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笑非作者简介:吴飞,字笑非,号太常、经礼堂,男,辛酉年(西历1981年)生,山东济南人。业郑学,尊周书院(网站)、道里书院(网站)管理员。出版有《汉学读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7年4月)《礼学拾级》(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
晚明實學述
作者:吳笑非
來源:作者授權 儒家網 發佈
時間: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己亥七月十一日庚辰
耶穌2019年8月11日
晚明實學述
一、道學之有明學,猶漢學之有古文也。今文專經,古文博物,道學精微,明學宏大。蓋草創多質,繼起多文,先覺多分說,後學多合參,必然之勢也。道學雖繼唐而主文,宋末集成日淺,故弟子不敢放手。逮皇朝踐履既久,乃得功夫實處,而胸次亦開也。如郝楚望《禮記通解》論《中庸》曰:“夫禮與道非二物也。謂學庸孤行,則道為空虛而無實地。”“子思憂禮教日衰,繁文日盛,窮思反本,而作中庸,與大學意同。蓋禮至叔季,忠信薄矣,不可無中庸以為根柢,不可無大學以為包絡,今欲割此二篇獨行,舍禮專譚性命,將有空言無實,薄視名法,若老聃瞿曇之為者矣。是以宋室南遷,國祚奄奄,諸君子方守誠意正心為理學,而國未治,天下未平,與清言之無救于晉亂,佛法之無補于梁亡,如唯之與阿,夫然後信聖教本無敝而佛老所以惑世誣民者,正惟其空譚性命,非有他也。”“鄭康成諸人之言禮,文而已矣,密于筠而疏于心,故以儀禮、周禮為禮。宋諸儒之言道,本而已矣,深于心而離其節,故以中庸大學為道。”
《朱翼》汪尚誼序:“朱子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久之自然貫徹。誠謂循此以入聖,其實地可據也。何世之語冥悟者,委棄倫物,頓希玄解,與朱子之學幾為對壘。”游之光序曰:“又五百年而始得朱紫陽。其學本於聖經,由格物而致知,故道問學以尊德性,綜諸子百家之同異,訂周程張邵之要歸。於經而傳之註之,以翼經也。於史而綱之目之,亦以翼經也。”許成智序:“國家取士,首重經義。學者鑽研之過,至於破裂,此之為害,害在道。其次論策,可以占抱負,可以測蘊蓄,則面墻無見,射覆茫如,此之為害,害在世。夫士人明經,本以致用,及其從仕,世道並賴。昔之羔雉,今之芻狗;昔之土苴,今之玉穀。學與仕分為兩途,固如此哉。且紫陽戶庭,不獨明經,原以周務。”又:“托良知以藏拙,投乾竺為淵藪,盖其質緣鄙陋,故文猖狂,岐中之岐,究為一病,此《朱翼》之所由作也。”案:此譏心學也。然心學亦有博物如季彭山、鄧潛谷、張陶庵者,亦繼聲者不得不廣耳。
二、明人尊經,道學風化也。而每稱十三經注疏,則以國初《大全》四傳並行,朱子重儀禮而啟周禮,易程傳多王學,朱傳存漢學,而嘉靖、萬曆、崇禎,三朝刊刻,固有以資之也。若古學興起,見予《皇朝古學考》。
《諸經纂註》自序曰:“或主漢疏而茹其精,或主朱註而守其說。”所列《諸經序略》,則易、詩用朱註,尚書、禮記、周禮、儀禮、孝經用注疏,春秋兼胡傳、三傳,周禮又用丘吉甫。《十三經類語》魯重民紀略曰:“經學之興,始於漢。而十三經註疏定於唐,期間源流意旨,授受廢興,悉備於諸儒序中。且皆漢唐魏晉人手筆。其玄風雋旨,可誦也。故悉錄於後。”《古今議論參》董應舉序曰:“國家以經義造士,而繼之後場,以觀其博古通今之實學,將有以用之也。”“予少時見先輩業舉者,多從六經子史通貫融液而出,所對策問皆核實無浮語。”“有超然好古如采公者,觀其所纂《古今議論參》,頗採少宰策學,而本之六經諸史,名賢奏議,旁及近代諸集。”《群書典彙》凡例曰:“五經為治世之文。”“斯篇則取以冠首。至于周禮一書,治道之大端存焉,尤多備錄。以及三傳、儀禮、爾雅、孝經,咸加博採,而經學匯其全矣。”“五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經以載道,史以志事。”《山堂肆考》凌儒序:“是書自十三經、二十一史、三墳、二酉、四部、九流,以及百家,悉囊括刃解。”《荊川稗編》四庫提要謂:“鉅細兼陳,門目浩博,始之以六經,終之以六官。六經所不能盡,則條次以九流諸家之學術,凡為類二十有七六。官所不能盡,則賅括以歷代之史傅。”《經世實用編》王國楠序曰:“經世以道,衛道以經。經者,天之象緯,人之絲綸,皆華也,而體一實。體即乾,乾即元亨利貞,實可育,實可長,實可肅殺而收藏,乃所謂經也。吐此經者遺世,雜此經者卑世,斁此經者亂世,竊此經者惑世。”
雖本不錄經書者,如《子史經濟言》,亦曰:“是集成,客曰:得毋字比句櫛,借他人齒牙,潤經生喉吻,獨不有心上經綸,而屑屑事此,不亦迂乎?余曰:唯唯否否,天下事皆吾人事,聖賢言皆吾人言。人不能言聖賢言,安能事天下事?余非敢以經生期天下士也。”而徵引孔叢、繁露、說苑、韓詩外傳、左傳、國語、家語、毛詩序、申鑒、鹽鐵論、韓退之文集、朱子語錄、真西山集亦足矣。《事言要玄》凡例曰:“十三經,學者章習句誦,引用何須?唐宋集中有及庸孟者,以未列於學宮也。惟爾雅簡奧,句為一事,郭所未詳者弗錄,餘盡錄之。三傳考古,先資類錄之。”《古今好議論》馬鳴霆序:“彙平日偏記小部一切諸子百家,上自秦漢,以迄吾明。矚其敘事立論,凡與六經互相發明者,悉欵核而句櫛之,悉錄以參質互證,而採其議論,列為若干類。若干則可列為經學、經濟二篇。”《菉堂子史彙纂》凡例:“諸書中,如連山、歸藏、石經、歐陽、大小夏侯、伏生、韓嬰、周禮、樂書、孝經、家語、爾雅、石鼓文等書,非不各各奇妙,但以經類,未及纂入子史中。”
