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戒毒三谈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4-09-04 22:04:09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戒毒三谈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发表

时间:甲午年八月初十

            西历2014年9月3日

 

 

 

之一:戒毒,从人格建设开始

 

人格缺陷是人生最根本的缺陷。人类很多问题,包括种种不良嗜好和习气,无不种因于此,根源于此。人格低劣,百弊丛起,心病丛生。这也是很多人染上毒瘾、滑向邪路的根本因。

 

染上毒瘾的表层原因因人而异,或幼稚无知,或叛逆成性,或好玩好奇,或逃避痛苦自甘堕落,或朋友诱导环境影响,或精神空虚生活无聊,追求刺激和享受,

 

或观念错误,认为吸毒很派,很酷,很光荣有面子,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根本原因无非品德低劣和人格残缺。盖正人君子,思想正确,心理健康,人格健美,道德健全,自然不存在上述种种问题。

 

因此,重建道德人格是戒毒关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不断提升道德认知和修养水准,纠正扭曲的心理和错误的思想,有助于从根本上戒毒,并从根本上解决各种人生问题。

 

儒学是仁学,即最高人学,最优秀的人格主义哲学,是人格建设和道德成长的指南针。孔子说“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和健全了基本人格,圣贤则是君子之大者,理想人格,道德圆满。

 

儒家认为,人格健康,才是成人,完整的人。《论语宪问篇》记载: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怎样才是完整的人。孔子说:“如果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廉,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才艺,再用礼乐来陶冶它们,也可以算是成人了。”又说:“现在的全人何必那样?见到利益能想到道义,遇到危难敢付出生命,平日对人有承诺之言,牢记不忘,也就可以算成人了。”

 

臧武仲,即臧孙纥(hé),臧文仲之孙,鲁国大夫,颇有智慧,时人称之为圣。孟公绰,鲁国大夫,属孟孙氏家族,廉静寡欲,以德行著称。卞庄子,鲁国大夫,封地在卞邑,以勇闻名,威名远扬。冉求,孔门高弟,多才多艺。孔子说一个人兼有臧武仲、孟公绰、卞庄子、冉求四位之长,具备智廉勇艺,再经过礼乐陶冶修养,就是成人了。

 

“亦可以为成人矣”,语气很勉强。因为智廉勇艺加上礼乐陶养,优于“下学”了,成为士君子了,但是否“上达”或达到什么程度,仍不好说。其次,孔子说,今之成人的标准大大降低,智廉勇艺不全,礼乐陶养不够,但能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也很了不起,可谓之士。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样的士君子,怎么会去吸毒呢?扶正祛邪,事半功倍,万一染毒,又怎么会戒不掉呢?可见人格修养之重要,有毒戒毒,中毒解毒,无毒防毒,有效防止青少年滑向毒路。

 

自爱、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达都是人格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健全人格的基本要素。仁者爱人,立人达人,亲亲仁民,则是健全人格的表现和责任感的体现。

 

孝道体现的就是一种家庭责任感。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篇》)东海学舌曰:其为人也孝弟而人格残缺者,鲜矣;人格健美而好吸毒者,未之有也。

 

一些吸毒人员在社会上损人利己,坑蒙拐骗;在家庭里不孝不悌,为所欲为,这都是责任感缺乏所致。更有甚者,为了索要毒资而打骂父母,完全不懂孝道为何物。因此,提倡孝悌,从孝悌开始,强化戒毒人员的家庭责任感,对重建道德人格将会特别有效。

 

殴打、虐待乃至杀害父母等背天逆理反人伦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是社会丛林化的重要标志。这种人无论是否吸毒,都已经心灵物化、精神毒化了,非人化了。加强孝道教育,普及道德常识,已是现中国当务之急。

 

儒佛道三家对道德的认知都很深刻,各有特长。南怀谨喻儒家为粮食店,佛家为百货店,道家为药店。纪晓岚也有类似说法:“盖儒如五谷,一日不食则饿,数日则必死。释道如药饵,死生得失之关,喜怒哀乐之感,用以解释冤愆、消除怫郁,较儒家为最捷;其祸福因果之说,用以悚动下愚,亦较儒家为易入。特中病则止,不可专服常服,致偏胜为患耳。”(《阅微草堂笔记》)

 

元儒孛术鲁翀说:“释如黄金,道如白璧,儒如五谷。黄金白璧,无亦何妨。五谷于世,岂可一日阙!”(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三人都把儒家喻为粮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其实,儒佛也是妙药,可以很好的防范各种邪知邪见之毒,可以有效地解除各种心理、精神、道德、心性之疾,不仅有助于戒海洛因之毒而已。佛教以贪、嗔、痴、慢、疑为五毒,就像五大毒药,使人发为恶言恶行,造恶业,结恶果。戒除五毒,建立人格,儒佛道皆有大用存焉。

