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东:从公羊学视野看中华文明之赓续不已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2-04-28 19:41:27
标签:中华文明之赓续、公羊学视野
郭晓东

作者简介:郭晓东,男,西元一九七〇年生,福建霞浦人,复旦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著有《识仁与定性——工夫论视域下的程明道哲学研究》《宋明理学》(第二作者)《经学、道学与经典诠释》《戴氏注论语小疏》《春秋公羊学史》(第二作者)等。

郭晓东:从公羊学视野看中华文明之赓续不已

来源:“朱子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三月廿六日己酉

          耶稣2022年4月26日

 

讲座回顾

 

2022年4月26日晚上19点,厦门大学人文大讲坛第114讲、朱子学与中国文化系列讲座第57讲在线上准时开讲。本次讲座的题目是《从公羊学视野看中华文明之赓续不已》,主讲人是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郭晓东教授。主持人为厦门大学哲学系朱人求教授,评议人为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刘俊副教授,线上120余位师生聆听了本次讲座。

 

 

 

首先,朱人求教授对郭晓东教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作出了简单介绍,指出郭晓东教授学有专门,在《春秋》学领域颇有建树,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春秋》三传学术通史”以及多项国家、省部级项目,其《春秋公羊学史》更是获得了学界一致好评。

 

随后,郭晓东老师开始了本次讲座。郭晓东老师简单回顾了公羊学的发展历史,并以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与关怀作为切题,认为公羊学在中华文化中留下了独特印记,指出以公羊学为视角可以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已作出内在的说明。他强调,中华文明经过周公、孔子等历代先圣先哲的形塑与建构,与其他文明相比,其延续至今、从未断绝,原因是值得去追问的。中国何以自觉的为中国?或者说,中华文明何以自觉的为中华文明?怎么去解释这种情况?这就需要从中华文化传统本身去寻求答案。其中,公羊学的视野不容忽视。

 

郭晓东教授的论述框架分别为“大一统”“通三统”“夷夏理论”三个方面:

 

 

 

其一,“大一统”。公羊学家通过对“元年春,王正月”的独特诠释,系统的论证了“大一统”理论。这需要抓住具体字句中的微言大义:“元”,天地判分之前的元气。“春”,天地开辟之端。“王”,是指周文王,也就是周人的始受命王。“正月”,受天命王者的正月,这意味着重视正月作为政教之基始。以“元年春,王正月”为诠释视域,公羊学“人道以天道做为根基”的论证逻辑得以呈现,从而逼显出公羊学为中华文明赋予的坚实天道信仰和哲学基础,破解了后人对公羊学迷信“天道”而忽视“人道”的误读。郭教授指出,公羊学重视天道并非对天的盲目迷信,而同样强调“王”在君民关系中的特殊地位,由此促使天道与人道相须成体,完成了公羊学“大一统”的系统论证:公羊家的“大一统”并非政治、思想、学术的一统,更深刻之处还在天人一统。

 

其次,“通三统”。通三统不受世俗政权的更迭而兴衰,体现在《春秋》对夏商周岁首作出的区分。公羊家看来,夏商周三朝的岁首之月,在《春秋》都有论述,由此体现出三代之统兼具于《春秋》。此即,世俗政权更迭后,前两个政权的传统并没有消亡,所谓“存二王之后”即为明证:以师法之义为价值基础,在新朝分土建国过程中,给前两代政权的继承者以最高爵位。在这里,天下非新朝一家一姓之所有,旧制度、旧传统,同样具有思想活力,由此确立了天命授受的合法性。在公羊家的“通三统”的思想视野中,世俗政权的更迭取之于天、非取之于人,天命转移不是争夺而来,而是上天眷顾的结果。郭教授诠说到,公羊学的这种“通三统”的思想代表了新朝鼎革之际对前代的态度,在隋唐之际、元明之际等时间区间都有所体现,它是历代共通的价值理念,由历代政权去认可、学习、继承和守护;当然,不遵守这种规则的时代也是有的,所以这些时代被称为“闰统”“亡天下”。

 

再次,公羊家的“夷夏理论”。郭教授认为,夷夏理论具有两个相互补充的面相,1、严夷夏大防。2、夷夏进退说。公羊家的夷夏理论,在历史中分为互补之两橛,为异质文化威胁中华文明共同价值时中国的积极应对策略,并证明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文明承担者”这一命题。一方面,公羊家强调夷夏之间的界限。面临夷狄入侵的危机,春秋时“夷夏大防”成为主流话语,为存续了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然而,我们要正确理解这种思想传统,我们今天理解其中的“夷”“夏”的概念,要认识到它们与现代意义的种族、民族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应当对其做出现代解读。另一方面,夷夏区别何在?《公羊传》的“夷夏进退说”作出了说明。公羊家分夷夏之“进退”为七个等级,是一种文化认同论意义上的学说,展示出少数民族也可以有机融入中华之内的包容性,蕴涵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针对“夷夏进退”,皮锡瑞、《大义觉迷录》都有论述:什么是夷狄?什么是华夏?在地域、血缘之外,还应当有更深的指向,包含的是一种文化认同。要言之,公羊家的夷夏理论作为历史记忆的呈现,对中华文明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最后,郭晓东教授作出总结,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赓续不已,公羊学为其提供了理解维度,应当积极将之转化为现代思想资源。

 

在讲座末尾的评议、提问环节中,刘俊副教授的点评、概括了讲座,并提出关于《春秋》学的“统”“夷夏区分”“夷夏进退”及其历代诠释演变等5个问题。郭晓东教授回应了刘俊副教授的问题,并就线上听众的殷切疑问予以详细解答和补充说明。最后在朱人求教授对郭晓东教授以及各位师生由衷地致谢之后,宣告了本次讲座的圆满结束。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