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云】岂天不欲绝公羊

栏目:
发布时间:2012-07-21 08:00:00
标签:


 岂天不欲绝公羊 
    作者:林云
    
    
    
  JM国元年春王二月,岁在庚寅。日月双垂,乾坤朗照。二圣同朝,改元同治。碗帝于南都钱塘诏告天下,曰:公羊学正自不可轻忽也。 ——题记 
   
    蒋庆之爲蒋子,端在此书。 
    
    蒋子之着是书,出入古今中西,胸怀天地六合,发孔圣制作元经之大义,传公羊千年不显之微言,大哉蒋子! 
    
    蒋子于《自序》中公开宣称:“是书立言论事,一以公羊义理爲准,故是书爲公羊学著作,而非客观研究公羊学之著作。公羊学爲今文经学,故是书亦爲今文经学。此又读是书者不可不知也。” 
    
    孔圣作《春秋》当新王,自为之传与夫口说,爲万世垂法。传至西京而公羊之学极盛,嗣后沉寂千年,至清中叶渐有复兴气象,不意康廖殁斯学遂寝,驯致无人问津乃成绝学。职是之故,“公羊学著作”乃当务之急,而“客观研究公羊学之著作”尚可待诸异日。若不能深切理解公羊学之精髓,“客观研究”又从何谈起! 
    
    蒋子此书,严守公羊家法,厘清概念,辨析疑难,对公羊学的基本思想诸如《春秋》新王说、《春秋》王鲁说、孔子为王说、孔子改制说、天子一爵说、天人感应说、夷夏之辩说、经权说、张三世说、大一统说、通三统说、大复仇说均有透彻精辟之阐释,饱含深情地论述《春秋》“微言大义”之现代价值及其意义,试图消除长久以来世人对公羊学先入为主且又根深蒂固之偏见。 
    
    蒋子将吾国儒学传统分为以公羊学爲代表之政治儒学(外王儒学)和以曾思学派以及宋明儒学为代表之心性儒学(内圣儒学),堪称至论。蒋子一反“思孟学派”之成说而代之以“曾思学派”,认为孟子深受公羊学之影响,承传并发扬公羊之学,“思孟”之心性儒学远不足以范围孟子。 
    
    蒋子谓以左氏学爲代表之古文经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化之儒学,即政治化儒学,而以公羊学爲代表之今文经学是一种批判儒学(实践儒学),批判性才是公羊学的根本精神。于此蒋子可谓别具慧眼。其实我们衹要稍加考察贾逵争立左氏之上奏中即可辨明: 
    
    史载建初二年,诏逵入讲白虎观、南宫云台。章帝善逵说,使发出《左传》大义长于二传者。逵于是具条奏之曰: 
    
    “臣谨摘出《左氏》三十事尤着明者,斯皆君臣之正义,父子之纪纲。其余同《公羊》者什有七八,或文简小异,无害大体。至如祭仲、纪季、伍子胥、叔术之属,《左氏》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绝,固以甚远。”又云:“臣以永平中上言《左氏》与图谶合者,先帝省纳臣言。……今《左氏》崇君父,卑臣子,强干弱枝,劝善戒恶,至明至切,至直至顺。” 
    
    所谓“《左氏》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左氏》崇君父,卑臣子”之类,繇此正可见,以左氏学爲代表的古文经学完全沦为统治者的工具,进而将君主制度绝对化、永恒化、神圣化,而公羊学具有恢弘的胸襟与气度,反对将君主制度绝对化、永恒化、神圣化。 
    
    西方理性哲学把希望建立在历史发展的理性上,认为历史是符合客观规律并按其内在逻辑发展的过程。人类历史上永不间断的杀伐战乱早已证明历史绝非单纯的理性精神之产物,先哲们苦心经营虚构出的历史逻辑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黎元涂炭,历史之公理公正公义止能诉诸信仰而非理性。“《春秋》世愈乱而文愈治”,“鲁愈微而《春秋》之化愈广”,“实不太平而文致太平”即是认为人类的希望只有打破理性才能建立,否则衹有“世愈乱”、“鲁愈微”与“实不太平”。蒋子指出:公羊学的希望是信仰中的希望,公羊学既热烈地追求理想,又冷静地关注现实,认为理性止能规定历史中的理想(“春秋制”),而不能推出最终的理想(“太平制”),最终的理想止能通过信仰来把握。此种议论,真乃冷水浇背,醍醐灌顶。 
    
    至如云“当今所谓夷狄者,中国也”,呜呼,斯乃何等悲愤沉痛之言,思之如何不怆然! 
    
  行文至此,笔者很鸡冻,打不出字来鸟…… 

                 写于西历2010年3月29日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