 

心灵健康,人格健全,这是人生健康美好的内在保障。当然,健全的人格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正确的文化道德知识的积累,需要正确的“三观”的建立,这都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持之以恒的学习和实践。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开始,方才“三十而立”,建立君子人格,直到七十,才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圣境。

 

之二:珍爱身体,尊重生命

 

建设人格,首先必须尊重生命和自爱爱人。尊重生命,前提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儒家强调仁者爱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亲亲仁民,尊师尚贤,爱民爱国爱社会,都是爱人的表现。但爱人首先要自爱,自爱,首先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生死观,珍爱身体,尊重生命,对于成功戒毒非常重要,对于戒毒工作也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如果说杀人犯罪是草菅人命,那么,吸毒上瘾无异于慢性自杀,是草菅自己身体和生命,是对社会也是对自己的严重不负责任,严重的自暴自弃,浪费自己的生命。

 

珍爱身体,尊重生命,即爱身贵生,是儒佛道三家的一大共同点。

 

老子强调贵身爱身。他说:“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一十三章》)以珍贵和爱惜身体的思想治理天下者,就可以寄托天下。

 

庄子讲尊生重生,《庄子》书中其同义或近义词有“全生”、“爱身”、“贵身”、“保身”,“完身”等等。《让王篇》说“重生则利轻”,重视生命,就会看轻名利;又说:“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又说:“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把生命的价值看得高于天下,高于一切外物。

 

《养生主篇》中,庄子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做善事不要求名,做恶事不要触范刑律,顺着自然的理路去做,这样就可以保护身体,可以保全生命,也可以享尽寿命。

 

以利累形,就是身为物役,就会“伤生”。“伤生”在《庄子》书中又叫做“害生”“残生”、“弃生”、“伤身”、“危身”、“伤性”、“失性”、“损性”等。庄子对各种“伤生”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在《让王》篇中,庄子之赞美“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之后接着指出: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佛教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佛在《大涅盘经》中说:“世有六处难可值遇,何等为六?一是佛世难遇,二是正法难闻,三是善心难生,四是难生中国,五是难得人身。六是诸根难俱。”《佛说四十二章经》中说了中国难生、善知识难遇、佛世难值等种种难,第一难就是人身难得:“人离恶道,得为人难。”人能离开这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出生为人,是非常不容易的。

 

佛经上有三段有关“人身难得”的譬喻。《阿含经》云:“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值浮木孔,其事甚难。”这是“盲龟浮木伸头喻”;《提谓经》云:“如有一人在须弥山上,以纤缕下之,一人在下持针迎之,中有旋岚猛风,吹缕难入针孔。人身难得,甚过於是。”这是“高山垂线穿针喻”;《涅槃经》说:“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这是“爪土及大地土喻”。

 

儒家以“生生”为天道的第一特征。《易经》说“天地之大德日生”,又说:“生生之谓易。”又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系辞下》)从乾坤道体的层面确定了生命的价值。对于天地万物生生不已的现象,儒家创始人孔子赞叹不已:“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论语·阳货》)朱熹和二程都说有“天地以生物为心”之言。

 

根据天人不二的原则,既然天道生生,自然人道贵生。对生命的创造、养育、维护、尊重和成就,都是“生生”题中应有之义。

 

儒家强调“人贵于物”,认为人在宇宙间地位最为崇高。《孝经·圣治章》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中庸》说:“天命之谓性”,人之本性,天之所命;《苟子·王制篇》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因为有伦理道德意识,故人类生命的价值高于万物。

 

《论语·乡党》记载马厩失火,孔子问“伤人乎”而“不问马”,就体现了儒家的人本精神。因此,儒家反对任何亵渎人类生命的行为。孔子对陶俑殉葬现象发出严厉批判:“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孝经·开宗明义》反对自杀轻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大学》指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明明德,存天理,致良知,就是建设自己的人格。但修身离不开贵生保身,有赖于身体的健康。在一般情况下,身体是修身的本钱,修身从爱护身体开始。

 

然复须知,明哲保身和杀身成仁不矛盾。盖儒家贵身,更加贵仁,爱身是因为爱良知。孟子说:“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可以不死的时候,理当明哲保身;特殊情况下,为了道义、为了成就仁性良知的辉煌而杀身舍生,这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

 

