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Z世代”,打卡千年书院 ——城南书院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3-12-14 21:21:37
标签:

跟着Z世代”,打卡千年书院

——城南书院

来源:“湖南广播”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四年岁次癸卯十一月初一日乙巳

          耶稣2023年12月13日

 

“从湖南走出去的杰出人物,他们都喜欢吟诗作对,就是因为他们身体力行,把湖南的楹联影响扩大到全中国。湖南作为楹联大省,楹联创作的传承,是生生不息的,从陶澍,到曾国藩、左宗棠,再到毛泽东。”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党组副书记李跃龙在接受综合广播记者采访时说。

 

这些杰出人物在各大书院中也留下了众多的楹联佳作。如今,书院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仍是无数“后浪”心中的文化根脉。开学季期间,我们跟随四位大一学生走进湖南的四大千年书院(岳麓书院、城南书院、石鼓书院、渌江书院),与书院的老师一起研读楹联背后的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与诗词并称,与书法、篆刻相结合,是中国建筑的门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和代表。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2014年9月,湖南省被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中国楹联文化强省”称号,全国仅有4个省获此殊荣。悬挂于书院中的楹联不仅承载着文人先贤的智慧与思想,也汇聚了书院的独特风骨和精神。

 

 

 

 

 

公元1161年南宋理学大儒张栻来到妙高峰构筑庐舍,潜修学问,城南书院诞生于此。1903年开始改制师范教育,湖南第一师范由此开启,而近千年过去了,这里仍书声琅琅,学子莘莘。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旧址,是湖湘文化重要发祥地和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摇篮之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地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今天,“Z世代”青年学子,来自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学生肖善跟随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对联基地负责人鲁晓川老师一起走进城南书院来领略楹联的风采。

 

 

 

青年毛泽东曾在此求学、执教,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日后从事革命活动打下了基础。毛泽东一生创作了很多楹联,1918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附小主事期间,就写过一副对联,现在仍然挂在他曾经学习和生活过的校园中。

 

 

 

“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这是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写下的一副楹联,通俗易读又有深意。纵观他一生,都在实践着这种理想,就是发动起广大的人民群众一起去改变我们的中国。而这幅楹联到底挂在哪里呢?我们跟随肖善同学和鲁晓川老师一起去看看吧。

 

当你踏入纪念馆,你就一脚跨进了历史。在这里你能穿越到南宋,感受“朱张会讲”中学术争鸣的气氛。八班教室里无数名师大家诲人不倦,青年学子博闻强识,励志苦读,一群具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八班寝室里毛泽东提倡“三不谈”的声音犹在耳畔,“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他们只谈大事,一心向学。在城南古井旁你能看到毛泽东提桶进行冷水浴的身影,“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的主张至今仍振聋发聩。

 

下图便是毛泽东当年在湖南一师范求学时的第八班教室,右起第一排第四桌便是他的座位。

 

 

 

 

 

毛泽东当年在此求学时,有一位待他特别亲近且品格高尚的老师,便是著名的伦理学家、教育家杨昌济先生。杨先生学贯中西,到一师来任教以后,特别注重人才培养,他的毕生追求,就是要培养杰出人才来改变中国的现状。他用一副对联把这种心愿写了出来。我们来听听鲁晓川老师是怎么说的。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此求学、工作八个春秋,并在此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实现了由青年学生到职业革命家的转变、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并题词“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作为校训。如今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秉承着毛主席所题的校训,传承着红色文化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基础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砥砺前行!

 

 

 

风吹九月,秋意渐浓,百廿一师,风华正茂。无数风光正待新一代学子们去领略,全新旅程正待你们去开启。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