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星】和合五教,促进大同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6-04 21:34:23
标签:五教、大同
韩星

作者简介:韩星,男,西历一九六〇年生,陕西蓝田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出版有《先秦儒法源流述论》《儒法整合:秦汉政治文化论》《儒教问题:争鸣与反思》《孔学述论》《走进孔子:孔子思想的体系、命运与价值》等,主编《中和学刊》《中和丛书》。

和合五教,促进大同

作者:韩星

来源:《宗教周刊》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五月初二日壬申

          耶稣2019年6月4日

 

在历史上,儒家对道教、佛教经过宋明新儒家的整合,实现了“三教合一”,形成了宋明理学这一儒学的新形态,以儒为主、道佛辅助,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结构。

 

那么,在历史上,为什么会形成以儒为主的宗教文化传统?

 

第一,儒家由孔子创立,他的思想学说集中国上古文化的大成,在世时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超越时空,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经过孟子、荀子等儒学大师的进一步发扬光大,儒家学说日益兴盛。之后,儒家学说上升到官学的地位,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和尊崇。到宋明理学,更是经过许多大儒的持续努力,构建了庞大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存在于“四书五经”之中。“五经”主要是由孔子依据古代文化典籍编纂而成,是中华民族经历了长期发展而形成的文明成果,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

 

历史上,儒家在中华文化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著名历史学家张岂之主编的《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就这个问题谈了4点:一、儒家崇尚“仁政”,其实质是人本主义,客观上有利于调整社会关系,安定太平。二、儒家提倡“和”的精神,贴近人情,容易为一般百姓接受,既不像法家学说那样强硬,又不像道家学说那样去远,便于推行道德教化。三、儒家中庸学说适宜于农业民族的心理习惯,中国人传统心理上更容易认同。四、儒家“大一统”理论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利于我国2000多年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儒家的思想学说体系、渗透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学、艺术、伦理、宗教、科技、医药以及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在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主导地位。

 

第二,儒家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念,如以人为本、仁者爱人、贵和尚中、和而不同、以和为贵、中庸之道、忠恕之道等,使儒家在历史上能够与外来的各种思想文化顺利地交流融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儒家可以包容土生土长的、外来的各种文化成分,心胸开阔、兼收并蓄,百川归海、不择细流。儒学又在漫长、复杂的中国文化演进过程中起着一种整合作用,与时俱进,满足社会的要求,不断更新发展,形成了中国文化多元的独特形态。

 

在中国文化史上,相辅相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既多元又一体的文化体系,使得中国宗教文化中极端的偏见、狂热很罕见,中国历史上没有发生激烈的宗教冲突和大规模的宗教战争。各种外来宗教传入中国后,与其他宗教相互尊重、彼此共存、不断融合,使中国成为世界各种宗教的“大熔炉”。

 

第三,儒家有宗教性和宗教维度,特别是祭祀礼仪。这就使儒家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发挥教育和教化功能外,也发挥了类似宗教的功能。历史上,儒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儒生、士大夫的精神信仰需求,更重要的是,在信仰层面可以应对多元宗教,进行对话交流。儒家在传统上就是一个“大教”,它是一个复杂的文化体,包括教育、教化和宗教层面,能够与其他宗教和而不同、和谐相处。

 

儒教文化圆融,历史上三教合流,有儒家式道教徒、儒家式佛教徒。当今世界,如美国也有儒家基督徒;在东南亚,已经有儒家式伊斯兰教徒,儒家式印度教徒等。这充分说明儒学可以与不同宗教交融。

 

第四,儒家不是典型的宗教,本质上是因为其人文理性精神。儒家以人文理性为主,具有复合形态,不同于其他单一的宗教与世俗哲学、伦理,形成“圆教”。反映在中华文化中,就是在对待人与神的关系问题上重人轻神。人们把人事看得比鬼神重要,宗教活动大都是围绕人的活动而展开的。中国古代大多数思想家、宗教家因此对宗教比较理性,他们更加关心社会、人生的现实问题。

 

尽管在中华文化历史中,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一直存在且呈现多样化,但却一直未能形成充分发育、一元独大的宗教。外来宗教到了中国后会理性化、人文化,否则它就难以在中国立足、生存和发展。外来宗教在儒家人文精神的涵化下,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间大儒段正元曾经说:“三教之外有耶回,合为五教,如天之有五行。”“愚见以为三教,五教,以及万教,皆因时、因地、因人而立。教有大小之别,而其道则一。”(《日行记录》)他比喻“五教”为“五行”,五教乃至万教,是教异而道同。

 

今天,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儒家的现代性转换仍然可以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博大精深的内容和开放圆融的精神中吸收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走向未来:面对多元宗教,立足传统、和合五教,促进人类大同。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