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之我见
——与田辰山先生商榷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庚子六月十九日癸未
耶稣2020年8月8日
田辰山先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通的底层逻辑》一文,是某友去年3月函我而让我点评的。东海大不以为然,略予批判。而今此文早已公开发表于《文化软实力》等处,网上多处可以搜到,已没有保密的必要。故将当时的批语公开。是非曲直,公诸天下。功我罪我,任之而已。东海2020-8-7南宁
浏览了田辰山先生《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融通的底层逻辑》一文,有些观点不能认同,兹选择部分予以质疑批评,欢迎田辰山先生反批评。
作者说:“马克思学说将“人”视为社会性,因而具有鲜明人民性,造成容易与中国对话的政治原因。在中华文化方面,“民本观”作为现代中华思想“人民性”的传统根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鲜明人民性的中国现代思想,其根本源自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与中国“民本”观的合拍。”
东海曰:马学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这是将人的本质即本性视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不见人性的普遍性和超越性,只见人性的社会性和阶级性。这是错误的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性也导不出“鲜明人民性”来。马学鲜明的是民粹性、社会性而不是人民性。这与民本论更是格格不入。民本论只能从性善论中导出来。而“社会关系的总和”论与性善论天悬地殊。
作者说:马克思主义是西方思想中与中国最成功地对话、对接和融通成功的,此外没有。明显历史证明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强迫力量硬从上到下加于中国的,而是自下而上从个人到全民族自然吸收进来的。(自由主义不是、基督教不是)
东海曰:马学是自下而上从个人到全民族吸收进来,完全不足以说明马学与中国对话、对接和融通最成功。其成功的前提是反孔反儒、去中国化的成功。与马学对话、对接和融通的,在社会层面,是已经去中国化的“中国”;在学术层面,是秦法家。
作者说: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是否有政治立场对接或融通逻辑?1)政治上,儒学是民本,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很有对接、融通潜力;2)儒学是对王者和治国理政领导集团说的;3)马克思主义是直接对工人说的:阶级斗争,造反有理!4)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对象是抽象个人(私有资本者),说:你们积累私有财富发财是合法的,是上帝保佑的!
东海曰:马学与儒学在政治立场上毫无对接或融通的逻辑和潜力。儒学政治上的民本原则,上与道德上的仁本原则一脉相承,下须落实于相应的政治、经济制度。
马学哲学上是物本,政治上是党本,经济上是社会本位。包括无产阶级劳动群众在内的人民权利,包括言论权财产权乃至生存权,并无文化护法和制度保障。毛时代赋予他们斗争和造反的权力,是对他们的恶性利用。
作者说:马克思主义道德与儒学道德是可以对接和融通的吗?a)“共产主义”有根深蒂固西方来源,但在中国是与《礼运篇》大同(各得其所)社会分不开的观念;b)“无产阶级”、“劳动者”反映“弱势”民众、“民本观”观念;c)“阶级道德”对立于西方旧道德与个人至上主义新道德,而在中国是与“得道”(即在人离不开关系、人与人需有合乎正道之关系)意义联系在一起的。
东海曰:马学道德与儒学道德完全没有对接和融通的可能。a)共产主义与《礼运篇》大同理想性质截然不同,东海已有《大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等多篇文章阐述这个问题,兹不赘。b)马学体系中的无产阶级,那些热衷于“革命”和专政的无产阶级,无论是否弱势,大多非善类。与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和“民”不是一回事。c)所谓“阶级道德”,纯属盗贼道德,既与西方旧道德与个人主义新道德格格不入,更与中国道德背道而驰。
作者说:马克思主义与儒学是否有中西历史空间上对接和融通逻辑?1)历史空间上:欧洲是资本主义的现实+马克思的批判;2)中国是资本主义造成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动荡;+儒学的民本思想3)欧洲民主思想映射、激活儒学民本思想4)马克思主义支持工人劳动群众,是直接对接、融通民本思想的内在逻辑潜力;5)最初关于马克思信息是传教士带给中国的。
东海曰:造成中国传统社会的瓦解、动荡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反儒主义加马列主义加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平等主义都属于民粹主义范畴,马列主义则集极权主义与民粹主义之大成。马学支持(其实是煽动)工人劳动群众造反作乱劫财害命,这与支持工人劳动群众是两回事。
