然处于落后贫穷状态。信仰东正教的俄罗斯和信仰天主教的法国,在自身主导性的信仰价值体系受到威胁的时候,就理直气壮地对英美基督新教的入侵说“不”(为什么中国就必须笑脸相应?)。即使在今天,美国的战略家亨廷顿就忧心美国出现了国家认同危机,认为宗教是与文化同样重要,甚至比文化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亨廷顿认为,美国认同的核心,就是所谓的盎格鲁新教文化,主要包括基督教,新教价值观和工作伦理,英语,英国法制传统,有限政府,相当程度的欧洲艺术、文学和哲学遗产,再加上自由、平等、个性至上、代表制政府和私产神圣等典型美国信条。由此可见,宗教,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信仰问题,而是与政治密不可分,古今中外,莫不如是――远的不说,上个世纪80年代,天主教教宗保罗二世在波兰推动的“天主教革命”,促进了整个苏东地区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巨变,为瓦解苏东社会主义阵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在今年发生的美国总统布什接见中国基督教家庭教会代表事件(简直是丑闻),难道都仅仅是个宗教事件吗?
我相信很多中国人过西方“圣诞节”,的确是无意识的,没有宗教信仰因素。但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会逐渐瓦解我们对外来文化的心理防备,就象在逐渐加热的水锅中的青蛙一样,被不知不觉地烫死。所幸的是,在这个西风劲吹、功利弥漫的时代,十位青年学子能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有见识有担当,令人钦佩,应该支持。
西历2006-12-20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