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兵 著《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出版暨后记

栏目:
发布时间:2019-07-25 22:59:27
标签:《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冯兵
冯兵

作者简介:冯兵,男,西元1975年生,重庆奉节人,厦门大学哲学博士。现华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等。

冯兵 著《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出版暨后记

 

 

书名:《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

作者:冯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4-01

 

内容简介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一书从礼、理会通的角度,将经学研究、哲学研究与思想史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礼乐哲学”“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等新的学术概念,从礼乐形上学、价值论、实践观三个方面对朱子礼学的哲学体系做了较为系统的诠释与建构。该书认为,礼学与理学是朱熹思想王国的两大支柱,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令朱熹的思想既有精密深邃的形上学建构,也有确凿可信的工夫论依据,从而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该书除了“导论”部分之外,共计七章。第一、二章分别对“礼乐哲学”“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等概念做了阐释,并大致介绍了朱熹礼乐哲学思想得以产生的思想与学术背景。第三、四、五章是全书的主体部分,以礼、理结合为理论基础,以理气二元结构为分析框架,分别从形上学、价值论、实践观三个维度对朱熹礼乐哲学思想展开了论述。第六章则从礼乐经典诠释及义理建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七章简要介绍了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作者简介

 

冯兵,男,1975年生,重庆奉节人,哲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侨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孔孟学刊》执行主编,中国朱子学会理事、闽学会理事,厦门工学院国学院兼职教授。主要从事儒家礼乐哲学、朱子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出版专著《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研究》以及《生活哲学研究》(合著)等,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学术月刊》《中国哲学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曾获得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福建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学术奖项,并入选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目录

 

导 论


  一 选题缘起

  二 礼乐经学的发展概况

  三 朱熹的礼乐著述概况


第一章 礼乐与“礼乐哲学”


  第一节 礼乐的起源

  第二节 礼乐的人文升华

  第三节 “礼乐哲学”的基本内涵

  小结


第二章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背景


  第一节 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节 学术思想背景

  小结

第三章 朱熹的礼乐形上学

  第一节 礼乐理气论

  第二节 礼乐鬼神论

  第三节 礼乐文质论

  小结


第四章 朱熹的礼乐价值论


  第一节 “仁”

  第二节 “敬”与“和”

  第三节 “义”与“利”

  小结


第五章 朱熹的礼乐实践观


  第一节 礼乐的传承与修订

  第二节 礼乐日常生活实践观

  第三节 礼乐政治实践观

  小结

第六章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特征

  第一节 朱熹礼乐哲学经典诠释的特征

  第二节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义理特征

  小结


第七章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第一节 朱熹礼乐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何以可能

  第二节 传统礼乐实践原则的现代启示

  第三节 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设的启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后记

 

我出生在重庆大巴山深处的农村,幼年丧母,父亲和祖母历经艰辛把我们兄弟俩拉扯大,实属不易。所以,中考时我自觉放弃了原本上重点高中的打算,直接报考了当时由政府提供生活津贴的中等师范学校,目的就是为了早日“跳出农门”,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师范毕业我被分配在了一所偏僻闭塞的乡中心小学教书,三年后又成为了相邻一所中学的初中英语教师。在整个工作期间,我通过成人教育断断续续获得了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因此我严重“先天不足”,那简直快要低到尘埃里去的第一学历让我在博士研究生毕业找工作时受到了歧视;而且“出道”很晚,当与我同龄的一些学者“三十而立”,已有所成就时,我才刚刚结束十年的山村中小学教师生活,考入重庆师范大学师从孔毅教授攻读伦理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才开始对什么是“学术”有了真正的了解。因此,孔毅教授是我的学术领路人。先生的研究专长是魏晋玄学与传统伦理学,她为人的清迈高洁颇有魏晋风度,为学则十分谨严端肃,为弟子们树立了理想的人格榜样。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的是有关荀子礼学思想的制度伦理意蕴分析,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对传统礼学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兴趣。当我进入厦门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导师乐爱国教授由于近些年来一直从事朱子学的研究,于是又引我进入了朱子礼学与理学的研究领域,为我开了另一片天地。乐师为人笃厚善良,治学勤谨认真,待学生却十分随和亲切,每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侃侃而谈之中教会了学生许多做人、做学问的道理。故而每次向乐师请教或陪他散步回来,我们都能感觉到一种满载而归的充实和愉悦。

 

在厦门大学求学所遇到的老师当中,詹石窗教授渊深广博的学识、严谨踏实的治学精神、海纳百川的胸怀气度,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私下里我亦曾暗想:若在今生能够达到詹先生学问与风骨的一半,也就足矣。詹师平日对我的提携与关照犹多,令我感激不尽!盖建民教授则是典型的山东汉子,为人率直,学问精深,和盖老师的交流,常令我感觉如沐春风,受益匪浅。而傅小凡教授的博识多才,以及潇洒儒雅、幽默风趣的风度与谈吐,同样令我倾羡不已。

 

深深的感恩除了两位导师及其他各位师长,也要送给我的众多亲人。由于我两岁时母亲去世,亲人们给予了我远超一般亲情的呵护、疼惜与宠爱。至今想起来,我的眼眶都会禁不住有些潮湿。他们给予了我太多太多,而我却少以为报,殊为憾事!同时,我博士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至今已八年有余,在这期间小女出生,我们夫妻双方老人都无法抽身过来帮忙,一切都得亲力亲为。妻子在另一所高校工作,为此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自己的学术追求,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正是因为有了她的耐心守候与无私付出,才有了我这本小书的顺利出版,这其中又凝聚了她多少的心血啊!而我在教学、科研与家庭之间疲于奔命,难免会在工作上多有疏失,于此也多蒙领导和同事们的体谅与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感谢!

 

我向来不善于表达情感,对亲人师友深怀感恩却难以明言,这一份“后记”自然是我不可多得的致谢机会。所以,在此我谨以此书向我所有至亲至敬的亲人与师友,以及其他所有帮助过我、关心过我的人们致以最真挚的谢忱!同样的谢忱也要送给拙著的责任编辑赵怀英老师,正是因为有了赵老师的严谨认真与耐心细致,才使得拙著的编校质量得以保证,同时也在很多次的往返沟通中,促使我对相关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完善。

 

这本小书作为我人生中第一本独立撰写的学术著作,我也要送给我那顶顶可爱聪慧的女儿,愿她茁壮成长,一生幸福安康!

 

是为记。

 

冯兵谨识于国立华侨大学

2019年1月18日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