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儒家的孤独——自由派排斥儒家探因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1-05-08 08:00:00
|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对于中国来说,儒家与民主缺一不可。
没有民主,儒家真理缺乏自由平台,道德精神难以普及社会,民本思想难以落到政治实处----民主本来就是儒家民本思想现代性的政治开展和制度保障;没有儒家,民主理想难以扎根开花。君不见五四以来,多少思想启蒙都漂浮在表面,多少奋斗多少牺牲随风而逝。没有文化土壤和道德奠基,民主即使勉强开了花,也是劣质甚至异化的。我党当年不就是高举民主自由的旗帜打下江山的吗?
儒家不能放弃民主的制度追求,民主不能没有儒家的文化导向。易言之,儒家民主是最“高级”的民主,最适合中华民族,最具有中国特色;民主儒家是最中正的儒家,最符合人民利益,最富有时代精神。为此,东海特作《中华宪章草案征求意见稿》,为儒家的民主政治导航,作民主的儒家思想指南。
然而,这样的“东海儒家”与朝野各派的立场和利益不免存在程度不同的矛盾冲突。例如,执政党利用儒家但抗拒民主,自由派追求民主但排斥儒家。因此一点不奇怪:东海崇尚儒家却成了同样“崇尚”儒家的专制主义的眼中钉,东海追求自由却成了自由主义的肉中刺。
毛左派及正宗的马列派,既反民主又反儒家;基督群体中,或有赞同民主的,但不会认同儒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红色儒家”其实是一种特殊的修正主义马家,与真正儒家形同实异;由于利益驱动,大多数儒家学者也甘愿接受马家指导。儒家遭到这些派别的冷落防范乃至污蔑攻击,都是意料之中的。至于广大知识分子及民众,对儒家的误解空前严重,越是圣贤越容易遭到他们的误会,孔子的言行动机至今还遭到各种稀奇古怪的攻击呢。
最值得探索的是中国的自由派(包括国外民运)为什么排斥儒家。原因较为复杂,有思想误会,更有各种政治利益、文化立场和国际背景方面的考量。
在文化上,西方虽不唯我独尊,但有着强烈的优越感,“唯我独高”。它们或许也会尊重儒家,但这种尊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影响西方文化及基督教的“独高”地位。在政治上,西方民主相比马家政权无疑相当正义,但其道义性又是有限度有条件的,以儒家标准衡量,难免有势利、猜忌、狭隘、短视的一面。
西方或许乐观中国民主化的成功,会予以一定的支持,但不会支持以儒家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的民主,以免丧失西方文化的龙头地位和对中国民主化的主导权,不会乐意看到民主儒家造就出一个充满文化自信道德自尊的、高度文明真正强大的民主中国。
当今“江湖”各派都各有来头,例如,自由派及基督教的文化背景是国际性的;毛左派马列派不合时宜也颇犯既得利益集团之忌,却拥有意识形态合法性;“红色儒家”得到当局的温和支持……唯独“返孔孟之本、开时代之新”的真儒家,左右逢敌四面“绝援”,凸显着儒家的孤独:这是邪说泛滥的时代真理的孤独,是恶占上风的的社会良知的孤独,是被遮蔽在滚滚乌云之后的太阳的孤独。
经过五四和文革的思想围剿加暴力摧残,儒家已是气息奄奄。而今尽管一阳来复,面临的局面依然十分艰难,当前的处境可以用一句旧诗来形容:八方风雨压孤峰。
东海早已将个人的命运与儒家的命运紧密联系一起,在孤独中享受真理良知之光的照耀,享受自家内在的盛宴和儒家理想的辉煌。没有背景,中华文明就是我深远的背景;没有后台,历代圣贤都是我强硬的后台。对于朝野各派人物,为敌为友还是为同道,一切取决于他们对待儒家的态度。杭州老诗词家钱明锵有句名言:谁爱诗词我爱谁。东海学舌曰:谁反儒家我反谁!
2011-4-11东海儒者余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