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樟法】一反道德,便无足观——反儒派特征举例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1-01-17 08:00:00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东海曾经铁口直断:支儒拥儒者未必是大人,反儒派一定不是大人。(反儒派,特指从根本上反仁义、反道德、反中庸、反诚信者,具体详见东海随笔《定义一下反儒派》。)依照王阳明的标准,唯圣贤始为大人。王阳明曰: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臆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之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大学问》)

对于“天地万物一体之仁”之妙理,唯贤人能解悟,唯圣人能证悟。反儒派不可能理解和认同仁义中庸诸原则,不可能明自本心识自本性,对此妙理,连“臆之也”的能力都没有----如果多少具备这一点能力,即使不支儒拥儒不进入儒门,至少不会沦为反儒派。

个别反儒派尽管学识不高,盲目反儒,但追求民主,品格不错,个别人堪称君子乃至英雄,这是由于天性特别醇厚,所言所行无意中靠拢了仁义原则而颇为英雄,就像西方社会无意中靠拢了仁义原则而颇为文明一样。

不过,这终究是个别和特殊现象,是侥幸。而且这类人物也只能停留于世俗英雄的境界,不可能再高上去了。因为对“万物一体”之理未能信解行证,不可能抵达大人圣贤的境界。

一般反儒派岂但成不了英雄,连德智正常者也不多。






一般情况下,以下论断都能成立:轻蔑儒家者没有重量,侮辱儒家者没有尊严,反对儒家者思想反动,摧残儒家者德智残缺,诬蔑儒家者心地龌龊,指儒家经典为糟粕者,其人物、组织和势力肯定是糟粕之糟粕、盗贼之盗贼----一般盗贼是没有胆子指儒家经典为糟粕的。

儒佛道经典都是真理的文字结晶,儒家经典更是凝聚着宇宙人生社会政治的义理精华,视精华为糟粕,德如何姑且不论,智必定是很弱的。德残者往往坏心办坏事,智弱者则往往好心办坏事,前者可恶,后者可悲,动机不同,结果一样。后者还往往不知不觉地成了前者的思想帮闲乃至罪恶帮凶。

获悉山东发文禁止全文荐读《三字经》《弟子规》等,据说要区分精华糟粕云云,
不由得齿冷。试问,儒家经典中,哪些是精华,哪些又是糟粕?四书五经是儒家大经,也是人类社会的大法,放之四海而皆准、传之万古而不易,都是精华,绝无糟粕;《三字经》《弟子规》等是古代大儒对经典的阐述总结,亦具有很高的真理性,即使个别语句需要与时俱进加以“改革”,那也只有“圣之时者”才有资格、水平和能力进行。

以下种种乃绝大多数反儒派的特征:缺乏慧眼,不能正确分别大人小人真人伪人正人邪人,容易上当受骗或者堕落为坑蒙拐骗之徒;缺乏法眼,不能正确分别何为正知正见何为邪知邪见,容易成为各种异端外道乃至歪理邪说的信仰者,为之推波助澜甚至借之兴风作浪。

信仰唯物主义者浑浑噩噩,信仰唯心主义者迷迷糊糊,信仰神本主义者神神叨叨,信仰利己主义信仰好不利人专门利己,信仰利他主义者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所谓的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成了现代专制主义的画皮,而专制特权,则是政治上的极端利己主义。

反儒派眼光浅视短视,看不深看不远,考虑问题一根筋,行为动作“两极管”,走极端,无论什么事,不是过,就是不及,例如,慎重则流于怯懦,三思而不行,勇敢又流于莽撞,暴虎冯河。

反儒派有聪明而无智慧,有知识而无文化,却往往具有强烈的理性自负和权力自负,不畏天命,不畏大人,不畏圣人之言。天命,就是良知(人之本性,天之所命)和良知律(天则也,因果律也,包括各种客观规律。);大人,就是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良知的化身和象征;圣人之言,代表着真理。不畏,就是不尊重,所谓无知者无畏,小人无忌惮。





综上所述可知,反儒派中多的是庸人小人贼人恶人,正人君子有,很少,英雄豪杰更是极端罕见,大人圣贤则肯定没有、绝对没有。

反儒派作为普通人,往往是各种麻烦制造者;作为学者,往往是学术垃圾制造者;作为政客,往往是社会不公民众苦难制造者;作为领导人那就更可怕了,古有秦始皇洪秀全今有毛泽东,堪称中国最大的灾难和罪恶的制造者。当然,这种人无论权力多大地位多高,终究是小人,而且是最不堪最可耻的小人,穷凶极恶、罪大恶极的小人,小人之尤。

一个社会,如果反儒派占了绝大多数,就会沦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特别不适合正人君子居住的地方。殷鉴不远啊。现在反儒派少了些,所以社会好了些,但仍然有限,鲁毛遗孽、文革遗孽还颇有势力相当猖狂还在不断地造孽呢。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马列鲁毛红卫兵阴魂不散,人祸国难就未有穷期。要让中国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度,还有赖于仁人志士的努力和中华文化的复兴,士不可以不弘毅,不可以没有孤往精神,任重而道远。

熊十力先生曾云:“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岂仅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凡有志于追求真理弘扬仁学、内致良知外致良制者,都应该有这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孤往精神!

最后顺便说明一下:历史上道家对儒家持激烈批评态度,其实只是对道德的理解有所不同和对儒家的某些做法有所异议,并非反道德,并非从这根本上反对儒家。因此,道家尽管偏颇,仍受到儒家相当的尊重,被尊为中华辅统。至于某些学者如李贽戴震等批判理学,属于儒学内部争论,更非反儒派了,他们本身仍为儒者呢。


2010-12-31东海儒者余樟法

首发儒学联合论坛学术厅http://www.yuandao.com/index.asp?boardid=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