三、文章首周漢,編卷備國朝。唐宋則或集其類書,或取其道學。
特重漢唐者,如《菉堂子史彙纂》凡例:“是編多周秦兩漢之書,其次則魏晉,再次則六朝。若唐則所掇頗少,而宋則更寥寥矣。元金不過一二條。蓋以風會愈流愈弱,而高奇雄古之章,博奧精深之撰,晚近不可多得。加之訓詁之氣,流入詞壇,不無書卷日繁,高情日削,至以胡入華,更非後代之龜鑒。故筆墨所屆,自有意存乎其間。”《群書典彙》余元熹序曰:“先秦兩漢,去古未遠,體裁宏朗,氣味醇厚,足供學者糗粻,故茲編備錄焉。一、六朝漸于繪矣”“唐宋之文,雅檀峻潔,尤長氣埶,然而多發少蓄,識者不無古意漸薄之慮。”《八編經世類纂》自序曰:“大都西漢而上錄文辭,東漢而下采謀畫,旁及他書,補以圖說。大哉六經,勗哉臣子,無以獨至之孤行誤天下蒼生。”
尊道學者如《朱翼》,即為紫陽而作也。
四、實學重經世,經世必博物,博物必託文集,故實學博物,類書辭章,一時難別。今所論實學者,首重經術,或曰格物,以其實務之本也。次稱經濟、或曰古今,以其重在治功,與古今成敗也。又次博物,或曰類書,以其述三才,載沿革,廣名物,有資於治也。末則辭章,或曰小學,重典故而略淵源,夸辭令而卻原理,未必無益,然本篇不論。編纂之法,或重制度,或尚義理,或好史事,或主章奏,或備條目。行文則或自成文章,或間出案語,或純用引文。以茲提要:
經術、格物:
《對制談經》
周禮著作,題“宋龍圖閣學士謚文康葉時著,明京兆杜涇纂注。”成於萬曆甲午,十五卷。杜涇曰:“文康葉公所著,貫穿經史,言言典則,真經濟之第一義也。舊文百篇,散出無緒,深閡探討。今立十五門分統之,便檢閱也。或有片言非要,則稍加汰節。其典章名物,難以懸解者,悉取經文注疏分隸於後。”十五門者,覆載、授時、禁禦、乘輿、宗戚、象魏、職官、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載籍、方隅,計十五卷。大約彙編葉秀髮原文,然後解說典故,並漢唐制度,又附圖,如分星、明堂、漢官制等。存目子201,經術,制度,引文。
《諸經纂註》
楊聯芳,字懋實,序中亦稱實父,南靖人,萬曆進士,仕至貴州按察副使。三十四卷。序曰:“五經者,天地人之奧也。諸經者,五經之翼也。秦灰方冷,漢律初除,得諸師儒之口授,遺壁之殘編,字訓句釋,漢疏之功多焉。宋奎星聚,諸儒輩出,而參互考訂,濂洛關閩之傳,于義為正。”自序曰:“茲集也,詞有顯證,取其詞意。有冥合,師其意。或主漢疏而茹其精,或主朱註而守其說。蘄于血脈旁通,文意明白而止。”以所列《諸經序略》觀之,易、詩用朱註,尚書、禮記、周禮、儀禮、孝經用注疏,春秋兼胡傳、三傳,周禮又用丘吉甫。分君臣、敬天、勤民、節財、用舍、學校、禮制、刑罰、征伐、謀斷、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皆列經文,小字夾註,註文出心裁。春秋經大字,三傳低一行小字。存目子204,經術,義理,案語。
《十三經類語》
羅萬藻輯,魯重民註,附何兆聖輯。萬藻,字文止,江西人,天啟舉人,官至禮部主事。魯重民紀略:“今則四傳皆輯”,是本書三傳兼胡傳也。又曰:“經學之興,始於漢。而十三經註疏定於唐,期間源流意旨,授受廢興,悉備於諸儒序中。且皆漢唐魏晉人手筆。其玄風雋旨,可誦也。故悉錄於後。”張天如序曰:“明興,推本聖教,獨用五經取士,而十三經註疏一書,亦復頒之學宮,俾師生考識焉。然而制科之設,唯尚專經。諸父兄子弟,屈首揣摹,不敢復論繩墨之外。近乃古學振興,恥以一義自蓋,無慮弦誦,即十三經而下,皆津津知所染指矣。”自序曰:“今朝重兼經,士敦古學。彼天資清妙者,目數行下,即涉獵子史,出入百家,了不為難。若夫中材次士,窮年矻矻,攻治一經,猶或未窺凡概。”於是因鼎湖施先生《五經類語》(未見)而廣成此書。前列十三經註疏序,然後分一百三十四類,十四卷。皆先列經文,小字通之,略有發揮。存目子217,經術,義理,案語。
《六經纂要》
顏茂猷,字壯其、光衷,號宗壁居士(霞漳宗壁居士),漳州府平和縣人。分君臣門、人(五)倫門、脩治門,下各有小類。《提要》曰:“考顧炎武《日知錄》,顏茂猷鄉試、會試皆以全作五經題,取旨中式,嗣後始立五經中額。”提要又謂無所發明,則未必然。如《君臣門》首《君臣合語》,首舉泰彖、晉彖、革彖、比六四、睽爻、豐爻。泰彖程朱皆以陰陽往來論,此發君臣,伯子所創也。晉彖則程子言大明之君,故用之。然則是書小注、眉批,及所法象,必有自出心裁者焉。竊謂明儒風尚,但博一笑耳,必以考據繩之,亦當先以考據讀之為然。存目子222,經術,義理,案語。
《六經類雅》
徐常吉,五卷,萬曆十七年刻本。分天文、時令、地理、人物、人事、治道、禮樂、性理、文藝、鳥獸、花木、宮室、器用、財貨、飲食、衣服、采色、書目。存目子198,經術,義理,引文。
《朱翼》
江昶奇,字舜升,歙縣人,萬曆中官安岳縣丞。汪尚誼序:“朱子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久之自然貫徹。誠謂循此以入聖,其實地可據也。何世之語冥悟者,委棄倫物,頓希玄解,與朱子之學幾為對壘。”游之光序曰:“又五百年而始得朱紫陽。其學本於聖經,由格物而致知,故道問學以尊德性,綜諸子百家之同異,訂周程張邵之要歸。於經而傳之註之,以翼經也。於史而綱之目之,亦以翼經也。”許成智序:“國家取士,首重經義。學者鑽研之過,至於破裂,此之為害,害在道。其次論策,可以占抱負,可以測蘊蓄,則面墻無見,射覆茫如,此之為害,害在世。夫士人明經,本以致用,及其從仕,世道並賴。昔之羔雉,今之芻狗;昔之土苴,今之玉穀。學與仕分為兩途,固如此哉。且紫陽戶庭,不獨明經,原以周務。今經義之旨,令甲所束,頗遵傳註,至于論策之塲,得憑胸臆,則如無期之射,人人可羿,學之一途,又有岐焉如此哉。竊謂人在兩間,並為三才,乃志屈于編蠹,氣盈于醯雞,規括帖之殘瀋,暗天地之大全,吾有目而假視疇人,吾有耳而乞聰伶伎,托良知以藏拙,投乾竺為淵藪,盖其質緣鄙陋,故文猖狂,岐中之岐,究為一病,此《朱翼》之所由作也。”“分為六部,一曰管窺,談天道也。二曰曝愚,襄君德也。三曰調燭,制未亂也。四曰完甌,保邦未危也。五曰委質,欲廷獻也。六曰志林,謂家修也。”諸篇先朱子之論,然後道學及國朝賢哲之文,本人之文亦在其中。若典制禮儀,則先周禮,而後大明會典。存目子206,格物,義理,案語。
