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怀宏】《新纲常》简介、目录及引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14-11-19 16:43:35
标签:
何怀宏

作者简介:何怀宏,男,西历一九五四年生,江西樟树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历史与理性》,《良心论──传统良知的社会转化》,《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底线伦理》,《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道德·上帝与人》,《新纲常: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等。

 


书名:《新纲常》

作者: 何怀宏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3年7月版

定价: 36.00

 



【内容简介】

 

目前的中国,正处在较大变动的前夕,这一大变动的最终结果将会是什么?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中国是会陷入一种持久的激荡或者僵化的停滞,还是能够走向一个长治久安的社会?对此作者的忧虑与希望并存。为了寻找出路,他对传统的三纲赋予新的涵义:民为政纲、义为人纲、生为物纲,又对五常重新定义,将之分为两部分:五常伦,即五种经常性的需要人来处理的社会关系;五常德,即人应当具有的五种持久性的德性。作者希望本书的探讨能为中国社会的平稳过渡尽一点力量,甚至进而言之,成为未来长治久安的社会之道德根基的一个可供选择的设想。

 

【作者简介】

 

何怀宏,北京大学教授。其著作《良心论》被学界认为“对传统哲学所做的工作是有突破性的”,于1998年11月获首届正则 奖。《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获北京市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珍重生命》获1998年全国青少年读物一等奖。《世袭社会及其解体》和《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对中国近三千年传统社会的历史提出了一种新的系统解释,在学界产生震动,被季羡林先生称之为是“非常精彩的书”。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为什么重提纲常?

一   “纲常”是什么?

二   传统“纲常”的形成

三   “纲常”后面的基本价值

四   “纲常千万年磨灭不得”

五   今天的中国社会亟须重建纲常


第二章  为什么提新纲常?

一   传统社会对“纲常”的反省与坚持

二   近代以来对“纲常”的批判

三   新的社会需要新的伦理

四   新伦理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


第三章  新三纲

一   民为政纲

二   义为人纲

三   生为物纲

四   新三纲总说


第四章  新五常

一   五常伦

(一)天人和

(二)族群宁

(三)群己公

(四)人我正

(五)亲友睦


二  五常德

(一)仁

(二)义

(三)礼

(四)智

(五)信


第五章  新信仰

一  敬天

二  亲地

三  怀国

四  孝亲

五  尊师


第六章  新正名

一   官官

二   民民

三   人人

四   物物


结语

后记

 

【引言】

 

本书是要探讨“中国社会”的道德根基,当代中国社会是我关注的中心。今天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有几千年自身独立演进的文化传统的社会,又是一个必不可免的卷入现代世界,近年更主动走向现代化、取得经济佳绩的社会。因其是有悠久历史文化的社会,作为一种必要的传承,所以以昔日“纲常”为名来重建社会的道德基础;因其是必不可免、且正在大步走向现代的社会,所以提出“新”的“纲常”。“纲常”之必要与内容的论证大半来自社会本身,即社会本身的存续与发展之所需;而“纲常”之“新”意则主要来自现代社会,即来自时代的要求。

 

继之要说明的是:本书要探讨的是社会的“道德根基”。这隐含了一个观念的前提,即认为一个稳定发展的社会的基础一定要是合乎道德或合乎正义的。而这里说“根基”而不简单地说“基础”,还有一层意思是指我还希望探寻和传承中国社会道德基础的文化之“根”,要让时代的道德要求也接上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并让本来就包含在这传统中的持久普遍的道德原则与理由更加彰显。总之,这个社会的主要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的主要制度一定是要有某种道德理据的,而不管这种理据是否能够被人们全都自觉地认识到。正是这种道德性提供了政治合法性的依据,正是人们认为这一社会是合乎或基本合乎道德的信念,才能使人们有意愿去维护和支持这个社会。而如果人们相当广泛地认为这一社会严重不合乎正义,或者基本不合乎道德,改革乃至革命的时候就将来临。

 

这一“社会的道德根基”的主要内容是指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正义的基本原则规范。但我在这里不说“原则规范”而说“根基”,是因为它还包括了能够支持这些原则规范的价值信仰和德性的内容。另外,作为社会“根基”的道德原则规范,和它的“理据”也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说明一种地位,后者则是要证明原则之所以成立的“理由”。本书不是以后者为主题的,但是也涉及对原则的论证,这种论证主要是基于社会,是指社会需要这些道德原则作为“根基”,如此,社会才能存在、延续和发展。

 

奉书的确是尝试从一种道德体系的角度来构建这一社会的“道德根基”,即力求完整和周延地阐述当今中国社会的道德原则、价值信仰和实践途径,但它无论如何还只是一种探讨,甚至只是一种构想。还可以有其他的系统探讨,只是作者的确深信,不管表述和论点有何不同,本书所阐述的一些基本要素会同样存在于各种各样合理的探讨之中的。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