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中秋作者简介:姚中秋,笔名秋风,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陕西人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华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发现儒家》《国史纲目》《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为儒家鼓与呼》《论语大义浅说》《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孝经大义》等,译有《哈耶克传》等,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等。 |
我为什么一直看好习李
作者:秋风
来源:作者惠赐
时间:2013年11月29日
要了解习近平、李克强的执政理念,只需看起就职演讲,也即,习近平在十八大结束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李克强在全国人大闭幕后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尤其是前者,只有一千五百字。这才是他们最为真实而深思熟虑的想法。
微博上,媒体上,眼镜跌碎了一地。
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大家以殷切的心情阅读《会议公报》。几乎无不失望。
但15日,官方媒体比往常惯例提前近一周,公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有人惊呼起来,好,大好。这些年来知识界、企业界、公共舆论所呼吁的大多数改革诉求,在这份决定中都有体现,甚至超乎所望。有人用“惊艳”形容这个时刻的心情。
人们从这个决定中看出了习李进行改革的决心。官方媒体同时公布了习近平在三中全会上说明此一决定的讲话。其对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决心,至为坚定。其理论阐述也极为清晰,平实,完全符合其一贯文字、讲话风格。有人说,这个讲话比决定更重要。还有人说,习近平担心别人念歪了自己的经,所以,决心自己说自己的经。
回想一下大半年来中国政治之波诡云谲,习近平的这一做法确实十分明智。最为诡异的是反宪政的意识形态运动。站在习李的角度评估,这个运动完全不合乎政治的基本逻辑。包含在宪政名目下的诸多价值和制度,是过去三十年多来形成的新兴主流社会群体,企业家、公共知识分子所领导的中产阶级的主要诉求。新上任的领导人公然反对社会主流阶层的诉求,他能得到什么?只有失分。即使他不喜欢宪政,他也完全用不着这样大张旗鼓地说,权力在自己手中,不实行宪政即可。一个政治家为什么要做一件对自己只有坏处的事情?
可是,大多数活跃的知识分子、乃至于企业家,在分析政局时,却完全忘记了他们最熟悉的经济人的基本行为逻辑。从学界、企业界、到公共知识分子群体,对习李充满失望,以至于移民潜流汹涌翻滚。
在这期间,在北京一个读书人圈子中,大约只有吴稼祥先生和我始终看好习李。这种态度,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很普遍。然而到了今年夏秋时节,这种态度就成为嘲笑的对象了。而我始终坚持自己的乐观看法,在微群中、在饭桌上与朋友们辩难,并且笑对奚落。
我有自己的理由。吴稼祥先生的乐观,来自于他对现实的政治力量组合的了解,而我则基于完全不同的角度:文化态度。
面对奚落,我一直对朋友们说,你要了解习近平、李克强的执政理念,只需看起就职演讲,也即,习近平在十八大结束后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李克强在全国人大闭幕后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尤其是前者,只有一千五百字。这才是他们最为真实而深思熟虑的想法,至于后来的所有讲话,都有其具体情境,在这个那个方面打折扣。
略微分析这篇讲话,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主流社会公认有悖于现代文明的意识形态,习近平一字未提。第二,习近平的关键词是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国民福祉等等。习的理念已经十分清楚了:不受一切意识形态之左右,追求文明复兴。再来看习近平后来的讲话,尤其是引起广泛争议的“819讲话”,其深意正在于此。在这篇讲话中,他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那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而不再是此前所说的国情。
同样,李克强人生经历中,最重要的是七十年代跟随桐城派后学李诚先生学习国学。这个经历对于理解李克强的人格、理念至关重要。李克强的同龄人们,今天中国最有权势的官商学精英们,多与李有学习法学、经济学的共同经历。但他们没有这个特殊因缘,而因为教育的欠缺,大多鄙视中国文化。他们以为李克强跟他们有相同理念,但其实大不相同。
作为儒者,对文化,我最敏感。最近出版的《国史纲目》是一本中国通史,从尧舜写到今日。这其中最难处理的是现代中国百余年的历史,有朋友甚至问我,政治上是否敏感。然而,短暂的政治不过过眼烟云,我关心文明的命运。因此,写中国现代史,我完全抛开政治,而从文化角度着手,基本分析框架是文化立场之激进化-保守化。
简言之,在现代中国历史上,凡激烈反对中国文化者,皆为中国现代化之阻碍者,不论其把现代性的种种口号喊得多响亮。反之,凡认同中国文化而保持开放心态者,皆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中国就是它的文明,鄙视中国文化者,必以外人视角设计变革方案,也就必以破坏为主,而不可能有建设性。今日游客所见台湾、大陆之区别,就起因于蒋介石、毛泽东的文化立场。
邓小平的贡献在于,以务实的态度,不再反中国文化。故七十年代末期,有中国文明之复兴,过去三十年的良好变化,无非中国文明的复兴而已。但是,邓小平对此是不自觉的,后面的领导人则因为教育的欠缺,对中国文化没有多少了解,同样没有自觉地以文化引领国家。精英群体没有文化,尤其最高领导人没有文化,所以国家失去方向。这就是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的情形。
习李则与前两任完全不同。因为独特的成长经历,也因为心性,两位都热爱中国文化,都对中国文明充满信心。他们都有敬天保民之理念,都有士君子之道德理想主义精神和创制立法之雄心。以我这些年来对中国两千多年来士人政治的研究,我坚信,有这样的心智,他们必定推动制度变革。
事实果然如此。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因为习李的文化立场,中国政治正在发生根本变化,至少是六十多年来最为根本的变化。未来若干年中国政治的主线是文明复兴目标统摄下的全面更化。更化的含义是,不光变革制度,更将有中国文化之复兴。教师节调整到孔子诞辰日,已指明了这一点。
然而,大半年来精英心态之摇晃混乱,微博大V眼镜碎了一地的事实则表明,今日官、学、商精英基本上不能理解这一领导人的心智,不能理解中国政治正在发生的大变化。因为,他们有文化盲点。由这一点所导致的社会精英与政治领导人理念之间的错位,将成为制约中国良性变革的一大障碍。
责任编辑:李泗榕
【上一篇】【邓云贵】儒身为自律:孔子之道为怀念
【下一篇】【赵鼎新】儒法传统与中国崛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