經濟、古今:
《古今治平略》
朱健,字子強,號蒼崖子,江西進賢人,復社成員,官至邵武推官。其弟朱遂初(徽)序曰:“其篇次可得而詳焉。孟子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亂。’亂之所生,其在中古之世,民始有饑寒無賴愁嘆思淫者乎?三代以上,井地維均,阡陌不惠,併富兼貧,竭澤焚林,終亦不振,著田賦第一。雖聖王不能不使民而民忘勞,雖暴王不能盡使民而民胥怨,著戶役第二。國有常經,量入為出,及其耗亂,出浮於入,著國計第三。寬土不糞與狹同實,沃土不播與确同實,穰年不儲與儉同實,著農政第四。高皇帝有言: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錢,著屯田第五。譚屯田者必兼水利,顧時廢時興,著水利第六。賈言積貯,鼂錯貴粟,常平義倉,因時紓蹙,著貯糴第七。古者王國之供,取之畿內而足。後世煩費,飛芻挽粟,國計軍需,轉輸斯屬,著漕運第八。穀帛者,民之常需也,刀貝者,民之權貨也。甚貴傷幣,甚賤傷農,著錢幣第九。食之少而不可一日無,出之輕而算至不可訾,歷代資之以為厲禁,著鹽課第十。古者關市譏而不征,今之關也暴而已矣,著關市第十一。虞衡藪澤,所以與民公其利也。漢有鹽鐵酒酤而無茶榷。榷茶始唐,茶馬始宋,著山澤茶榷第十二。周家荒政之條,漢室蠲租之詔,所以慎天灾而甦民困也,著賑卹第十三。河之為中國患久矣,與夷虜同。古顓患河,今兼患漕與陵,著治河第十四。唐虞官百,夏商倍之,匪人胡興,匪賢曷治,著官制第十五。稽古之制,論定後官,後世易之,吏道多端,循資拾級,捷捷弁弁,著銓選第十六。三載考績,黜陟幽明,循名責實,庶事咸興,著考課第十七。三代有道,賓能興賢,漢尤近之,孝弟力田,科目之設,蓋無取焉,著貢舉第十八。夫女有不字而士有不時,巖棲川觀,懷瑾抱璞者,欲憤發明庭而無其資也,著薦辟第十九。語曰:衣食足則知禮節,倉廩實則知榮辱,著學校第二十。國有賦稅,民則供之。朝有庶職,士則蒞之,既開辟雍,坐而教之,歌之詠之,風以休之,著律呂第二十一。至難定者曆也,以其數考之,至難測者天也,以其器窺之,著曆法第二十二,儀象第二十三。九州異俗,險塞不同,殽函百二,雒陽為中,著疆域都會第二十四。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陵麓也,人險戈矛刃戟也,著兵制第二十五。穰苴視師,寄脊倖臣。孫子教陣,戮逮宮嬪,著武舉訓練第二十六。推轂而授,將則尸之。負重致遠,馬則宜之。行營止衛,車則持之,著任將馬政車戰第二十七。堅壁設堠,羅置碁藩,外扞四夷,內安元元,著邊兵第二十八,邊防第二十九。漢文帝有言:長城以北,引弓之民,匈奴主之。長城以南,冠帶之國,朕亦制之,著馭夷自三十至三十二。夷患肩背,盜,腹心也。咎生饑寒而長吏不恤,困迫無聊而敲推不止也,著弭盜第三十三。凡百餘萬言終焉。”自序曰:“大略以諸史志為宗,而自漢以上,史未備者,則冠之以周禮,自漢以下諸史有彼此不一者,則參之以通典、通志、通考及考索諸書。至昭代國史,有不盡詳者,則採之以《典彙》《通紀》史料,《吾學》《圖書》《函史》及奏疏、館課、文集等書,要使觀者一覽無遺,讀者旬月可畢。”自識凡例曰:“當官典故,研考在於事詳。經生鉛槧,誦讀貴乎辭勝。故是篇事類壁合,文采星羅,至若統其本末,則總加發明,中繫污隆,則微增斷案。議論與敘事兼收,原始並要終畢貫。非敢云成家言,庶幾異乎餖飣。”案:本書述周禮、漢制,如行雲流水,至於唐宋則未能取裁,至於國朝,備陳章奏而已。任將篇則取兵書及左傳事論之。續四庫史756-757,經濟,制度,文章。
附《蒼崖子》:《大氣篇》謂“太初始判,有高卑之實,無天地之名,有靈蠢之質,無人禽之號,時有昏曉無春秋,人有死生無貴賤。逮聖人出,設晷儀天而五行蕃,分律步日而四時錯。”案:以為無名無別者,道家者流。以為聖人儀天,則讖緯者流。謂“天地人物皆儲氣生”“其為用也,如當罏鼓扇,風從火出,鎔金為爵,質在氣中,故物有成虧,氣無聚散。”案:此似駁道學氣有聚散之說。謂“自我觀之,天地且無宿名,道德何自攡象?盤古開天,非由理付。庖犧畫卦,不假師傅。然則禪有種之生成,經大共之情緣,又寧待稟道畜德而始智耶?有形者自庇其形,有愛者自護其愛,有求者自遂其求,有困者自濟其困。庇形則謂禮,護愛則謂仁,遂求則謂智,濟困則謂義,公而守之則謂信,合而持之則謂道德。故鵲知圖居,蜂知定主,蛛布網以資生,雁設奴而防身,辭禍者斷尾,避搏者多窟,他如子母之愛,夫婦之好,無微不載。然則亦豈有聖人設施之乎?”此取老氏道德仁義之薄,而反證仁義禮智信為自然也。又謂“道義歸周孔,然無周孔,人不皆性塞。”“利不古借,業不今留,隨時無窮,與日俱生。”《裁理篇》謂“故小民身家之謀,帝王衍而措之為經為制,匹夫口腹之欲,聖賢美而號之曰仁曰義。後世沿歷而失其本,於是經制足以戕身家,仁義轉以錮口腹,不知周浹乎五綦之具,藩飾乎四大之緣。則情之至私者,理處其公。愛之所獨者,分連乎共。人試於此拈取,則楊墨兩無所用其公私,禽蹠兩無所施其仁暴,又奚假經制仁義,嘐嘐為戕賊嚆矢哉?”“目耳口體,各以其好見質於物,聖人因而裁之,以托乎禮義道德之用。