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友仁著《读经识小录》出版暨前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18-01-24 22:56:24
标签:


吕友仁著《读经识小录》出版暨前言

   

书名:《读经识小录》

作者:吕友仁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出版

 

【作者简介】

 

吕友仁,男,1939年生,河南省荥阳市人。196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外语系。1981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2年,到河南师范大学任教。1992年晋升教授。现任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研究方向为:经学、训诂学、中原文献整理研究。整理古籍:《渑水燕谈录/归田录》《潜研堂集》《礼记全译/孝经全译》《周礼译注》《礼记正义》等。

 

【内容简介】

 

本书为河南师范大学吕友仁教授三十年来关于经学研究的论文首次汇辑出版,共分13类,收录文章38篇。所收文章遍及群经,充分、全面地反映了吕先生多年来研究经学的心得与成果,特别是在五经正义、三礼研究、义疏学等方面造诣尤深,论述精审,颇见功力。

 

【前言】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笔者是个经学门外汉。我能够进入经学领域,并非自觉,纯属偶然。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古籍出版社与西北大学合作,计划出版一套《十三经注疏》的新版本。所谓新版本,就是抛开风靡近两个世纪的阮刻,另起炉灶。整理《十三经注疏》需要十三个整理者。因为此前笔者曾为上海古籍出版社整理过钱大昕《潜研堂集》,幸无大谬,承蒙主事者不弃,友仁乃得忝列其一,受命整理《礼记正义》。这是我第一次逐字逐句认真阅读《礼记正义》。在这过程中,少不了要接触到《礼记正义》以外的其他经书注疏。如此读来,初尝滋味,算是有了初步的经学基础知识。此事甫毕,贵州人民出版社又约我作《礼记全译》和《孝经全译》(说是“全译”,实则注译)。需要说明的是,出版社一开始找的不是我,而是清华大学彭林先生。彭林先生成人之美,建议出版社找我来做。我自然是求之不得,因为这给我提供了再一次通读《礼记正义》的机会(当然还要旁及其他有关文献),温故知新,何乐而不为!又三历寒暑,完成《礼记全译》,1998年出版。承蒙贵州人民出版社责编孟筑敏先生错爱,此事甫毕,又邀我再给他们做一部《周礼全译》。对方是一片诚意,我也就不再客气,一口答应下来。做《周礼全译》,逼着我通读了《周礼注疏》和孙诒让《周礼正义》等书,扩展了我的知识领域。这本书拖拉的时间较长,2004年以《周礼译注》之名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

 

进入21世纪,读书的主攻方向还是礼学。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拙著《礼记讲读》。这是一个《礼记》的译注选本。这个选本的一个特点是,由于已经读了两遍《礼记正义》,在有些问题上我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了自己的看法。例如,“刑不上大夫”一语,传统解释是把切入点放在“上”字上,我则放在“刑”字上。“刑”字的意思是“用刑讯手段给对方带来的羞辱”。而“刑不上大夫”的精神基础是“士可杀,不可辱”。从2006年到2010年,我又与山西师范大学张焕君教授、河南大学曹建墩教授合作,完成了《儒藏》精华编中的秦蕙田《五礼通考》的校点工作。《五礼通考》是一部大书,参与其事者皆乾嘉一时之秀,如戴震、钱大昕等也曾应邀参与此书撰写。校点之后,自觉又有不少新的收获。2007年,应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邀请,作“《礼记》成书管窥”的专题演讲。《礼记》成书,这是一个两千年来的老话题。一开始,焦思苦虑,寝卧难安,不知如何下手,产生了打退堂鼓的念头。幸得杨天宇先生鼓励,始得完篇。《管窥》自出机杼,不走老路。我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从传统的目录学的角度入手,而是从调查西汉以前十三部古书对《礼记》的征引入手,从而得出一家之言的结论。最幸运的是,2011年,北京大学《儒藏》精华编的主事者约我校点该丛书中的《礼记正义》,这就给我提供了第三次逐字逐句认真阅读《礼记正义》的机会。这第三次通读《礼记正义》,有了前面两次的基础,读得比较从容。边读边做笔记,自感收获很大。这是一次观念上的升华。说具体点,我破解了《礼记正义》的体例。譬如说,“疏不破注”四字,持此说者,自古至今,滔滔皆是,甚至连一些令人仰止的国学大师也未能免俗。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儿。试想,《礼记正义》如果真是那样的人云亦云之作,怎么还能够流传1300多年,迄今还风头不减!于是乎撰成《疏不破注——一个亟待重新认识的概念》一文。然后,我又一不做,二不休,将《礼记正义》一书的体例,验之于《周易正义》《尚书正义》《毛诗正义》与《春秋左传正义》,其结果,毫发不爽,令人称快。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十一《答问》:“读古人书,先须寻其义例。”卷十六《秦三十六郡考》:“读古人书,须识其义例。”古人之重视义例如此!直白地说,不知古书的义例,就无法真正地看懂古书。小子何幸,《五经正义》的义例密码被我破解了!于是有《试说孔颖达〈五经正义〉的九条“例”》之作。  

