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儒家可以批判 但请先读点儿儒家经典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2-07-21 08:00:00
标签:
姚中秋

作者简介:姚中秋,笔名秋风,男,西元一九六六年生,陕西人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研院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著有《华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发现儒家》《国史纲目》《儒家宪政主义传统》《嵌入文明:中国自由主义之省思》《为儒家鼓与呼》《论语大义浅说》《尧舜之道:中国文明的诞生》《孝经大义》等,译有《哈耶克传》等,主持编译《奥地利学派译丛》等。


 




  这两天,在华人哈耶克学会的电子邮件组中,围绕着蒋庆和贝淡宁最近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一篇关于儒家宪政的短文,也即围绕着儒家在当代中国之价值,我的朋友们中间发生了一场相当激烈的争论。

  然而,一如既往,这样的争论注定了毫无价值。因为,参与争论的大多数人士,尤其是对儒家在当代中国之价值抱负面看法的人士,其实根本没有读过儒家经典。我多次对这样的朋友说:在你批评儒家之前,最好读点儒家经典,这是最基本的学术伦理。但是,这样的劝告似乎全无用处。

  无独有偶,有公共知识分子在微博上援引郑永年评论儒家之观点:儒家过于理想,不考虑其理念能否在现实世界实现。儒家一方面有强烈意愿改造社会,另一方面对现实社会到底是怎样的没有深刻认识。儒家哲学始终停留在规范层面,和现实社会并无多大关联。当现实社会不能吻合儒家的理想时,士大夫不是随时修正自己,更多的是干预和阻碍社会变迁。

  针对这一看法,历史学家马勇先生在微博上批驳说:这样的儒家只是被想象的儒家,真儒家绝对不是这个样子。不要说秦前的孔子、孟子、荀子和孔门诸弟子,即便后世的董仲舒、公孙弘、何休、郑玄、韩愈、二程、张载、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如果真的读读他们的作品,都不会得出这样的看法。对于博大精深的儒家可以不发表意见,但不能说出来太离谱。

  可惜的是,今天的人们,从学者,到知识分子,到大众,几乎都在无知的状态下激昂地发表自己对儒家的意见。

  一百年前,新文化(300336,股吧)运动风起云涌,现代知识分子们愤怒地批评儒家。不论他们是如何地偏激,至少还有那么一点点可信性,因为,至少他们都系统地读过儒家经典:即便没有读过五经、十三经,至少系统诵读过四书。因此,假如他们在日本转了几年,或者在美国大学混了几年后,诉说儒家对自己有害,那至少还有点影儿顺便说一句,说五经是儒家经典,其实不准确,但为了叙述方便,暂时沿用。

  至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儒家经典就被彻底抹黑,也遭到事实上的查禁。七十年代又发生过全国性的批林批孔运动。当然,有些人因此倒是读了点儒家经典,但他们是带着大批判意识阅读的。八十年代之后,儒家的地位略有改观,但是,儒家经典阅读从来没有进入教育体系。儒家经典阅读在社会上的兴起,只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且影响很小。也就是说,目前七十岁以下的中国人几乎没有机会略微系统地阅读儒家经典,不论是学者、知识分子,还是专业人士。

  但是,绝大多数学者、知识分子、专业人士,却在各种各样的场合批判儒家:在学术专著、论文中,在思想论坛上,在散文随笔、媒体时评中,在BBS上,在微博中,以及日常闲谈中,批判儒家之言论,随口而出,且语气坚定,斩钉截铁。他们通常都会批判儒家压抑个性,妨碍思想自由。每看到这样的谴责,我就想笑:儒家已被打倒两三代人了,究竟是什么在压抑你的个性,妨碍你的思想自由?最可笑的是,你如此斩钉截铁地批判儒家,可你读过儒家吗?你的这些批判果真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吗?你的批判果真是思想自由吗?

  实际上,怀疑儒家、批判儒家,已变成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最大的观念性迷信。那些以自由思想相标榜的人士,其实不过是耳食之徒而已。他们或者是看了新文化运动人物写的杂文随笔,或者是读了批林批孔时代的大批判文章,而将其中的观点当做真理接受下来。这观点是:儒家是落后的、甚至是反动的,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因此,中国要现代化,不论这个现代化是经济增长,还是国家强大,或者是民主法治,都必须摧毁儒家。

  当然,一般公众,比如只接受过技术教育的城市专业人士,在日常生活的闲谈中,不加反思地述说这个常识,倒也正常:他们的思考能力较为平常,知识较为有限,只能靠常识充实心灵。

  最令人惊讶的是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和以启蒙自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职责本来是生产和传播知识,并以知识塑造人们的观念。因此,对于一个观念、一个看法是否合理,他们本应进行反思。他们也总是标榜独立思考,自由思想,并经常深沉地引用外国人说过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所谓真理,就是相对准确的知识。那么,儒家究竟在说什么,是否有助于中国的现代化,你就不应人云亦云,而应在自己系统研读之后,再审慎地做出结论。

  但是,学者和知识分子没有这样。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没有系统地研读过儒家经典,哪怕只是四书,却信心满满地对儒家做出整体性负面评价。归根到底,他们不过在重复所谓的常识,重复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人在一百年前说过的一些话语而已。这些话语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基于它们的问题意识,或许有一定价值。但百年后,这些话语仍然成立吗?学者、知识分子至少对其予以反思。学者和知识分子却放弃了这一责任,而加入到所谓常识的大合唱中。

    因此,我愿意对这样的学者和知识分子说:你怎么看待儒家,都可以,你完全可以批判。但是,在你批判之前,先读一点儒家经典,这要求总不过分吧?
    
    
    来源:中国经营报2012年07月21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