會有一絕,則愛寡而情狼,累淨而見窒,雖有玄黃黼簋,彼亦安所用之?故窮生者廉恥無所惜,鮮賴者刑罰不能威。然則惟其有欲,故可以惡匡之。惟其有私,故可以忌動之。理之所托,以其欲深。公之所顯,以其私結。自古聖賢道德之權,皆憑情附欲以壽其制御。後知學道者,不思酬其功,昌其利,乃反欲槁滅閉牿之以陽尊聖賢,是何異懷寶而乞人之哺也?亦負功於情欲多矣。”“仲尼不能舍其季而飽他家之孟。此雖在其至私,實理之公者也。雖在其至暱,實情之真者也。恩遇因之,等殺列矣。”“故才大而乏護惜之意者,不可與乘機。守貞而無等差之分者,不足以托政。”“曰:寧遂無無私之公,無欲之仁乎?曰:釋老莊是已。齊物玄同,非公乎?祝髮辭家,非仁乎?然君父等於萍梗,則公而忍;身家賤於土木,則仁而刻。故外道以情欲為累,而儒者以善用情欲為緣。”存目子94,經濟,史事,文章。
《陳太史子史經濟言》
太史諱子壯,字集生,南海人,萬曆己未進士,官至禮部侍郎晉尚書,陸沉殉難。有天啟己丑自序。纂例曰:“一、是集俱摘名賢石畫關廟廊經術者彙入纂。若夫騷人墨士,吟詠適志,非當世急務,俱不竄入。一、是集詞不必藻繪,意不必驚奇,止取實用,箴砭空虛。一、是集全錄者少,刪節者多。大抵無取炫觀一時,惟蘄裨益當世。”“是集成,客曰:得毋字比句櫛,借他人齒牙,潤經生喉吻,獨不有心上經綸,而屑屑事此,不亦迂乎?余曰:唯唯否否,天下事皆吾人事,聖賢言皆吾人言。人不能言聖賢言,安能事天下事?余非敢以經生期天下士也。”纂集書目:“管子、韓子、晏子、老子、莊子、荀子、商子、孫子、鬻子、墨子、文中子、關尹子、抱朴子、孔叢子、淮南子、董子繁露、劉向說苑、韓詩外傳、諸子類語、呂覽、齊丘、史記、左傳、國語、國策、家語、毛詩序、越絕書、文獻通考、名臣奏疏、荀悅申鑒、漢書、鹽鐵論、晉書、唐書、韓退之文集、陸宣公奏議、歐陽脩文集、三蘇文範、張無垢橫浦集、朱熹語錄、真西山集。”篇目:君心、君德、君道、勤政、聽諫、侈戒、戒獵、審幾、審治、法令、重農、藉田、臣道、任大臣、任官、史職、舉士、學校、養老、儲教、詩樂、禮讓、祀典、災異、治河、愛養、錢幣、國勢、邊防、邊儲、軍政、慎謀、任將、戰守、屯田、理財、征斂、慎刑、賞罰、權寵、宦寺、后妃、朋黨、抑奸、貨賂、封建、士才守、紀綱風俗、雜紀,共十二卷。引古今文章,有眉批。存目子205,經濟,章奏,引文。
《昭代經濟言》
陳太史。十四卷,載名臣章奏,以年代先後,無所分類。陳鼎新序:“我國家崇尚儒術,功業炳弈前代,如宋如方如楊如商如李如王,諸巨公者,封事所陳,書牘所載,石渠、天祿之所藏,野史、稗編之所記,未易更僕。獨明卿太史,以奇賞行世,而豎儒眼界稍開。”所選如吳沈《孔子封王辨》,方希直《後正統論》,周文襄《與行在戶部諸公書》,則不唯實學,義理亦用心焉。基本古籍庫。經濟,章奏,引文。
《古今議論參》
五十五卷,林德謀撰,崇禎刻本。董應舉序曰:“國家以經義造士,而繼之後場,以觀其博古通今之實學,將有以用之也。”“予少時見先輩業舉者,多從六經子史通貫融液而出,所對策問皆核實無浮語。”“有超然好古如采公者,觀其所纂《古今議論參》,頗採少宰策學,而本之六經諸史,名賢奏議,旁及近代諸集。”其總類曰:天官、輿地、國本(王、后、太子)、國勢(歷代強弱、宗封、兵柄、大臣、外戚、權奸、佞倖、宦官、夷狄、盜賊)、經籍、職官。凡引漢宋、時彥如黃石齋、倪元璐、陳建、袁黃之文章,後略總結。如《論日月》取沈括,《月受日光》取朱子,《春秋論》取范武子,《論宰相》取蘇子由,《會計論》取鄭伯謙,《錢楮論》取張天如,《禘祫議》取韓退之。禁燬集20、21,經濟,章奏,案語。
《函史》
鄧元錫,字汝極,號潛谷,新城縣城南津人。首卷殘缺。《函史上編》,李二曲曰:“凡四十册,約二十一史而成之者也。學者讀編年之後,固宜讀史以盡其詳。然歷代正史,簡帙浩繁,難以徧覽,惟此編提綱挈微,誠史學之要刪也,宜留意焉。”《函史下編》,李二曲曰:“上自天官曆法,下自賦役漕屯,援古證今,靡不折衷,經世者之所不能外也。”提要曰:“是編蓋仿鄭樵《通志》而作,上編即其《紀傳》,下編即其《二十略》也。然樵之《紀傳》病於因,故體例各隨舊史,不能畫一;其《二十略》病於創,故多誇大不根之論。元錫是編則又《紀傳》病於太創,諸《志》病於太因。如《紀傳》分立多名,以古初至商為《表》;自周以下,正統謂之《紀》,偏霸列國謂之《志》,後妃謂之《內紀》,宰相謂之《謨》,儒者謂之《述》,大儒謂之《訓》;尊如孔子,則別名曰《表》;次則西漢經學及王通則並稱《訓》,餘則總名曰《列傳》。《列傳》之中,又分《大臣》、《貞臣》、《良臣》、《爭臣》、《忠節》、《名將》、《循吏》、《獨行》諸子目。又以《經學》、《行義》、《文學》、《篤行》、《道學》、《儒學》、《循良》各別立一傳,分附歷代之末。以《隱逸》、《方技》、《貨殖》、《列女》各合立一傳,總附全編之末。已為糅雜。至《物性》一志,或歸之《下編》之中,尚為有例。而綴於《上編》,與人並列。”《下編》凡《天官書》、《方域志》、《人官考》、《時令記》、《歷數志》、《災祥考》、《土田志》、《賦役書》、《漕河志》、《封建志》、《任官考》、《學校志》、《經籍志》、《禮儀志》、《樂律考》、《財賄考》、《刑法志》、《兵制考》、《邊防書》、《四夷考》、《異教考》二十一門。整合史料,章後有論。作者另有《五經編繹》二十六卷。存目史25-28,經濟,史事,案語。
《稗史彙編》
