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导言暨后记

栏目:
发布时间:2022-06-17 00:36:23
标签:《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
王正

作者简介:王正,男,西元1983年生于北京,北京大学文学与哲学双学士,山东大学哲学硕士(师从颜炳罡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师从李存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博士后(合作导师杜维明教授)。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儒家道德哲学、儒家工夫论,著有《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等。

王正 著《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出版

 

 

 

书名:《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

作者:王正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22年5月1日

 

【导言】

 

先秦儒学是儒学发展的第一期,也是儒家思想范式的建立期。因此,研究先秦儒学有助于从整体上来把握儒家思想。而道德哲学是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儒家追求的目标是内圣外王,即将道德由自身实践推扩到整个世界中去。所以,道德哲学在儒家哲学中是具有基础意义的,因此我们研究先秦儒家的道德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本书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十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予以理论分析和思想梳理。这十个问题是:天人之辨、人禽之辨、仁义内外之辨、仁礼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君子小人之辨、义命之辨、王霸之辨和儒法之辨。这十辨虽不能涵盖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全部,却是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通过对它们的探讨,我们可以发掘儒家道德哲学的核心价值,思考儒家道德哲学的理论特色,并批评目前学界与社会上有关道德生活的一些成见。

 

这十个问题看似分散,但实际上草蛇灰线般地构成了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一个内在思想系统。

 

首先,儒家通过天人之辨与人禽之辨,使人和天的关系清晰起来,进而使人从其他生物性的存在中脱离出来,由此挺立起人的道德主体性,将人的本质确定为道德性的存在,这就奠定了儒家道德哲学的根基。

 

进而先秦儒者通过仁义内外之辨和仁礼之辨,一方面将道德的判断标准——义也纳入人的内在中来,从而将道德的判断收归到内,避免了可能对儒家道德合法性进行的批评;另一方面将仁和礼的关系规定为仁为内在且在先、礼为外在且在后,从而援仁入礼、赋仁予礼,进一步将儒家道德哲学注重内在道德本质的基调予以确定。

 

之后的义利之辨、群己之辨以及君子小人之辨,则是先秦儒家将崇尚道德的精神贯彻到相关的道德实践和人格养成中去的成果。义利之辨表明儒家既肯定人追求“利”的自发性、必然性,又强调了“义”即正当性优先的原则,并最终追求义与利的统一——义的高度实现即人类社群全体的公利。群己之辨表明儒家更重视群体的价值,但儒家并不忽视个体生命及个体价值,而认为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最终是合一的。君子小人之辨则从人格养成上,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只关心实际利益的小人和有德行、不局限于成器、文质彬彬的君子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君子人格作为道德人格的目标意义。以上三个问题,使得儒家的道德实践哲学更加丰满。

 

义命之辨则是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一个超越性提升,同时也是对道德与命运乃至幸福之关系问题的解答,它揭示出道德自由与道德必然性之间的关系,并强调了道德行为中的主体精神。

 

王霸之辨是儒家内圣外王结构下从道德哲学向政治哲学的过渡,是儒家道德哲学原则在政治哲学中的初步应用。

 

最后的儒法之辨则是儒家道德哲学在先秦诸子哲学终结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理解儒家思想特质时不能回避的问题。

 

因此,本书所探讨的这十辨,既关系着道德的来源,也关系着道德的实践,同时还涉及道德和宗教、道德与政治的关系,其中更关联着道德主体、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人格等一系列道德哲学问题。可以说,儒家道德哲学是一个由自我的内在道德主体向外逐渐拓展、逐步完善的道德哲学系统。而我们现在讨论这样一些道德哲学问题,一方面是要从学术上分析儒家道德哲学的特征和系统,另一方面也应当意识到,儒家道德哲学的这些辩论仍具有现代意义。因为现代哲学仍然面临着很多相似的问题,如人禽之辨,经过现代生物学的研究,人和很多生物尤其是黑猩猩的差异是极其小的,那么使人和它们区分开来的到底是什么?生物构成当然还可以考虑,语言符号体系也有一定意义,但是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作为人禽差别之所在可能更能成立。

 

又如,群己之辨对于思考后乌托邦时代的社群和个体关系很有帮助,社群是由个体构成的,不应成为对个体压迫的理由,而个体也要知道自己最大利益的实现和社群的最大利益是一致的,从而不致陷入虚无主义的个体主义中去。再如,王霸之辨这个同时关联着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的问题,既可以让我们反思殖民主义及后殖民主义的问题,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价值中的民主等观念,从而在特殊性和普遍性中求得文化和制度的更新。

 

总之,本书乃是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非体系性讨论,其中的不周全之处难以避免,因此还期待学界与社会各界同好批评指正。


 【内容简介】

 

《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十论》通过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中十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天人之辨、人禽之辨、仁义内外之辨、仁礼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君子小人之辨、义命之辨、王霸之辨以及儒法之辨的探讨,发掘儒家道德哲学的源头及其核心价值,分析其理论架构和逻辑特色,引导读者思考人的道德意识如何产生、演化并最终实现德性生活的过程。

 

【作者简介】

 

王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编审、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儒家道德哲学、儒家工夫论,著有《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于《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道德与文明》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天人之辨

张力下的孔子的天人观

天命人性:思孟学派的天人思考

以分合之:荀子天人观的创造性

 

第二章 人禽之辨

孔子及孔门弟子:人当知所当止之处

孟子: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

荀子:人而无礼,不亦禽兽?

