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论语点睛》连载之七:巧言令色鲜矣仁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首发于 《广西老年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四月初二日乙未
耶稣2015年5月19日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三章)
花言巧语甜颜蜜色的人,很少仁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就有三次,《公冶长篇》加上了“足恭”,《卫灵公篇》说“巧言乱德”,足见孔子对巧言令色的反感鄙视。《诗经》说:“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尚书皋陶谟》说:“巧言令色孔壬”,孔壬是很奸佞的意思。《逸周书官人解》说:“华废而诬,巧言令色,皆以无为有者也。”
“巧言令色”之所以成为贬义词,是因为表现虚伪,动机不良,与真诚信实发自内心的巧于言辞、擅于辩论、脸色柔善等表现性质不同。朱熹说:“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这种人没有植根于心的美德和发自于内的真诚,一味“致饰于外”讨好献媚或哗众取宠。
马一浮说:“巧言令色足恭,皆圣人之所恶。不诚即不仁也。大抵作意为之皆不是,如剪彩为花,决无生意。”(《复性书院讲录》)动机和出发点都有问题,就像假花,虽然艳丽,却无生意。
花言巧语文过饰非,伪装恭敬取悦他人,明知错误而假认同,面对罪恶而讲宽容,对待无耻之人物势力低声下气毕恭毕敬,都是乡愿和伪君子的表现。孟子曾借用曾子的话表达对这类伪君子的鄙弃之情。
曾子的话是“胁肩谄笑,病于夏畦”,意谓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媚笑,这真比顶着夏天烈日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此章可与“乡愿,德之贼也”章并读。乡愿,一乡之人都称好的人,好好先生,凡是非不分、言行不一、虚伪矫饰,处处讨好、阉然媚世之人,都属乡愿,引申为伪善者,伪君子。孔子对乡愿极为反感,正言厉色斥为“德之贼”!
孟子为乡愿作了具体画像:“言不顾行,行不顾言……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愿也”、“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
古人常将道德文章合称。道德为本文章为末,本末有别毕竟不二。故先立本,则文章便成载道、传道、弘道的工具,不厌其巧矣。圣贤大儒,辩理论道言语巧妙,对待亲友脸色柔善,对英雄豪杰恭恭敬敬,那与“巧言令色足恭”性质截然不同。
曾子说:“巧言令色,能小行而笃,鲜矣仁。”(《大戴礼记-曾子立事》)将“能小行而笃”与巧言令色并列看待。笃于小事小节,不能立其大者,如好行小慧一样,也是难乎为仁的。
责任编辑:姚远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