王圻,字元翰,號洪洲,上海人,嘉靖進士,官至御史。一百七十五卷,序曰:“其文出於四史,藏諸金匱石室,則尊而名之曰正。出於山臞巷叟之說,迂踈放誕,真虛靡測,則絀而名之曰稗。稗之猶言小也。然有正而為稗之流,亦有稗而為正之助者。子長、孟堅為萬世史家冠冕,然若相如之竊貲、江都之中冓,疑史家所不道,而遷、固俱津津乎詳哉。其言之,則史遂為稗之濫觴。吳羌之不詘於新,侯馥之不詘於成,真夷齊之儔,而史皆失其人,顧見於地志及吳興掌故,則雖稗官,實正史之羽翼也。”分天文門、時令門、地理門、人物門、倫敘門、伎術門(如農家、醫家)、方外門、身體門、國憲門、職官門、仕進門、人事門、文史門、詩話門、宮室門、飲食門、衣服門、祠祭門、器用門、珍寶門、音樂門、花木門、禽獸門、鱗介門、征兆門、禍福門、災祥門、志異門。所集皆補正史,或國朝故事,或性禮格致之功,文多自作,或受之讖緯,或由來道學,或論故事。如論鼂錯鬻爵非賣官,所鬻者虛,歸利於上。鬻官者實,歸利於下。鬻官始文帝、武帝。論國朝之制,是有議論,如宗親當許科舉,通政司不可開拆之類。引文或先標出處,或文末小註。然曰稗史,則乏紀綱,僅以標題說典故而已,洪鋼大法繼之瑣瑣之事。其文史門,則多書評,鮮考證。存目子139-142,經濟,史事,文章。
《右編》
唐荊川。四十卷。分類:治總、君、相、將、后、儲、宗(封國)、主(公主)、戚、宦、倖、姦、亂、鎮、夷、吏、戶、禮、兵、刑、工。存目史70、71,經濟,章奏,引文。
附:《右編補》姚文蔚。萬曆刻本。
《左編》
唐荊川,類目與《右編》同,而記人。存目史133-137,經濟,史事,引文。
《名臣經濟錄》
黄訓,歙縣人,嘉靖進士,官至副都御史。提要:“是書輯洪武至嘉靖九朝名臣經世之言,中闕建文一朝,以革除諱之也。分十門,凡開國一卷,保治十卷,内閣四卷,吏部四卷,戶部五卷,禮部七卷,兵部十三卷,刑部三卷,工部五卷,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共一卷。每門各有子目。開國、保治二門以時代為序。吏禮兵工四部各以所屬四司分四類。戶部分圖志、田土、賦役、給賜、黄冊、屯田、婚姻、糧運、禄俸、鹽法、茶法、課程、賑恤十三類。刑部分律例、論奏、題奏、雜論四類。以二部諸司皆以省分,無專掌一事者也。内閣無子目,百司之總,無不該也。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亦無子目,篇帙寡也。”四庫有。
《皇明疏鈔》
孫旬,字若穆,號滸西,山東萊陽人。七十卷,萬曆刻本。分類:君道、聖學、祖法、儲貳、宗藩、好尚、巡幸、玩賞、命令、貢獻、爵賞、修省、弼違、釐正、國是、時政、援直、禮臣、用人、財用、賦計、徵榷、漕運、輿圖、荒政、禮儀、曆律、學校、風俗、武備、邊防、征討、彌盜、江防、馬政、屯田、刑獄、河渠、風紀、忠節、近幸、權姦,無議論。禁燬補編18、19,續四庫463、464,經濟,章奏,引文。
《皇明奏疏類鈔》
汪少泉輯,孫維城等重輯,明萬曆十六年刻本,共三十二輯。所輯多為景泰、弘治、正德、嘉靖、隆慶間撰寫之奏疏,含君道、聖學、法祖、儲武、宗藩、宮闈、巡遊、命令、差遣、好尚、修省、弼違、時政、貢獻、厘弊、國是、風紀、舉劾、援直、優禮、儀禮、爵諡、風俗、綱常、忠孝、財計、民隱、輿圖、江防、邊事、征討、武備、河渠、漕運、通商、茶馬、曆律、刑獄、枉抑、近幸、權奸等四十一類。禁燬補編19-21,未見。
《皇明疏議輯略》
張瀚。三十七卷,嘉靖三十年刻本。提要:“是書乃瀚官大名知府時,督學御史阮鶚以世所行《名臣經濟錄》、《名臣奏議》二書去取猥雜,因屬瀚別加刪補,以成此本。略仿《宋名臣奏議》之例,分《君道》、《聖學》、《修省》、《厘正》、《納諫》、《史職》、《銓選》、《考課》、《財計》、《賦役》、《征榷》、《漕運》、《荒政》、《禮儀》、《律曆》、《陵廟》、《祀典》、《制科》、《學校》、《武備》、《征伐》、《撫治》、《馬政》、《禦邊》、《議獄》、《屯田》、《河渠》、《營繕》、《風紀》、《糾劾》三十門。”案:奏議、文集皆用之,無發明。存目史71、72,經濟,章奏,引文。
《皇明嘉隆疏鈔》
張鹵,字召和,儀封人,嘉靖進士,官至右副都禦史,調南京太常寺卿。二十二卷,萬曆刻本。凡例曰:“門類先朝廷後庶事,略仿《經濟錄》及《疏議輯略》例。”抬頭格式皆保留。存目史72、73,經濟,章奏,引文。
《皇明兩朝疏鈔》
顧爾行,歸安人,萬曆進士,官大名推官。萬曆六年刻本。兩朝者,嘉隆也。姜繼魯序曰:“荀子曰: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是俗儒也。余始不信,乃今知之。夫古今推知言者,莫如孔子。孔子序次詩書,如周召畢散之屬,宏言崇義,班班詳矣。而芮伯、家父諸詩,為憤時政作也,每篇之中,三致意焉。夫孔子於周,何勤勤哉?豈非以時之所趨,政之所宜,周召諸人之敷陳,往往能當於用,而古昔可勿論耶?”“苟一切糟魄往訓,磬欬陳迹,而不關于時宜,世且土苴視之,國家亦何賴焉?故曰:法後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薄,以今持古,以一持萬,今時之大儒,世治之所必賴者也。”無抬頭,無議論。存目史73、74,經濟,章奏,引文。
《皇明留臺奏議》
李雲鵠、黃羽父序曰:“御史臺之糾繩,莫大於章疏。章疏之於憲度,猶輔車也。憲度有更張,而章疏在,尤愛禮者所不忍廢滅也。”提要:“朱吾弼、李雲鵠、蕭如松、孫居相同編。取正、嘉、隆、萬間南京御史所上奏疏,分二十門。所載諸疏,四人自撰者為多。露才揚己,蓋所不免焉。吾弼有《朱子奏議》,已著錄。雲鵠字黃羽,內鄉人,萬曆壬辰進士。如松字鶴侶,內江人。居相字伯輔,沁水人。並萬曆壬辰進士。時皆官南京禦史,故與吾弼同輯是編也。”二十卷,萬曆三十三年刻本。存目史74、75,經濟,章奏,引文。
《古奏疏》
黃汝亨,字貞父,仁和人,萬曆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僉事,轉布政司參議。萬曆二十九年刻本。輯秦漢唐宋之文,無分類,文後略案語,有眉批。存目史75,經濟,章奏,引文。
