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中国人被许多翻译错误的话深深地误导了
作者:许石林
来源: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二月十八日壬申
耶稣2022年3月20日
【一】茵陈茶
第一次学炒茶。很成功。
许鹏从宝鸡寄来鲜茵陈,除蒸麦饭以外,送乡党邻居。剩下的洗净、阴干,今日学者炒制。
炒的时候能闻到一香独特的香爨味儿。陕西产的茵陈,叫西茵陈、西陈,功效最好。
茵陈茶不是鲜茵陈晒干就可以喝,而是择洗干净后炒成茶。
写《舌尖草木》,领会圣人“多识草木之名”之言,当识草木之名、知小牧之性、明草木之用、晓草木之德。
凡草木入药,各据其性,其性无不有所偏。盖药性之偏,能究人体之偏,既纠其偏,归于中正。
【二】立言慎重
见人纠正流行西人名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恍然大悟。
其实,我对许多西人名言都是不认可,但因为无可奈何的。比如“我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我从来不认可这句话。
现在,网上发言轻易便捷,就更不认同这个话了。大约十几年前,写过一篇评论,意思是网络给了人发言的方便机会和渠道平台,但不是谁都有发言的能力。
由此想到,前人不轻易立言、留文字。原因正此。
一是言语纵有字面所表达不尽之意。
二是语言都有其反义,以正义救人,而常常有人会引颈就反义之戮。
三是任何语言如果离开其当时独特的语境,便会客观造成信息不对称,容易被误读。
四是任何语言,难免产生流弊。
如“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对中国人杀伤力极大。彻底让许多人死心塌地地见利忘义。
谬论流传,真正教坏了许多人。
还有一句话被翻译错误,同样害人不浅:“存在即合理。”许多人因为执迷不悟、坚心为恶。
【三】韭菜
汪曾祺先生说,初春新韭,秋末晚菘,皆人间美味。
居家隔离七天,阳台上种的韭菜,正好用得上。
是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宋神宗时,宫中有妖作怪,方士奏曰:亟待豕血沃之可制。内监奏:苑内畜一豖,自太祖时有之,未知何用。以祖宗之制,未敢擅废,只待一豖老死,另畜一豖而已。不想今日正用得上。乃知祖宗预事之深远。
【四】锁门的键
秦腔的《五典坡》王宝钏很容易唱得粗野泼辣,细究起来,这个是偏离人物身份的。但是,不这样唱,观众觉得不解馋。
河南曲剧《武家坡》,好听。
“忽听得大嫂一声唤,
寒窑内走出来我王宝钏。
出窑门没有锁门的钱,
拾一根麻绳把门拴。”
——这几句很有味道。
但是,“锁门的钱”显然是错误的。
应该是锁门的键。键:竖着插的门闩。
横曰关,竖曰键。——《字书》
五寸之键,制开阖之门。——《说苑·谈丛》
又如:键闭(门闩;锁钥)
戏曲演员常常吧字唱错,但是观众不究,因为不影响抒情。比如《锁麟囊》:“我正不足她正少”,当为“我正富足她正少”。有人写文章辩解,说“不足”也合理,显然是多余的曲护狡辩。
【五】所谓回应
有人问,如果你被人误解,遭遇很多网上谩骂,你会回应吗?
答:一般不应该回应。因为你回应也等不到别人给你的道歉——那些曾经疯狂骂你的,一个个都像曾经没发生过什么事一样。如此,回应他们作什么!
中国人最典型的,大约是怯于认错、耻于更过。比如对某人某事,他们骂错了、理解错了,事后明白了,几乎没有一个人像他们愤怒时那样痛快地认错、道歉、更过。多数是装死狗不认帐,跟没这回事一样,还有就是再找其他理由拐弯抹角回护狡辩,总之,就是孔子说的:小人有过也必文。
所以说,被他们误解甚至遭遇谩骂,根本没必要回应。
这一点,大致印象,西方人似好得多,错了,能及时认错、更过。不把石头往山里背。
和一个朋友电话里聊,他说中国人普遍比西方人聪明伶俐,但普遍似没有西方人能及时知错认错、更过自新。中国人习惯性示人以圆满,相比西人反而如儒家所倡导的以阙为常。所以,知不足者能学,困而知之,人家就容易进步发展
由此可知,孔孟之所以迂腐地、苦口婆心教化中国人,他们就是造化给中国人专设的精神良药,但因太苦,遭到中国人厌弃。
【六】文摘
@萧秋水微博——
我的睡前读物——床头放了本《桃花扇底看前朝》,临睡前翻翻,然后入睡。
睡前读物,不能太费脑子,也不能太有趣,否则都会让人大脑兴奋,睡不着觉,《桃花扇底看前朝》有一定知识量,但不烧脑,有趣,但不是插科打诨那种,有讽喻,但不刻薄,底子里是温厚悲悯,是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一般的严肃又轻松,现代语言说古代故事,长知识又好看,有些章节我反复看了多次,也看不厌。
现在写字的人多,写好看又有深度文字的人少,作者@许石林先生,对文字有自己的追求,书中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翻开书,是荡漾的历史长河,是一些已经在故纸堆里的人物,但是,经由这些文字记录,他们的形象,依旧鲜活。
我是2015年初读这本书,多年过去,依旧喜欢。文字有力量,可贯穿岁月。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好书相伴,时光醉人。
2022年3月20日
责任编辑:近复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