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天下今古,凡为人慷慨磊落者,当以苏东坡为戒!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2-07-02 20:00:51
标签:东坡、作文、香港回归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许石林】天下今古,凡为人慷慨磊落者,当以苏东坡为戒!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六月初三日乙卯

          耶稣2022年7月1日

 

【一】记得香港回归

 

那年正月初八,刚上班。我坐在电脑前写方案——那时候真是劲儿冲,也没有事先向领导口头汇报请示一下,自己先写一个方案再说。

 

正写得起劲儿,背后一个洪亮的声音:写什么呢?

 

我一回头,赶紧站起来,是高兴烈总编。于是快速回话:我想写个建议,在香港回归倒计时100天起,到香港采访,以日志形式每天发,我们先抢第一篇,别的媒体即使后来也同样采访,但晚一天,也比不上咱们……高总打断我:你一会儿到我办公室来!

 

于是就有了在香港4个多月的采访,采访记者逐渐增加到数个,真可谓跑遍了香港的每个角落,沿着深港边境线走了一圈。

 

回归当夜,我在香港,在香港上海总会会长李和声先生的帮助下,见证了添马舰的交接仪式。

 

这组报道,后来编辑成这本书:《回归的脚步》。

 

 

 

那年正好有三次转行的机会,至今都是人人羡慕的好部门。我当时已有选择。不料一位心怀新闻理想的朋友说:人类只有一个香港,世上只有一次香港回归,你应该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其他的以后还会有更好的。

 

我就这样傻傻地被他这句话激发,人生道路搬了道岔儿。

 

因此,常常想起柳青的话:人生虽然漫长,但关键处只有一两步,尤其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唉!思想往事,怎不令人……(以下唱二六转原板)

 

【按】作家郭海鸿说:(这组报道)我跟读了至少50篇。我跟很多人讲,许老师写得最好的是什么?是新闻,他的新闻常与众不同。

 

【二】以东坡为戒

 

观看梅毅兄的视频,谈苏东坡。想起书中有云——

 

东坡性不忍事,尝自云:“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又云:“性不慎言语。与人无亲疏,辄输肝胆。有所不尽,如茹物不下,必尽吐乃已。”而世或记疏以为怨咨。

 

苏东坡后被李清照的外公、宰相王珪往死里整。

 

今古天下,为人慷慨磊落者,当以苏轼为戒!

 

王安石之外,苏东坡幸亏还有性情豪侠的朋友章惇为其仗义执言,这是其不幸中的万幸。今天的人学苏东坡,先想想世上有没有王安石、章惇。

 

 

 

【三】作文不难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高考作文最大的问题是不教孩子们说人话和说真话。》

 

试冒昧言之——

 

作文之所以让学生、老师、家长觉得难学难教难提高,原因不是学生说不明白来回话、不是不会论辩应答、不是不会抒情感慨,而是现在的作文要求你不好好说来回话、不本分应答论辩、不正经抒情感慨,简而言之,让你作伪。世间事,诚真易耳,作伪难矣。故曰:“修辞立其诚。”今内怀诚真而外强作伪,难中之难也。

 

用时尚的话说,这就是作文中的“卷”。

 

想至此,真心疼孩子们!

 

 

 

日前在党校讲《公文写作思维与方法提升训练》,开头就向学员坦白:各位必定对这个课抱有期待,希望能从老师的一堂讲课中获得妙法奇招,使自己的公文写作能力一下子提高。对不起!我会让你们失望的。因为我做不到。

 

其实各位的公文写作能力已经不用怀疑,能力已很高了,起码合格。为什么这么说?我看了各位的资料,全是硕士以上学历,还有相当一部分海归、博士。因此,写公文对各位来说不是问题。各位包括社会上很多人之所以觉得公文写作烦难并为此焦灼,那是因为当代公文演变出来的衍文以及衍法,让人觉得烦难又不得不为之。(台下一女生说:就是卷嘛!)对!就是卷。各位不是缺写作能力,是苦于欠缺卷的能力,各位对老师的期待,真实原因就是希望听老师一讲,卷功提高,卷起来没那么痛苦。可是,自古以来,文贵简,而公文尤以简直为珍贵。因此,想学卷功,没有。我也不喜欢,不擅长,躲之唯恐不及。我们可以一起来交流修练简功。

 

【四】读干老

 

 

 

王干先生,其故乡扬泰人士尊称:干老。

 

读王干先生的一组随笔:《里下河食单》,干老笔法颇得汪曾祺先生风神,如——

 

“那个在寒风中卖藕的人哪里去了?”

 

太动人了!这一句。

 

文章劈头这一句,像唱戏一样,一下子一把把人摁住,不得不往下听。

 

又如——

 

“失去的是什么?饥饿感。”

 

想起宋朝人王子野,设家宴待客,罗列珍品甚盛,指谓客曰:“试观之,何物可以下饭?”客遍视良久答:“此皆未可,惟饥可以下饭尔。”

 

千年之下,干老与之同慨。

 

2022年7月1日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