《萬曆疏鈔》
吳亮,字采于,時任巡按宣大監察御史。五十卷,萬曆三十七年刻本。有錢一本、顧憲成序,選刻姓氏下曰:“以東林人選東林人疏,乃是一家之私言,非天下之公論。或謂其中亦有不東林者謂何?曰:選其與己合者。”禁燬史58-60,經濟,章奏,引文。
《牧津》
祁承爜。四十四卷,天啟四年刻本。李宗延序曰:“蓋學術、吏治,原相表裏。”“冠以經濟,而終以儒治,其意蓋謂真儒必通乎經濟。”分類:經濟、消弭、匡定、節義、當機、惠愛、化導、勤職、集事、政才、政術、真誠、清德、砥躬、風力、守正、嚴肅、敦厚、忠信、明決、得情、察奸、矜慎、平恕、執持、識見、崇體、任人、治賦、救荒、詰盜、儒治。紀傳,有案語。存目史261,經濟,史事,案語。
《續文獻通考》
王圻。二百五十四卷。除補入宋末遼金元事以外,凡例曰:“一、水利乃國家大政,而水利之最鉅者,在北莫如黃河,在南莫如震澤。前考皆未備,今別述黃河、太湖二考,附水利田之後。”“因作河渠考附黃河太湖考之後。”“一、忠孝節義,綱常所關,史家亦往往為立傳而舊考未載,余別創節義一目,附學校考之後。”“一、書院義塾,原考不載,此乃道學淵源所係,故增附學校考之末。”“一、氏族有志,古人用以別生分類,寔維世大端也。舊考未載,今摭取經史諸書及尚古類氏等書,作氏族考以附封建考之末。”“一、六書之制,前代列于學官,專置博士,蓋以察官方而稽民治,不可一日弗講,故摭拾群籍,作六書考,附經籍考後,以補貴與氏之未備。”“一、謚法肈自成周,迄于累代遵行罔缺,蓋定褒貶于身後,垂勸戒于方來,亦國家至鉅典也。前考未及,今搜輯遺書,作謚法考附王禮考末。”“一、舊考止載漕運,而海運一事,紀述未詳,今察歷代沿革始末,彙成一帙,附漕運之後。”“一、道統有關于世教大矣。前考未載,而後有述者,在上則止于堯舜禹湯文武,在下則以宋儒直接漢代諸儒,而漢唐以降全無及焉。然或為表章於上以興起斯文,或為講論於下以駁正同異,則漢唐君臣似亦未可盡泯。余因作道統考,以附帝系考之後。”“增創仙釋一目附四裔考之末。”二百五十四卷,萬曆三十一年刻本。存目子185-189,經濟,史事,文章。
《古今好議論》
呂一經,字子傳,號非庵,吳縣人,崇禎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副使。十卷。馬鳴霆序:“彙平日偏記小部一切諸子百家,上自秦漢,以迄吾明。矚其敘事立論,凡與六經互相發明者,悉欵核而句櫛之,悉錄以參質互證,而採其議論,列為若干類。若干則可列為經學、經濟二篇。微而身心性命,顯而帝治皇猷,而君臣事使,折而兵農錢穀,司徒司空,太僕九邊,區畫盈縮之額,並水利屯田,河渠漕運,鹽鐵措置之宜,極古今來之大政事,無不鉤摭傳乘,劄記,區別群分,以所銓次,而總括之以議論。覺經術、經世之大略備具矣。蓋世代相閱,開闔循環,惟此寔理寔事之種子,炳於六經,萬古常鮮,而支分泒別於傳乘誌林,往往有博極萬卷,閡於一貫。”某人(殘缺失名)序曰:“漢儒以下,迄於本朝名公鉅篇,多所載入,而又刪蕪鉥穢,提要纂玄。”存目子部221,經濟,章奏,引文。
《群書典彙》
黃石齋評輯。十四卷。余元熹序曰:“今國家之患,莫大乎不群。見于朝右則為水火,見于士習則為門戶,見于兵民則為貧寡,見于學術則謂脊枵。”凡例曰:“五經為治世之文。”“斯篇則取以冠首。至于周禮一書,治道之大端存焉,尤多備錄。以及三傳、儀禮、爾雅、孝經,咸加博採,而經學匯其全矣。”“五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經以載道,史以志事。”“一、先秦兩漢,去古未遠,體裁宏朗,氣味醇厚,足供學者糗粻,故茲編備錄焉。一、六朝漸于繪矣”“唐宋之文,雅檀峻潔,尤長氣埶,然而多發少蓄,識者不無古意漸薄之慮。”“編類凡十四卷,天地、君道、治道、治法、臣道、品行、典制、政賦、兵戎、學術、經史、道德、人道、物理,此其大綱也。”禁燬子12、13,經濟,義理,引文。
《博物典彙》
黃石齋,分天文、曆象、禮制、樂制、鍾律、朝廷禮、群禮、郊祀、宗廟、群祀、釋奠、物用、都邑、城闕、潮汐、王霸、文質、正朔、德運、災祥、戒欲、孝睦、后妃、儲貳、戚畹、宦官、正治、馭臣、建官、宰執、侍從、臺諫、封建、藩省、郡縣、學校、選舉、銓選、考課、推舉、謚法、田制、水利、賦稅、土貢、戶口、役法、理財、鹽法、茶法、雜榷、荒政、市糴、錢幣、漕運、河道、屯田、兵制、兵道、兵書、兵柄、將帥、馬政、教兵、陣法、刑制、遏盜、馭戎、九邊、四夷。如理財篇,於周禮特詳,且作專論,於漢唐皆簡,但錄官職之初,無論離合盛衰。鹽法則引禹貢、管子,於國朝特詳。征商徒具周禮、漢初。見此書經術該備,於博物則點到為止,不可深求也。續四庫子1246,博物,史事,文章。
《八編經世類纂》
陳仁錫。八編者,丘瓊山《大學衍義補》,荊川《史傳左編》《右編》《稗編》,馮琢菴《經濟類編》,章本清《圖書編》,馮《經世實用編》是也。二百八十五卷,圖二卷,六經圖六卷。自序曰:“首六經,終亂治。六經治未亂。蠱,元亨而天下治。以六經治其亂,而亂可常治也。”“諸編首《衍義補》何也?其書主齊治均平,極聖工化,生逢堯舜之君,此本朝第一封事也。諸編皆有意籌當世之務。”“大都西漢而上錄文辭,東漢而下采謀畫,旁及他書,補以圖說。大哉六經,勗哉臣子,無以獨至之孤行誤天下蒼生。”續四庫子1240-1246,經濟,義理,引文。
《皇明名臣經濟錄》
張九德。十八卷。分開國、保治,及六部,輯奏章,無議論。嘉靖二十八年刻本。禁燬史9,經濟,章奏,引文。
《經濟類編》
