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为何读书人不如艺人更注重师徒关系?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22-02-23 17:26:55
标签:师徒关系、读书人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为何读书人不如艺人更注重师徒关系?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赐稿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正月廿二日丙午

          耶稣2022年2月22日

 

看公号文《戏曲界的师徒(关系)为何如此神圣?》,想起于戏曲曲艺界人士的交往,的确见识过戏曲曲艺界师徒关系非常讲究。

 

那年尚长荣先生到广州演出《李逵探母》、《智取威虎山》,已经解散多年的广州京剧团的老演员,不记得大名,只记得姓刘,专程到后台看望尚先生,彼此交谈非常热络,我在旁边听他们谈话,知道这位刘先生曾经在荣春社坐过科,是尚想云先生的徒弟。既有这种关系,见面的那种感觉,就跟一般的同行见面不同了,言语声色中,自然带有一种过去年代的味道。

 

看北京名票包玥先生的文章,写京剧名家王琴生先生从南京到中央电视台录像,老先生正在化妆,门口脚步轻盈地走进来一个人,恭恭敬敬地站在王先生身边,亲切地称呼:“师叔,我来看您来了。”这人是大名鼎鼎的谭元寿。

 

那年到新疆采风,一下飞机,就有当地曲艺界人士专程迎接与我们同行的曲艺界师友,礼节非常周到,说是你们人还没到,北京某某老师已经电话交代过了,一定要招待好云云。这边曲艺界人士,欣然接受邀请,在观赏对方的演出中,不时地以现场打赏的形式捧对方的年轻人,表示谢意。总之那种在一个小小的行业,走遍四海都有同门师兄弟朋友的感觉非常好。

 

大致看来,凡传授学习技艺的门类,都比读书人的师徒关系好。

 

这也不奇怪,自古以来皆如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再看今之学者,以所谓国学界而言,类似古之读书人士大夫之族,却普遍非但耻于相师,且争相嫉妒。惟好剽窃前言以夸其博,矫诬先圣以逞其私。互相看不上,一个个就像豪猪一样,未尝不希望其族群壮大,而一旦相遇,则彼此用刺相攻,终千万世,不移不易。

 

概“巫医乐师百工”,授之以术,技术所在,衣食生计乃至福威荣耀所在,而戏曲曲艺,江湖即衣食,江湖既已瓜分,不畏服师尊、服从师门之箴规则不得分食、无缘承继衣钵,故事师若神圣。

 

岂曰读书之人凉薄无义乎?非也。读书之人“吾师道也”,即旨在明理向道。而理必欲极穷之,道必欲尽明之。然理固不可穷,道固不可明,是以朝闻夕死之谓也。而资庸机浅多欲之人,则轻薄此而奢望彼。纵有明达之士为师,道德文章,必倾囊相授而后已,君子之所传,非授讴之秦青、教射之君谟,盖无所挟于弟子也。是以世人凡眼所见,多叛师之生徒、负心之弟子,薄倖寡凉之徒,欲饰其不义,反噬诬前师之不周,恩将仇报,其又下也,不类人矣。

 

2022年2月22日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