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微论天地之性及气质之性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8-08-20 20:07:07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微论天地之性及气质之性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初八壬午

           耶稣2018年8月18日

 

【天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相对。张载说:“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故气质之性,君子有弗性也。”(《正蒙•诚明》)王夫之解:“弗性,不据为己性而安之也。”君子据为己性而、安于其中者,是天地之性,即天命之性,又称为天性、本性、仁性、仁宅、道心等等。

 

【天性】或谓:“天地之性有二,人焉,物焉。物者,天地之质构也,主静,主阴;人者,天地之灵气也,主动,主阳。”此说大错,错认现象为本性了。宇宙生命万象,包括人类的肉体身、意识心,都属于现象,为天地之性所现之象。天地之性是形上之道,人焉物焉则是形下之器,道器不二而有别也。

 

【天性】性字多义。《孝经》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这里的性,学界多作“生”解,句意谓天地所生,人类最为贵重。其实天地之性做天性解,同样成立。万物皆有天性,人类之天性最为贵重。因为其它万物之天性皆郁而不彰,唯人之天性可以借助六识而彰明。

 

【天性】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的性已是气质之性。“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而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朱子语类卷四》)气质之性也属于习性。人之初,气质之性相近,差异不大。随着后天习染的不同,人们的气质之性渐渐拉开距离。

 

【天性】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这里的性已是气质之性。“论天地之性,则专指理而言;论气质之性,则以理与气杂而言之。”(《朱子语类卷四》)气质之性也属于习性。人之初,气质之性相近,差异不大。随着后天习染的不同,人们的气质之性渐渐拉开距离。

 

【天性】对于本性的认识,程朱理学最能承接孔孟之道,最为符合儒家人性观。认为理学融入了佛道思想,泛泛说宋儒主静无欲,皆不明理学者。理学以程朱为主,程朱都是反对主静、无欲的。周敦颐虽为二程业师,因有主静、无欲之教,故不为二程所可。虽然礼貌,不称先生。

 

【天性】《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诗经•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很多学者因此认为儒家对道体的认知与佛教对佛性的证悟相同,也是寂灭的。殊不知,乾健感通、至诚无息才是道体第一特征。郁波说: “儒之寂,寂而感;禅之寂,寂而灭。”两家根本性区别在此。

 

【天性】儒家本体观、人性观、价值观和政治观,皆以圣经和历代圣贤之言为准,其余儒生包括名儒之言仅供参考。对人性、本性的认知,儒门岐说纷纭,北宋五子也不一致,以孔孟程朱最为透彻。很多学者认为孔子只讲“性相近”,也是肤见。五经的人性论就是孔子的观点。详见东海《仁本主义人性观》。

 

【天性】或谓:“理是气之条理,气是理之生气。合理气二者言,就是太极。”此言半对半错,“合理气二者言,就是太极”这半句大错。理与气是道与器、体与用、本质与现象之关系,理即天理、即太极,气之所以然。太极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生天地万物,生生不息。二气与太极不二,但不能将二气等同于太极。

 

【天性】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云。为什么知性则知天?因为性即天。孟子此言也说明,儒家是立足人道,上达天道,知人即知天。这意味着,人道与天道相辅相成,高处合而为一。若不明人道,就不能完全明天道;若不明天道,就不能完全明人道。

 

【天性】太极,天道,天命,天理,天性,角度不同,其名不同,其实一也。程颢说:“盖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于人则谓之性。”程颐说:“理也、性也、命也,三者未尝有异。”又说:“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天性】一些学者把天理的理看成道理、义理的理,这就把天理看死了。殊不知,天理是活泼泼的,至诚无息的。程颐说:“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便是天理。”也可以说,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便是天道天性。天道至健,天性至诚,故莫之为而为,莫之至而至。

 

【天性】太极与阴阳二气宇宙万物,是不一不二的关系。阴阳二气和宇宙万物之外没有太极,太极之外没有二气和万物,相依而成,此为不二。然而,太极潜在于二气和万物,并不等于二气和万物。因为二气和万物只是现象,变易无常;太极则是本体,恒常不易,没有成住坏空更没有生老病死。

 

【天性】理气关系,程朱表述最为中正,异议者都有问题。例如,理与气固不可割裂为二,又不可等同为一。朱熹有“理与气决是二物”之说,黄宗羲说:“理气之名,由人而造,自其浮沉升降者而言,则谓之气;自其浮沉升降不失其则而言,则谓之理。盖一物而两名,非两物而一体也。”此非达理明道之言也。

 

【天性】《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又说:“生生之谓易。”又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里生是化生、现而为象的意思。太极是乾坤二元的统一,太极生两仪,可理解为太极化现阴阳二气。二气属于形而下。


责任编辑:柳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