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 】什么是正常过日子心态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8-30 21:35:32
标签:
许石林

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什么是正常过日子心态

作者:许石林 

来源:《最右》选刊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二十日甲午

         耶稣2018年8月30日

 

 

最右——自微博起,凡转发评论,以首位评论最为切当者,则后来者必以“最右”表示完全赞同。

 

故本号以“最右”为转专栏,选刊许石林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中的互动问答以及日常零星记录的随笔札记,择其有裨益于人者,以飨读者。

 

【@老胡】

 

过去的東西再好,也是历史。只能借鉴,学习当資料。只有把历史的好東西轉化成現在的,自己的。才有价值。传承才有希望。搞艺术和唱戏,不能像进了砖厂,个个四楞見线,千篇一律一个样。也没有生命力。只有把学到的東西消化了,按自已的条件,自已的特点去发展。不能生套别人的的。要創造的,发展自己的风格。那怕不怎么好,都没关系。只要用心。持久,总会好的。

 

【许复】

 

不必这样总结。

 

只需要一心继承就好,心里不能有半点创新转化之念,而创新转化自在其中。若先有了创新转化的预备心理,必做不好继承。犹如刚结婚,就预备配偶死了随时改嫁续娶一样,这不是正常过日子的心态。

 

【按】看头像,@老胡先生年龄至少在七十岁以上。大概他老人家以为这样才显得自己豁达通脱什么的。甚至担心不这样说,就会被年轻人以为保守不知变化等等。岂不知他这样一说,年轻人只会记住创新转化,而轻视继承。所以说,艺人一定要慎重发言,尤其警惕所谓上升总结理论。最好是,自己心里明白,不轻易说,更不主动说,不问不说,一问只说技术,不说理论。艺人只用自己的艺术对外交流。

 

艺人对自己所从事一辈子的事就一定比别人更懂吗?齐如山对梅兰芳说:畹华呀,您是舞台上的角儿,可是,论咱们的国剧,您未必真懂。

 

 

【@老胡】

 

听了菊壇留声,老腔老调里多少老前辈的戏。即就是同一回戏的唱法,水平都不一样。都因人而异,各有千秋。找不到一个標准。怎么学?该学那家的正确?真正迷路了。记得大师梅兰芳说过,徒弟学成师傅就失敗了。那个对?請高人指点迷津。

 

【许按】

 

学如敲钟,钟声之大小强弱,由敲钟人决定。


 

 

朋友圈见漫画家方成先生告别会图。

 

我荣幸与方成先生有一面之缘,当时众人请先生写字,我没有给自己求字,而是简单向先生介绍陕西德庆皮影社及碗碗腔,请先生为德庆皮影社题辞:“慷慨通今古,婉转知人心。”今在西安何应林先生处珍藏。

 

今见先生告别会图,告别厅门口,两旁张贴非哀联格式。

 

城市大,人稠,已经不能像从前一样办像样的丧礼。而今人表达感情,只求个性,所谓真实,摒弃程式仪节,岂不知正往往因此而失态,不得体者比比皆是。不禁感慨:

 

丧事不按传统丧礼办,终究是不伦不类。不伦不类,失礼失仪,便无法承载深厚绵永的感情;不雅驯、不规范,则不矜持、不庄严。

 

形式真不是无意义无所谓可有可无的。

 

形式就是内容,形式的意义能补内容之阙,形式能起到内容无法做到的效果。

 

责任编辑:柳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