“唯儒家”:道德哲学的构建

 

第三章 仁义内外之辨

何谓仁义内外之辨

私德、公德的区分

道德准则的根源

道德实践的基础

治理法则的来源

 

第四章 仁礼之辨

礼乐文明及其反思

人而不仁,如礼何?

荀子的“隆礼”观

 

第五章 义利之辨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性善论

性恶论

 

第六章 群己之辨

社群主义的群己观念

比较视野下先秦儒家的群己之辨

先秦儒家群己之辨的现代意义

 

第七章 君子小人之辨

君子小人之异

何谓君子人格

君子之养成

 

第八章 义命之辨

孔子:“知天命”

孟子:“正命”

荀子:“天职”与“人职”

《易传》儒者:天人合一

 

第九章 王霸之辨

孔子羞言霸道

王道乃民心所向

王霸与制度

 

第十章 儒法之辨

荀子的“礼学”

法家的“法学”

重评荀子与法家关系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本书是我过去几年从事中国先秦儒家哲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不过,它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居间性、过渡性的工作,我2013年完成《先秦儒家工夫论研究》书稿后,李存山先生指点我未来的研究可以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纵向的,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工夫论的主题延伸到汉、唐、宋、明时期;一条是横向的,按照内圣外王的架构继续研究先秦儒家哲学乃至先秦诸子哲学。我便拟定了一个从先秦儒家工夫论到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再到先秦诸子道德哲学研究的“三部曲”方案。因此,这本关于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研究可以说是笔者所定“三部曲” 的居中环节,而关于先秦诸子道德哲学的研究乃是我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的主题。

 

我最初设想是按照先秦儒家道德哲学发展史的脉络来写作本书。这是一种传统的书写方式,现在很多的先秦儒家研究还是按照这种方式进行的。但是我很快发现了两个棘手的问题。一是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把哲学发展的脉络比较清晰地呈现出来,但是这种清晰是牺牲了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先秦儒家道德哲学的思想谱系是十分丰富的,我们难以找到可以一以贯之的思想主脉络。因此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哲学发展史的方式来进行书写,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以自己的思维结构来框限先秦儒家的道德哲学思考。二是我在研究期间有幸得到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杜维明先生的提点,意识到中国儒家的道德哲学并不仅仅关联于道德,它还关联着宗教的超越问题、身体的理解问题、政治的操作问题以及一系列非常复杂的哲学问题。因此我们若按照传统哲学发展史的方式来呈现先秦儒家的道德思考,必然会进行机械的分割和刻意的划界,这将大大降低研究的广度、深度和厚度。所以经过考量,我决定回到先秦儒家的问题意识本身,即以问题的方法来研究先秦儒家的道德哲学。事实上,先秦儒家也确实是在对不同道德哲学问题进行着不同角度、不同力度、不同方式的回应,因此与其强硬地构建一条思想发展主脉络,不如以问题为线索进行具体化、丰富化、多样化的呈现。

 

由此,我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对具体问题的选择和研究。先秦儒家关注的道徳问题是非常多的,如果进行极度细致的分解与研究,可能要涉及二三十个甚至更多的问题。不过如果从中提纲撮要,则可以发现有十个问题是先秦儒家道徳哲学的基础性问题,而且先秦儒家对其他道德问题的思考都可以从这十个问题中得到推衍与回答。因此,我将研究集中于十个对先秦儒家道德哲学整体系统具有基础性意义的问题:天人之辨、人禽之辨、仁义内外之辨、仁礼之辨、义利之辨、群己之辨、 君子小人之辨、义命之辨、王霸之辨以及儒法之辨。关于这 十辨的关系,我在“导言”中已经论述,兹不赘言。总之,我认为通过对这十个问题的讨论与澄清,先秦儒家对道德哲学的总体思考和精微面向都可以得到呈现,而且这种呈现相对于哲学发展史的描述更加生动、丰富和贴近于先秦儒家的思考本身。

 

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正在全世界肆虐,我所居住的小区也曾为了抵抗疫情封闭十天。在这十天中,从最初惊惧、恐慌的强烈心灵冲击,到得到亲人牵挂、朋友帮助、社区慰藉的逐渐平复,我深刻领会到人的生活乃是最复杂的问题,任何试图以某个单一元素来进行分析与主导人生的方式都是极度狭隘的,其结果也必将是镜花水月。除了物质、经济、理性、欲望、自我,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精神、心灵、情感、道德、他者。而且,我强烈意识到道德观念、道德哲学既关涉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也关涉一民族、一国家、一文明的生存、延续和发展。可以说,先秦儒家道德哲学这些丰富而深刻的思考及其影响,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转丧失意义,反而不断绵延于我们的生活中,且必将深刻影响中华文明的现实和未来。

 

王正

2020年9月20日于北京广外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