作者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对接和融通的哲学内在逻辑?1)就宇宙观而言: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转为与之相近的一多不分中国自然宇宙观;2)方法论得之与中国传统的契合机会——作为辩证论的科学方法与《易经》的“观”、“遂感而通”(以及理学之格物致知)不谋而合;3)在思维方式上:马克思的探求内在联系与“阴阳之道”、万物变通,皆可归入“辩证观”范畴。
东海曰:马学与儒学的哲学内在逻辑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性。1)就宇宙观而言,马学根本不知“一”,如何能够转为一多不分的中国宇宙观?马学的物本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儒学的仁本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皆相反相悖。
作者说:西方辩证法在黑格尔形成一个体系,但是西体中用,目的论,唯心主义、二元性。只有在马克思手中,具有最大接近中国传统的非二元性阴阳、相反相成哲学逻辑:无神论、自然运动宇宙观、内在联系、人是社会性的等等。
东海曰:论辩证思维,儒佛道皆擅长,以儒学和易经最为中正圆融。马学的辩证法是似是而非的,庸俗化的,甚至沦为错误邪恶的辩护法。马恩就运用其辩证法把恶辩成历史发展的动力。详见东海《马恩,给罪恶披上华丽的外衣》一文。
作者说:马克思主义不是决定主义的,不是单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双向的,中国自一开始就有正确理解(陈独秀、艾思奇、许多);但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决定主义,一直解决得不彻底。马克思历史观不是决定主义,不是单线单向的,是自然宇宙观所决定的。历来理解有误读!
东海曰:没错,马学不是单向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这仍然是错误的,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正确关系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决定性影响。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则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同时,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对具有反作用。
作者说:马克思思想唯物主义是经验主义,唯物是唯社会现实和人的社会存在!与物质主义和科学主义不同。
东海曰:唯物主义首先是一种世界观,然后才是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和历史观。唯物主义与物质主义不同,但逻辑紧密,因果显然,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必然导出物质第一位的价值观。任何唯物主义都是错误的,经验主义的唯物主义也不例外,经验主义作为一种认识论,与理性主义和天赋论各有其偏。
作者说: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与儒学可能构和、融通的逻辑?1)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思想模式是一多不分;2)管子经济思想是一多不分;3)西方亚当斯密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模式是一多二元;4)是否管子可称成功的古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东海曰:一种可以导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剥削论,可以建成公有制并搞出计划经济的学说,其所谓的经济学思想还有正面价值吗?儒家与马家相反,是经济民有制和古典市场经济,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颇可相通。管子只是在土地、经济民有的基础上将盐铁收归国有,相当于“民有为主,国有为辅”,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特色。相反,他有“中国市场经济思想的鼻祖”之称。(过誉了)
文章后面继续阐述马儒两家哲学和政治上的互通性,但基本问题已经批透,故不再继续。文中多次提到“一多”关系,说西方是“一多二元”,中国是“一多不分”,即一在多之中,多在一之中。这没错。然将马学说成“一多不分”则大错。
因为物质与意识都属于现象,太极才是宇宙生命的本质,即第一性,即“一”。而马学错认物质为第一性,完全昧于“一”,其整个体系始终停留在“多”即现象的层面,又何谈“一多不分”呢。
“一多不分”,准确的说是“一多不二”,即道器不二,体用不二,即本体作用不二,本质现象不二,形上形下不二。此理高妙,非马学所能梦见也。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周睿 著《儒学与书道——清代碑学的发生与建构》出版
【下一篇】【魯齋】《論語詩意》(泰伯篇)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