馮琦,字琢菴,臨朐人,萬曆進士,官至禮部尚書。一百卷。提要:“是編為琦手錄之稿,麤分門類。琦沒之後,其弟瑗與其門人周家棟、吳光義,稍為排纂,且刪其重複,定為帝王、政治、儲宫、宫掖、臣、諫諍、銓衡、財賦、禮儀、樂、文學、武功、邊塞、刑法、工虞、天、地、人倫、人品、人事、道術、物、雜言,二十三類。大致與冊府元龜互相出入。但冊府元龜惟隸事迹,此則兼採文章。冊府元龜惟以史傳為據,此則諸子百家靡所不採,其體例少異耳。”四庫收。經濟,章奏,引文。
《皇明經濟文錄》
萬表。四十一卷。嘉靖刻本。分開國、保治、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南北直隸,十三布政司、九邊。集奏章及文集而成,無評論。禁燬集18、19,經濟,章奏,引文。
《國朝名公經濟文鈔》
張文炎,字惟謙,武林人。十一卷。萬曆十五年刻本。茅坤序:“張生惟謙,所嘗抗志石畫,謂宗藩也,北虜也,河槽也,三者國家倚注,得失最亟。”鈔引曰:“余嘗翻閱簡書,尋繹籌算,竊嘆其為經濟至言,妄謂於心有同然也。於是輯而錄之,既而推廣,凡有關於國計民生,鑒鑒可行者,皆采入錄中間,又加研擇而一切泛且略者不與焉。”此三類後,則天文類、地理類、官制類、禮制類、財計類、兵馬類、刑法類。皆采章奏文章,無議論。存目集347,經濟,章奏,引文。
《皇明經濟文集》
陳其愫,字素心,餘杭人。二十七卷,天啟七年刻本。分類:聖學、儲宮、宗藩、官制、財計、漕輓、天文、地理、禮制、樂律、兵政、河渠、海防、九邊、四夷。取皇朝先儒所論,無發明。存目集369,經濟,章奏,引文。
《圖書編》
章潢,字本清,南昌人。提要:“是編取左圖右書之意,凡諸書有圖可考者,皆彚輯而為之說。一卷至十五卷為經義,十六卷至二十八卷為象緯歷算,二十九卷至六十七卷為地理,六十八卷至一百二十五卷為人道,一百二十六卷為易象類編,一百二十七卷為學詩多識。於例當入經義中,而别綴於末。”本書標題下皆自作文總敘,間以引經史或前賢。如周禮多用前賢注本。四庫收。經濟,史事,文章。
《經世實用編》
馮應京。王國楠序曰:“經世以道,衛道以經。經者,天之象緯,人之絲綸,皆華也,而體一實。體即乾,乾即元亨利貞,實可育,實可長,實可肅殺而收藏,乃所謂經也。吐此經者遺世,雜此經者卑世,斁此經者亂世,竊此經者惑世。”“大都稟祖訓為律令,挽近沿革附之末,張紫陽旗鼓,匪直討掌故,實訂治統道統而翕于一也。”目錄:御製心法九章、皇明祖訓、親賢、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薦舉辟召論、取士議、薦辟人物、久任超遷論、任官議、外任、務農講武論、重農考、經武考、任人、導和、正學育才論、禮學、樂學、射學、御學、書學、數學、諸儒語錄、正學考。每條先自議論,論列國朝實跡,然後引文。存目史267,经济,史事,文章。
《皇朝經世文編》
陳子龍,初名陳介,字人中,改字臥子,松江華亭人。五百八卷,是書依時序編纂章奏而成,巨細靡遺。經濟,章奏,引文。
《大政管窺》
清鈔本,不著輯者,蓋明儒所著。分官制、大臣、侍從、經筵、翰苑、館閣、臺諫、守令、爵祿、銓選、選舉、薦舉、考課、用人,共七卷。自作文述周禮,漢唐宋及國朝制度,隨文論之。存目子226,經濟,制度,文章。
《國憲家猷》
王大可,字元簡,南京錦衣衛人,嘉靖進士,官至台州府知府。五十六卷,萬曆十年刻本。分十四部,曰憲典,曰象緯,曰禨祥,曰輿圖,曰事理,曰文史,曰醫藥,曰滑稽,曰方技,曰詭異,曰權術,曰雅適,曰遺事,曰大統。就史事及前人文章整合之,議論之。存目子183,經濟,史事,文章。
博物、類書:
《事物考》
王三聘,字夢莘,號兩曲,明興仁里人。八卷,嘉靖年刻。趙忻序曰:“作者之志,凡以明道也。道寓於物,物見於事。本諸一身,達之天下皆是也。”“夫惟其事物之紛紜畔散不屬,而學之日見荒蕪轉困勞甚。故孔門弟子以格致之說為大學要領,務張而明之,令有門戶可從入也。王氏宗孔氏,並諸儒書,但開卷必旁引廣搜,尋名取義,凡有關涉,窮宇宙間,無細大,咸能辨之,卒成篇釋,誠博物君子也。”其目:天文、地理、時令、人事、婚禮、喪禮、公式、文事、藝術、國制、官典、國用、國瑞、珍寶、鑾駕、爵祿、官職、禮儀、樂器、學科、武備、冠服、宮室、器用、飲食、名義、法律、道釋。多引先儒語,如天,用朱子。日月,用唐孔氏。星辰,用說文。風雷,用橫渠張子。霜露,用大戴禮。霰雹,引洪範五行傳。引文漢宋兼采,亦無分辨。如宋儒多說理,於格物也善。漢儒舉其一端,王氏亦無補苴。如“陰陽,春秋內事曰:伏羲氏定天地,分陰陽。”案:此誠漢時說也,然於陰陽實無所皆。如“地,朱子曰:天開於子,又一萬八百年至丑而地始闢。”天,亦引朱子引邵子說,亦言數術之始而已,何不引釋名?“石,物理論:土精為石。石,氣之核也。云云,抱朴子曰:燒泥為瓦,燔木為炭,蜂巢為蠟,水沫為石,皆柔脆變為堅剛。”案:此引晉人書允當,引抱朴子則漫衍。作者著有《五經集錄》《小學集注》《性理字訓》《字學大全》《子史節錄》《周至縣誌》《禹貢注解》等書。存目子222,博物,引文。
《三才圖會》
王圻,一百六卷,萬曆三十七年刻本。分天文、地理、人物、時令、宮室、器用、身體、衣服、人事、儀制、珍寶、文史、鳥獸、草木。存目子190-192,博物,圖像,文章。
《事言要玄》
陳懋學,字希賢,福唐人,萬曆舉人,官兵馬司指揮。萬曆四十六年刻本。天集三卷,地集八卷,人集十四卷,事集四卷,物集三卷。凡例曰:“十三經,學者章習句誦,引用何須?唐宋集中有及庸孟者,以未列於學宮也。惟爾雅簡奧,句為一事,郭所未詳者弗錄,餘盡錄之。三傳考古,先資類錄之。佛乘道笈仙誥,可備博涉,分錄之。”蓋錄經史百家言,地理則從《一統志》,有小字校勘考訂及評論。存目子202、203,博物,案語。
《唐類函》
