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为什么国学教育不能专业化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06-21 22:44:51
标签:
龚鹏程

作者简介:龚鹏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台北。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历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职。2004年起,任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广泛,涉及中国文史哲、宗教等,已出版专著70余种。

 

 

 

为什么国学教育不能专业化

作者:龚鹏程

来源:腾讯儒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五月初六日戊辰

           耶稣2015年6月21日

 

 

 

摘要:大学教育是对人的培养,不能沦为职场技工的训练;国学尤其重在成己成德,不是知识性技术性的。因此,我赞成大学开设国学本科专业,但认为它应跟供应中小学国学师资分开来。

 

在大学本科中设置国学专业,其实是个老话题。

 

其缘起,是人民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国学院,招收本科学生,施以国学教养,但毕业后学生却拿不到国学专业文凭。因为“国学”尚未纳入教育部之学科建置架构中,还不是一个教育部承认的学科。故大学办国学院系虽然办得热闹,学生也毕业了,却没法颁授本科国学专业文凭,只能视情况发给文学、哲学或史学文凭。


  

国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此各大学不断向教育部申诉,要求能将“国学”列为学科;其间也组织过不少学者撰文或结合媒体做呼吁。延宕迄今,几乎十年,终获通过,可说是件迟来的喜讯。

 

而多年争取,如今才得落实,则是因大气候大环境有了变化。

 

当年各大学设立国学院,只是学术团体的孤明先发,不但社会上还多疑虑,就是学界内部也不乏争议,政治局势尤不明朗。因此国学作为一门专业、成为一个学科之合理性与必要性,还不免被视为问题。如今,传统文化乃现今之社会所需,且应让它走进校园,大抵已成朝野共识,不少还落实为国家政策,于是教育部也就同意在大学本科中设国学为专业了。

 

需求面也不一样。依教育部先前发布的纲要,传统文化要成为中小学之课程了,可是师资在哪?教材又在哪?前此已有媒体报导:全国欠缺书法教师50万名,现在又说全国尚缺国学教师二百万。可见需才孔急矣!

 

然而临渴掘井虽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却不能不审慎为之。

 

原因十分简单:

 

一,现今缺人二百万,但本科今年才开始招生,四年后才能有毕业生,远水救不了近渴。

 

二,若需有两百万生力军投入市场,则须有多少大学开设国学本科?可是现在究竟有多少大学具有这种教学实力?

 

三,为了市场需要、政策需求,强令一大堆根本没实力开设国学专业的大学招生施教,将来只会弄出更大一堆滥竽,贻害无穷。

 

四,一窝蜂开设国学专业的结果,也必然是短期内人力爆棚,导致失业。过去有无数这样的例子,所谓热门科系,你读出来却根本找不到工作。

 

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结果。而这还是顺着目前这种形势和思路说的,真要从教育讲,则这么做,其实完全违背了教育原则。

 

为什么?因为现在这种考量,完全是把教育职业化、工具化了,为市场、为政策服务。而且像搞运动似的,蜂拥而上。此岂教育乎?岂国学乎?

 

大学教育是对人的培养,不能沦为职场技工的训练;国学尤其重在成己成德,不是知识性技术性的。因此,我赞成大学开设国学本科专业,但认为它应跟供应中小学国学师资分开来。

 

中小学国学师资之补充,非常容易解决,办教师职能培训即可。针对中小学应教授之国学内容,替现有教师调整其知识结构、补充其国学常识、提供相关参考资料,便足以应付目前所需,将来再予逐步深化。大学中的国学教育则是另一回事,应跟职场进修之专业培训分道竞驰、联镳并进。

 

事实上,在大学里设立国学专业,原本还有更深邃的企图和意义,可惜目前大家均已将之忘却了。

 

什么理想和意义:

 

一,大学职业化不对,专业化难道就对吗?今天之所以要设国学专业、中小学之所以缺乏国学师资,不就是因文、史、哲、政、经、法各科均已专业分化太甚,所以缺乏能统合、通贯地理解国学之人才吗?现在大家想到设一国学专业来救此专业化之穷,正诡谲地点明了专业化的荒谬。由这个意义说,国学专业之出现,乃是为了瓦解专业的。将来国学专业之教育,也必须要打破专业,要能通贯、统合,否则就会继续成为一个笑话。

 

二,国学成为学科,突破了教育部的学科设置框架,固然不容易。但由国学争取学科这件事,是不是也能让我们想想:大学怎么能有固定的学科架构?这架构为什么不能是学校自己定的,或由大学自己依学术发展之情况而动态调整?计划经济时代据说结束了,计划教育何时可以放松?国学争取学科设立一事,能成为大学学科自主的第一步吗?

 

 责任编辑:葛灿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