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关于杂家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8-05-20 22:50:38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关于杂家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四月初六日壬子

           耶稣2018年5月20日

 

杂家杂取诸家而试图调和之贯通之,其特点是庞杂,混杂,驳杂,杂乱。当然,杂家都不承认自己杂,而是自以为于百家之道兼收并蓄,无所不包,无不贯通,天下通家,一切通吃。

 

《汉书》和《隋书》对杂家的定义小异大同。《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及荡者为之,则漫羡而无所归心。”

 

《隋书·经籍志》说:

 

“杂者,兼儒墨之道,通众家之意,以见王者之化,无所不冠者也。古者司史历记前言往行,祸福存亡之道。然则杂者,盖出史官之职也。放者为之,不求其本,材少而多学,言非而博,是以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

 

两种定义都比较中肯,既肯定其有长处和可取之处,又指出其不足和流弊。

 

杂家代表著作有秦相吕不韦编撰的《吕氏春秋》和淮南王刘安编撰的《淮南子》。这两家杂家虽然混杂,颇有所本,有所归心,也就是有一定的文化立场。《吕氏春秋》为儒门杂家,《淮南子》为道门杂家。

 

晚清江瑔认为杂家本属道家。他说:

 

“其得道家之正传,而所得于道家亦较诸家唯独多者,则惟杂家。盖杂家者道家之宗子,而诸家皆道家之旁支也。惟其学虽本于道家,而亦旁通博综,更兼采儒墨名法之说,故世名之曰杂家。此不过采诸家之说以浚其流,以见王道之无不贯;而其归宿固仍在道家也。”(《读子卮言·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章》)

 

这个定义过于狭隘,用于《淮南子》可,用之于《吕氏春秋》则不可。《吕氏春秋》虽杂有道风,但儒味更重,我判之为儒门杂家。

 

江瑔更忽略了一点:古今各学派宗派中都有杂家,例如,儒门杂家,道门杂家,佛门杂家,自由主义杂家,法家杂家,耶教杂家,伊教杂家,马门杂家等等。这些都是有一定文化立场的杂家。不同杂家有不同的文化道德品格,其基本立场对其品格的影响具有决定性。

 

另一种杂家等而下之,没有任何基本立场,即《汉书》所说“漫羡而无所归心”者,《隋书》所说“杂错漫羡,而无所指归”者。这类杂家特别放荡油滑,不可捉摸。

 

所有杂家包括儒门杂家,都会自以为比儒家高明,比历代圣贤高明。然历史自有其公道。无论怎样自诩高明,也无论有没有基本立场,杂家的思想影响和历史影响都非常有限,对中华文化和文明的贡献也非常有限。《汉书·艺文志》载有杂家著作“二十家,四百三篇”,除了《吕氏春秋》和《淮南子》,都已不存,在思想史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于儒道两家分量有限,聊备一格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时代、不同立场的两位主编、两大杂家,不约而同地都以同样的方式告别世界。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