俞安期,初名策,字公臨,後改今名,字羨長,萬曆末布衣。二百卷,提要曰:“取唐人類書,刪除重複,匯為一函,分四十三部。每部皆列《藝文類聚》於前,而《初學記》、《北堂書鈔》、《六帖》次之。取材不濫,於諸類書中為近古。惟時令兼取韓鄂《歲華紀麗》,未免非前四書之倫。又事關政典者既剟,取杜佑《通典》補之”。分天部、歲時部、地部、帝王部、后妃部、儲宮部、帝戚部、設官部、關市部、封爵部、政術部、禮儀部、樂部、文學部、武功部、邊塞部、人部、釋部、道部、靈異部、方術部、巧藝部、京邑部、州郡部、居處部、產業部(井田、買賣田、商賈、百工、冶、陶之類)、火部、珍寶部、布帛部、儀飾部、服飾部、器物部、食物部、五穀部、藥蔡部、果部、草部、木部、鳥部、獸部、鱗介部、蟲豸部。先引古昔之言,然後列相關詞條而小注之。又有事對、詩、賦、贊、表等題材之別,總之偏好文藻耳。存目子207-210,博物,條目,引文。
《劉氏鴻書》
劉仲達,字九逵,宣城人。一百八卷。總類曰:天文、地理、歲時、世系、三教、五倫、人事、人品、職官、文史、身體、宮室、飲食、衣帛、珍寶、器用、音樂、方術、花木、鳥獸、鱗介、昆蟲、錄異、紀厖。博輯史乘類書筆記而來皆小註出處,無議論。存目子214、215,博物,條目,引文。
《菉斐堂子史彙纂》
馮廷章,字子建,常熟人。二十四卷。凡例:“是編多周秦兩漢之書,其次則魏晉,再次則六朝。若唐則所掇頗少,而宋則更寥寥矣。元金不過一二條。蓋以風會愈流愈弱,而高奇雄古之章,博奧精深之撰,晚近不可多得。加之訓詁之氣,流入詞壇,不無書卷日繁,高情日削,至以胡入華,更非後代之龜鑒。故筆墨所屆,自有意存乎其間。”“諸書中,如連山、歸藏、石經、歐陽、大小夏侯、伏生、韓嬰、周禮、樂書、孝經、家語、爾雅、石鼓文等書,非不各各奇妙,但以經類,未及纂入子史中。”分類:天道、天文、地道、地利、人道、君道、臣道、性理、學術、治道、朝廟、人民、賢能、官僚、土田、學校。文章、禮制、樂律、財用、兵戎、刑法、工制、虜寇。存目子225,博物,引文。
《潛確居類書》
陳仁錫,字明卿,號芝臺,長洲人,天啟二年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一百二十卷。自序曰:“先君子見予沉沉讀書,戒之曰:勿迂儒,勿腐儒,經術以經世。”檃旨曰:“茲承庭訓之餘,與舅氏綜覽古今,分曹部署,去取揆之經術云。”“《唐類函》一書,實為該贍,顧事迄楊隋,難稱觀止。茲刻遠規羲昊,近逮皇明。”所取多讖緯、漢時經說,歷代經注,諸子二教,史集方志。分玄象、歲時、區宇、人倫、方外、藝習(禮樂射御書數及技術如卜筮象棋)、稟受、遭遇、交與、服御、飲啖、藝植、飛躍。禁燬子13-16,博物,條目,引文。
《天中記》
陳耀文,字晦伯,確山人,萬曆進士,官至按察使副使,有《經典稽疑》二卷,輯漢唐經說。六十卷。提要:“此書援引繁富,而皆能一一著所由來,於體裁較善。惟所著書名或在條首,或在條末。”“其自九流毖緯,以逮僻典遺聞,廣事蒐羅,實可為博聞多識之助。且每條下間附案語,如玉篇廣韻之解誕字為生,水經注之以苗茨堂為茅茨堂,世說注以錢唐為錢塘,唐逸史之紀孫思邈年代舛錯,新唐書之載安祿山死日乖互,皆為抉摘其失。其向來類家之相沿訛謬者,如合璧事類以狄兼謩為魏謩,錦繡萬花谷以浮圖泓為一行,事文類聚以劉溉為到溉,萬卷菁華以晉建元元年為漢武帝,孔氏六帖以三陽宫為逭暑宫,凡若此者,於隸事之中兼資考據,其典核尤諸家所未及。范守已著《曲洧新聞》,以是書鶴門無浮丘翁、王子晉、丁令威、徐亞卿四事,浦門無青浦、黄浦等水,頗譏其漏,不知卷帙既富,徵事偶疎,原所不保。至於川名澤號,更僕難窮,又安可以一二小水失於登載,遽訾其採摭之不廣乎?其稱《天中記》者,以耀文所居近天中山故也。”四庫收。博物,條目,引文。
《廣博物志》
董斯張,字遐周,烏程人,國子監生。提要曰:“此書名,為廣張華博物志而作。其實分門隸事,名目瑣碎,頗近後世類家,與博物志原例不甚相合。書中分大目二十有二,子目一百六十有七,所載始於三墳,迄於隋代,詳畧互見,未能首尾賅貫。其徵引諸書,皆標列原名,綴於每條之末,體例較善。”“至若孔疏鄭箋,牽連滿幅,道經釋典,採録盈篇,愛博貪多,尤傷枝蔓,然其蒐羅既富,唐以前之遺文墜簡,裒聚良多。”四庫收。博物,條目,引文。
《山堂肆考》
彭大翼,字雲舉,又字一鶴,揚州人。凌儒序:“是書自十三經、二十一史、三墳、二酉、四部、九流,以及百家,悉囊括刃解。”凡例:“分宫商角徵羽五集,因舊制也。上而天時地理之全,下及羽毛鱗甲之屬,合二百四十卷。”宫集:天文、時令、地理、君道、帝屬、臣職。商集:臣職、仕進、科第、學校、政事、親屬。角集:親屬、人品、形貌、性行、文學、字學、諡法、人事、誕育、民業。徵集:釋教、道教、神祇、僊教、鬼怪、曲禮、音樂、技藝、宫室、器用、珍寶、幣帛、衣服、飲食。羽集:飲食、百穀、蔬菜、花品、草卉、果品、樹木、羽蟲、毛蟲、鱗蟲、甲蟲、昆蟲、補遺。四庫收,博物,條目,引文。
《荊川稗編》
唐順之,一百二十卷。提要:“是編義例畧仿章如愚《山堂考索》,薈萃羣言,區分類聚,其大旨欲使萬事萬物畢貫通於一書,故鉅細兼陳,門目浩博,始之以六經,終之以六官。六經所不能盡,則條次以九流諸家之學術,凡為類二十有七六。官所不能盡,則賅括以歷代之史傅,凡為類二十有五。其門人左烝先為之考校付梓,烝没而書多殘闕。茅一相復加釐正刋行,所引書名人名原本錯互不合者,一相亦為訂正。”是書通篇引古人文章,少有案語。四庫收。博物,章奏,引用。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冯达文】儒家思想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
【下一篇】【儒家邮报】第317期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