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近复】“春节”可能不是一个合理的名称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3-01-22 13:09:05
标签:
姚近复

作者简介:姚近复,男,国学爱好者。

“春节”可能不是一个合理的名称

作者:姚近复

来源:作者赐稿

 

今天是除夕夜,我相信大家又会收到铺天盖地的祝福信息,其中频率最高的就是新年快乐和新春快乐。但可能有人发现了,我们明明刚刚才大寒,为什么要祝新春快乐,春在哪里呢?这个问题的出现可能就跟我们很熟知的一个名词有关:春节。

 

春节在古代被称为元正、元日、元辰,到了唐代以后一锤定音,“元旦”一名正式确立,并且绵延至今。

 

“元旦”是什么意思?

 

“元”是开始、第一的意思,“旦”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合起来便是是新一年的第一天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因为各种原因采用过不同的历法,如秦朝的时候,“元旦”是十月初一,因为秦朝认为十月为一年首月。汉武帝遵循夏制,又把正月定为首月,从此以后“元旦”定为了正月初一再无变动。另外强调一下,这里说的正月初一值得是夏历(农历)的正月初一,而不是格里高历(公历)的1月1日。

 

虽然“元旦”的名字确立的晚,但是“元旦”是我国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这件事是无疑的,但在今天“元旦”却成了洋节。

 

为什么“元旦”会变为“春节”

 

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血泪史,这段历史也伴随着极度的文化自卑。辛亥革命以后,为了与国际接轨,推行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的方针,孙中山先生就职以后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经由各省代表团议决,由本总统颁行”。从此以后新历开始逐渐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推广开来。这里多说一句,孙中山先生会推广这个方案,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日本的影响,没想到日本的激进反而影响到了我们的历程。虽然当时开始推广公历新年,但并没有把“元旦”拱手于人,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1912年2月12日,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落下帷幕,随后袁世凯成功上台。袁世凯上台后继续履行孙中山先生关于新年的政策,但同一年出现两个年引起民间强烈的抵抗,于是袁世凯便萌生了废除传统新年的想法,但当时的内政部总长朱启钤建议建议袁世凯既要推广新历,也要尊重民俗,这就为“春节”的诞生铺平了道路。

 

1914年1月21日,内务部民治司向当时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提出定旧历“元旦”为春节的申请。内容如下:

 

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均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给假一日,本部为顺从民意起见,是否有当?理合呈请大总统鉴核施行。袁世凯看完后回复“据呈已悉,应即照准,此批”。


此时间恰逢1914年的旧历新年到来之际,于是春节于1914年开始正式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沿用这个称呼,“元旦”这个传统的称呼自此易主,而我们自己却用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新词。其实仔细算算,“春节”这个名词到今天为止,也仅有109年的历史,而此前,“元旦”在我国这片土壤里已经使用了一千多年,虽然时间如此的悬殊,但“春节”真的笑到了最后。

 

写在最后

 

最近韩国农历新年闹得沸沸扬扬,留学生们在海外向老外宣扬正确的文化很令人感动。但对外要澄清,对内更加要普及清楚,这样,才能向世界介绍讲好中国的故事,更能防止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国)钻了空子,希望我们能早日接“元旦”回家。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