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关于儒家宗教化之我见(二)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十月初六日壬戌
耶稣2021年11月10日
2010年东海《儒家:宗教性当弘扬,宗教化宜慎重》提到,有人问我为什么没有在《关于曲阜建造耶教大教堂的意见书》上签名,我的回答是:“之所以没有签名,主要原因是对意见书中“政府宜尽快承认儒教的合法地位,赋予儒教与佛道回耶等宗教平等的身份”这一建议和要求别有考虑---不反对但也不支持。”
后面附言:从整体上讲,儒家不宜宗教化也不可能宗教化,但一部分儒者致力于宗教化的工作,搞宗教儒学,也无伤大雅。只是我个人不予支持耳。
所以,对于儒家宗教化,无论支持反对,首先都必须搞清楚是什么样的宗教化,是让儒家政治化,宗仁而教,还是要求政府“赋予儒教与佛道回耶等宗教平等的身份”?否则悬空而谈,都无实意。
如果是前者,是赋予儒家以意识形态地位,东海举双手双脚支持都不够,焉有异议哉。对于后者,我虽不支持,十年来也未明确反对。唯最近客厅论及此事,遂将儒家与宗教予以辨别,不支持态度更加鲜明。(当然,支持反对,都无关大局。儒家连言论权都没有,怎么可能自由结社?没有结社权,怎么可能宗教化?除非如马邦特色的佛道回耶一样表态效忠,否则欲宗教化,难矣哉。)
我的理解,“绝地天通”是中华历史上首次去宗教化措施,神事和人事,鬼神信仰和人间事务区别对待和处理。“绝地天通”是发生在上古时期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关于“绝地天通”的文献记录有两条,分别出现于《尚书-吕刑》和《国语-楚语》。去宗教化之后,可以更好地彰显中道真理,确立王道原则。现在再来追求儒家宗教化,无异于自我狭隘化。
儒家共有四个面向,宗教性只是儒家的一个面向。佛教讲信解行证,儒家讲信解行政。信是信仰,宗教性,儒教;解是理解,学术性,儒学;行是德行,践履性,儒行;政是政治性,儒政,王道政治。信解行政可称为儒家四性,四种特性,缺一不可,缺一非儒。
还有证字很重要。证是对性天的证悟,可以纳入信仰的范畴。性天信仰可分为初级信、中级信和终极信。初级信是入门信仰,完全不信儒家,难以入儒之门也;中级信是理解性信仰,道理上基本理解了,但仍有细微疑惑,未能完全不惑;终极信是实证性信仰,有赖于自心实证,是最彻底的觉悟和最坚定的信仰的统一。无论贫富贵贱,此信无疑;无论安危生死,此心不动。
不少人责儒家缺乏宗教的传道热情,不像耶教那样积极主动,深入民众,通过各种善巧方便的手段吸引民众信仰。殊不知,儒家自有特色,岂能如此贱卖。君有君道,臣有臣道,师有师道。儒家于民,就是师道。师道尊严,师之尊严、儒之尊严皆本于道之尊严。
志道据德,守死善道,安贫乐道,惟道是从;无忧无惑无惧,不移不淫不屈;中道而立,能者从之;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任何时候都不以道殉人,任何时候都不枉尺直寻。这些品德风范都是儒家道德的特色和尊严的体现。
佛教讲缘,儒家也讲缘。或许无求,无道则隐;或许追求,如孔孟周游列国求行道的机缘。但任何时候不强求,于君于民都不强求,你既无心我便休。宁愿屈己,绝不屈道。
夫子之道至大,欢迎民众付诸于生活实践,欢迎当权者付诸于政治实践。但是,谁若嫌夫子之道太大,希望夫子少贬,比如先宗教化起来,以后再争取政治化;比如先不去马,暂时委屈于马家之下,或者儒马并立,那可不行。孔子师徒困于陈蔡之间,孔子和几个追随在身边的弟子有几段对话,与子贡对话如下:
“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曷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不被重用,王道不能推行,是孔子的悲哀,更是天下的不幸。孟子说:“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孟子离娄上》)不仁而在高位,弱势群体犯法触刑,富贵人家违仁背义,都是大不幸。
注意,儒家尊严可不是体现在不许批评异议上。君不见陈蔡之困,弟子有愠心,子路、子贡对孔子皆有异议和质疑,而孔子予以耐心开导。不许异议,非正道也,不许批评,非正人也。任何让人不敢批评异议和说真话的学派宗派人物势力,都是可耻的!
余东海集于邕城青秀山下独乐斋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张晚林】论作为圆教文本的《中庸》
【下一篇】【蒋波】龙在器上:商周青铜器与早期龙形象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