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衍华作者简介:魏衍华,男,西元 一九八二年生,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孔子研究院研究员。著有《阙里论学:经典·思想·社会》《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悌德与中国文化》《孟子与<孟子>》《悌德诠解》等。 |
魏衍华著《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与先秦社会互动研究》出版暨序言
书名:《原始儒学: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与先秦社会互动研究》
作者:魏衍华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4月
【内容简介】
原始儒学是以孔子为宗师的先秦儒学团体创立的思想体系。孔子学说深深扎根于中国上古三代及春秋时期的社会中,是此前中华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跨越时空的价值。在形成之初,孔子学说就为其在鲁国的短暂为政实践所证明。孔子去世后,孔子学说在战国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弘扬和践履,成为社会的“显学”。原始儒学来源先秦社会、服务于先秦社会,同时受到先秦社会的反作用,二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
【作者简介】
魏衍华,男,山东菏泽人,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于孔子与中国文化、传统史学的研究。在《史学史研究》《现代哲学》《理论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孟子与<孟子>》《悌德诠解》等著作多部。
【序】
杨朝明
中国文化研究要首先在早期儒学研究上下功夫,如果不把孔子及其时代搞清楚,如果不理解儒学的来源和形成,要把握中国文化的基本特性,要理解中国文化的高度与深度,则是难以想象的。魏衍华博士选择原始儒学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初步研究之后把它定位为“早期中国的大成智慧”,应该说十分妥帖。
放在我们面前的著作是衍华博士的学位论文。2010年5月,衍华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的写作,在答辩时得到了各位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学专门史专业的首批博士。毕业后,衍华随我来到孔子研究院工作,在其他繁重的科研和琐碎工作之余,他坚持收集新材料、新成果,对全文进行了系统的修改。现在,这部著作即将出版问世,我心里十分高兴。
我与衍华相识于2004年,他当时师从于曲阜师范大学《齐鲁学刊》编辑部的杨春梅教授,攻读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在此期间,我曾给他们开设过《儒学与中国传统史学》《中国史学名著导读》等课程。衍华的硕士论文题目是《二十世纪中国通史编纂的成就与特征》,但他似乎对孔子与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最初给我的感觉就是勤奋刻苦,知识牢固,视野开阔,为人谦恭,他的10余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最好的证明。另外,他给我印象很深、也是最打动我的,是利用课余时间,不辞辛苦,通过自己的劳动解决生活费用,这是一种来自农村学子的坚忍品格。
2007年9月,衍华考入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成为专门史专业的首批博士研究生,跟随我攻读“孔子与中国文化”方向博士学位。衍华是我招收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当时我心情的确有些复杂,兴奋的同时也有一些担忧。兴奋的是他有一股子上进精神,我希望他能成为孔子儒学研究领域的新秀,担忧的是他的底子有些单薄,学习起来会显得吃力。于是,我与衍华约定,他要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的确,在此后的几年中他从不松懈,坚持扎扎实实打基础,从基本经典的研读入手,弥补了此前孔子儒学底子较薄的短板,在此后的研究中也显得得心应手。
我之所以鼓励他选择这样的题目,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此前我曾组织当时单位的其他六位教授编纂“孔子与历代中国社会”丛书,其中“儒学与先秦社会”这部分由我来承担。由于其他教授工作繁忙等他原因,这套书至今还没有出版,但衍华的这篇博士论文却可以说是第一部将要出版的那套书的成果。毕竟,这套书的设计与构想得到了当时教授们的认可,这个项目还可以继续做下去。我与衍华商量,对此前拟定的提纲、体例和已经写作的内容进行调整。现在,这部著作分为上、中、下三篇,讲清楚了许许多多重要的学术问题,如孔子学说深深扎根于孔子以前数千年的中国社会,孔子学说在先秦时期就得到了社会的检验,孔子学说的生命力在于具备了天地之美、万物之理,孔子学说不愧为早期中国的集大成的智慧。
不言而喻,对衍华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这样宏阔的选题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衍华知难而上,他尽可能地收集和阅读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边学习、边研究、边思考、边调整,孔子学说来源于先秦社会,又服务于先秦社会,还超越了先秦社会,与当时的社会形成了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循着这样的思路,他看到,孔子学说并不是不为社会所接受,而只是不为春秋末期那个特定的时代所接受而已。正如孔子弟子颜回所说:“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学说不被那个时代所接受,可能不仅是孔夫子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衍华的结论无疑是对所谓孔子儒学“迂远而阔于事情”说法的挑战。然而,他的研究却是建立在扎实、科学论证基础之上的,是对孔子学说正本清源式的研究与解读。这种解读是基于对史料的认真准确的分析与解读,充分运用了新出土文献资料和被新出土文献激活的传世文献,他力争思路开阔,不断拓展自己思维的深度和宽度。尽管这一研究还显得有些稚嫩,还有许多需要继续开拓的空间,但也为我们继续“孔子儒学与历代中国”的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言而喻,我们研究孔子儒学与先秦社会的互动关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认识传统的中国,认识古老的中华文明,正本清源地解读孔子思想与儒家学说,汲取孔子儒家解决春秋战国时代问题和重建社会秩序的智慧。就像我们常说的,研究孔子学说与他那个时代的“已然”,是为了探讨“儒学与现代社会”这个“未然”,是为了我们当下如何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怎样为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提供资鉴。衍华在这方面做了扎实的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前年,衍华被评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相信他一定会更加不懈地努力,会取得更大进步,做出更优异的学术成果。
2018年10月29日
【目录】
序 言
绪 论
一、“儒学与早期中国关系”研究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现状的回顾与分析
三、研究的条件与方法
四、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创新
上篇 孔子以前的中国社会与孔子学说
第一章“礼坏乐崩”:孔子思想学说的缘起
一、社会“失范”:孔子学说的社会背景
二、学术下移:孔子学说形成的文化背景
三、春秋之世:孔子学说的现实机缘
第二章“明王之道”:孔子拯救时弊的法宝
一、“难言”的“上世之传”
二、“三代之英”与“识记之书”
三、原始儒家与“明王”之道
中篇 孔子的社会政治实践与孔子学说
第三章“穷达以时”:孔子思想学说的高度
一、孔子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孔子为政实践及其学说的检验
三、孔子思想认识的深化
第四章 “有耻且格”:孔子思想学说的境界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情”之思
二、与时偕极:“率性”与“修道”
三、以人为本:从“人情”到“人义”
下篇 战国时代对孔子学说的检验与发展
第五章 孔门后学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一、孔子弟子尊崇孔子学说
二、孔子弟子弘扬孔子学说
三、孔子后学发展孔子学说
第六章 六国之世孔子学说影响的扩大
一、从出土文献材料看儒学的传布
二、从秦人与儒学的关系看战国儒学
三、战国的社会乱离与儒学的经世品格
结 语
一、儒学是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国社会的“大成”智慧
二、儒学的生命力在于具“天地之美”“万物之理”
三、儒学在其形成之初就已得到了社会的检验与认证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儒家邮报】第311期
【下一篇】【崔海东】朱子静坐工夫略论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