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你自己的年味儿为什么向别人要?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腊月廿七日乙亥
耶稣2018年2月12日
上月末,拙作《故乡是带刺的花》举行新书发布会,现场气氛热烈,主办方认为这是一本写故乡的书、说传统文化的书,所以冠以“带一本说故乡的书回故乡过年”主题,激发了读者的兴趣。互动环节中,一读者问我:现在都感觉过年没有年味儿,请问老师,怎样过年才有年味儿?
我回答:圣人说“吾欲仁斯仁至矣”。那么您可以这样理解:我要年味儿,年味儿就来了。
是啊:你自己过年,关别人什么事儿?你怎么能向别人要年味儿?你自己若不想年味儿,别人给你也不要。是不是?
年味儿是自己过出来的,不是谁给的。就这么简单。
你嫌没年味儿,那么,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你家祭灶君了吗?你说忙,没顾上。是啊,你顾不上嘛,关小年什么事儿!
我小年这天推辞了三个饭局邀请,利用中午时间,跑了两个南北方特产店,依照我熟悉的风俗和讲究,准备了过小年的东西。回家晚饭前,认真地布置一个祭桌,用收藏的一块干净的布盖上,放祭品的小碟子是清同治年间的民窑青花瓷,铜香炉等等……就要努力把这忙碌而凡庸的日子过得有点意思。
日本京都大学的学者涧石先生,昨天见我在朋友圈发的阳台上祭灶神的图片,说布置得很庄重,并且感慨:您是不会放过中国任何一个民俗节日啊!
当然了。这是我的年味儿啊,我不过,找谁要?
当晚,有朋友看到朋友圈我发的图,怅然地说:看来明年也要这样过了。我赶紧鼓励他:各地风俗有差别,南方有“官三民四船五”之说,即官家祭灶是二十三日,民间二十四日,船家(疍民)是二十五日,明天(腊月二十四日)祭灶君也来得及,并且教了他许多东西。看看:这不是“吾欲仁斯仁至矣”——我要年味儿,年味儿就来了。
当然,年味儿淡薄,原因与人太忙碌有关。我曾经畅想:要想真正弘扬复兴中华传统文化,就应该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放假,到正月十七收假。至少腊月二十三到除夕前一日,应该是半天假,方便人去准备准备。这样才会过出年味儿来。人的心态不悠游、不从容,到处催赶,怎么能有味儿?任何事情都有窍门,传说朱元璋为了复兴被践踏破坏严重的唐宋礼俗,不也用一幅对联就倡导出了新风气吗?胜过苦口婆心多少教导和训喻。
现在,我正见缝插针地准备过年的一切大小事情,连年夜饭都策划好了。年夜饭当然是自己做——我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讨论年夜饭到底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吃好,轮到我说话,我说:依照我熟悉和习惯的风俗,中国人过年,祭祖非常重要,你们把祖宗请回家了,结果自己一家人外出吃饭玩乐去了,把你家祖宗晾在家里看门啊?
我曾经回答大连一位咨询如何祭祖的年轻人:“以鄙乡之礼,于除夕当天,上午在堂屋布置条案,洒扫洁净,迎像出主,并于午后,五服男丁持鞭炮、烧纸,去往先茔,鸣炮、烧纸,磕头,迎神请灵。回家后,于堂上,磕头上香,安神就位。年夜饭前,先进盥巾、碗筷、杯盏,一般是三副,示多也。年夜饭,阖家先叩首上香,主菜献于案上,斟酒,再上香,请先祖享用。稍后,全家用饭,将祭过祖饭菜撤下,分享。祖先像前案上,换干鲜果。此为辞岁。初一,拜年,清早于堂上上香、磕头,进盥巾,撤干鲜果碟,备饭菜。初一饭菜主菜供祖先后分享如上。供毕,复换干鲜果长供。自此,亲戚本家来拜年,磕头当在祖先堂上先拜祖先,后于堂上原地给长辈磕头拜年,拜年要朗声唱诵。”
这就是年味儿。
亲戚之间往来,就是年味儿,但有的城里人、年轻人,不耐烦与亲戚往来。认为传统的礼仪强迫他们与亲戚不得不往来,因此,与亲戚往来成了他们的负担。去年我回答了这个问题,有不少读者说,要是在年前发出来就好了,现在简单重复一下:
与亲戚往来,就是过年的主要内容。没有了与亲戚的往来,过年还剩下什么?礼节本身就有强制性,不遵守就要承担后果。礼节不能完全顺从、迁就人的当时情感和心理。它为的是一种长久的价值,而不是一时的短暂感受。
一位网友说:没放假的时候总想早点回家,回家了又总想早点出来。还有一位网友在批判亲戚,说几乎所有人都越来越不喜欢“亲戚”了。
人与人有很多缘分,而亲戚与你是血缘,生物性兼伦理的缘。你觉得与好多亲戚相处,不如与对脾气的朋友相处爽,是的,与朋友也是缘,可朋友再亲,也代替不了亲戚的伦理功能。与亲戚的缘分,注定了你一生有很多事情离不开亲戚。你们年轻,慢慢地就懂了,千万要处理好与亲戚的关系,要耐烦。不就是春节回家,亲戚一年半年不见面,也没音信,见面没话,就问你工作、问你收入、问你婚恋等这些烦人的事儿吗?他们问他们的,怎么应对,考验你的智慧。可以说,过年就是要你应对这些烦人的事儿嘛,这也是年味儿嘛。
在对待亲戚的问题上,不要任性,不要只图自己痛快,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如果你只图自己好,慢慢地就会觉得谁都不好。过年,就是过亲戚。
中国人过年,不是放松,而是受拘束,中国的文明礼仪就是受拘束,而不是单纯的无约束地狂欢。所谓年味儿,就出自这些拘束、礼仪、禁忌中包含的强迫的仪式感。
2018年2月9日
责任编辑:姚远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