之三:思想戒毒更重要

 

身体会染毒,思想更会中毒。对于人类来说,错误的思想和信仰,错误的文化道德知识,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毒品危害更大,更可怕。它们直接物化、恶化和毒化人的道德精神,轻则让人小人兮兮,颠三倒四,重则让人恶业累累,丧心病狂。

 

各种异端外道都有不同程度的思想毒素。所谓异端外道,指的是异乎仁义之端、外于中庸之道的各种思想体系。异端外道有良性恶性之别,良性外道的毒素较低,恶性异端都是歪理邪说,毒素很高,是典型的文化毒品,对个人、社会和国家都会产生重大危害。

 

撒切尔夫人说得好:“注意你的思想,因为它将变成言辞;注意你的言辞,因为它将变成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它将变成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将变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将决定你的命运。”可见思想错误后果之深远,代价之重大。

 

异端外道,必有错误,必有所蔽。荀子指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解蔽》)

 

意谓墨子重实用,却不知礼乐的重要性;宋子倡寡欲,却不知正欲的合理性;慎子重刑法,却不知贤德的根本性;申子重权势,却不知智慧的关键性;惠子重辩论,却不知事物的实际;庄子重天然,却不知人的主观能动性。荀子对各家的“蔽”一语中的。然而荀子不知道他自己也有所蔽,只知习性之恶,不知本性之善,可谓蔽于习而不知本。

 

对于不良学说之流弊和毒害,儒家有着深刻地认识。朱熹说:“邪说横流,坏人心术,甚于洪水猛兽之灾,惨于夷狄篡弑之祸”云。孟子热衷于辩论,其弟子公都子问:“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回答说: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于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 ,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强调了破除歪理邪说、抵制偏颇行为、批驳错误言论的重要性,将其与大禹治洪水、周公兼夷狄、孔于作《春秋》相提并论。而杨墨是当时邪说、诐行和淫辞的代表,所以“距杨墨”就是圣人之徒的责任。孟子指出了杨墨之学充溢泛滥天下的深远危害性。他说: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孟子·滕文公下》)

 

杨朱唯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利己主义也,缺乏集体精神和仁爱思想,其流弊是破坏政治秩序;孟子兼爱,“摩顶至踵以利天下”,利他主义也,违反了人之常情和爱的“差等原则”,其结果是匮乏伦理亲情。两种学说,相互反悖,但都是错误的。利己利他,都是人情之常,良知之用,但都不能主义化即本位化。

 

关于利己与利他,东海《自他偈》说:

 

一花引开百花,利己不碍利他。一人立业成功,就业机会增大。

一人发明创造,造福万户千家。任谁科技突破,都是利益天下。

共赢共生共发,利己就是利他。维护自己权益,即是维护大家。

争取个人自由,即争自由中华。一人见性证道,众生一口吞下。

 

孟子辟杨墨,在当时有其必要性,杨墨并非邪说,属于良性异端,但在当时,影响力和危害性却很大。经过孟子严辟,杨墨一蹶不振,现在再来距杨墨,等于还墨守在战国了。现在再看,两家学说中积极的一面值得发扬光大,例如墨学充满奉献牺牲精神,杨朱利己而不损人,所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后一句与儒家“杀一人而得天下不为也”精神相通。

 

现代社会很多思想毒品,其毒性不知比杨墨厉害多少倍。比如纳粹主义,将民族和社会本位化;比如存在主义,认为“他人即地狱”,昧于民胞物与和命运共同体之理;比如性恶主义,只知习性易恶,不知本性之善,不知人性有本习之别,而本性是更加根本的。

 

又如物本主义,堪称第一文化剧毒品,其危害性特别大而深,而很多人中了其毒而不自知。物本主义以物质为本质性存在,不知物质和意识一样都属于现象,即道体所现之象,不是宇宙生命真正的本质。

 

物本主义必然流于物质第一位的滑向价值观和肉体第一位的人生观,成为物质主义、利益主义、享乐主义或者暴力主义的俘虏。漠视生命,将生命仅仅看做一种蛋白质的存在形式,也是物本主义的世界观的逻辑必然。

 

物本主义必然草菅人命也草菅自己。有报道说,重庆有市民,因爱车被淹,就暴雨中坚守,表示要淹就一起淹。把外物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为了物,连命都可以不要,这就是物质主义的典型症状。这种人虽有人形,却无人格,或值得怜悯,不值得尊重。

 

戒毒难,戒思想精神之毒更难,戒物本主义之毒,更是难上加难也。

 

余东海2014-8

 

责任编辑:葛灿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