 

以上就是我的读经经历大略。由懵懂无知到粗有所知,由粗有所知到知之稍多,由随声附和到有独立见解,除了我个人颇知自爱外,师友之关注提携亦惠我甚多。人贵有自知之明,友仁自知距离古人还相差很远,距离时彦亦相差甚远。岁月不居,倏忽已届八旬之年。窃不自揆,乃思将旧日读经之作汇为一集(其中有已发表者,有尚未发表者),公诸同好。交流沟通,彼此受益。曰“识小”者,《论语·子张》云:“贤者识(朱熹《集注》:“识,音志。”)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予乃不贤者,故识小也。

 

【节选】

 

窃以为,注可破经对人们的启示有三点:第一,汉魏注家的破经,使我们惊喜地看到,我国经学诠释史,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此应该额手称庆。第二,破除了人们对“经”的迷信。《白虎通·五经》:“经所以有五何?经,常也。有五常之道,故曰‘五经’。《乐》仁,《书》义,《礼》礼,《易》智,《诗》信也。”余萧客《古经解钩沈》卷二十四转引郑玄《孝经序》云:“经者,不易之称。”汉魏注家的破经,不可能不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刘知幾《史通》之《疑古》《惑经》,宋儒的疑经、改经,论其思想认识渊源,当即发端于此。第三,汉魏注家的破经,直接影响到孔颖达《五经正义》的疏可破注。成语有“上行下效”。对于汉魏注家之种种破经,孔颖达自然是了如指掌。试想,注家既然可以破经,疏家何独不可破注?苟明乎此,则对孔疏之大量破注将不复大惊小怪也。

 

——节选自《论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有注家破经之例》

  

【目录】

 

自序

 

一、《五经正义》识小

 

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的注指的是什么?

孔颖达《五经正义》八例表微

论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有注家破经之例

论孔颖达《五经正义》中有疏家破经之例

 

二、《周易》识小

 

孔颖达《周易正义》征引注家、义疏家考略

王弼《易》何时开始立于学官刍议

 

三、《尚书》识小

 

《尚书正义》中孔疏的直言破注与微言破注

宋人已经指出的《尚书正义》一处破句至今仍旧

整理本《禹贡锥指》求疵

 

四、《毛诗》识小

 

四种整理本《毛诗注疏》平议

北京大学出版社《毛诗正义》(简化字本)下册标点破句例析

 

五、《周礼》识小

 

《周礼》概说

 

六、《仪礼》识小

 

整理本《仪礼注疏》校点失误举例——以《士冠礼》篇为例

杨复《祭礼》校读札记

七、《礼记》识小

《礼记》“礼不下庶人”旧解发覆

《礼记》“刑不上大夫”旧解发覆

“礼是郑学”辨析

“郑卫之音”辨

阮刻《礼记注疏》并非最佳版本

郭店简、上博简与今本《礼记》

校点本《礼记正义》诸多失误的自我批评

《礼记》五讲

反对剽窃抄袭的第一声号角——读《礼记》札记一则

说“共牢而食”

“男女相答拜”与“男女不相答拜”何者为是

指瑜为瑕的校记何其多——读点校本《礼记集解》札记

 

八、《左传》识小

 

杜注采用《公羊》《谷梁》二传例

说“登轼而望之”与“室如悬磬”——《左传》训诂二则

 

九、《论语》识小二篇

 

论朱子《论语集注》与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关系

曾参之“参”读音质疑

 

十、《尔雅》识小

 

《尔雅》二义同条例是王引之发现的吗?

《尔雅》二义同条例有几种类型?——书黄侃《尔雅音训》后

 

十一、其他经部书识小

 

简评《大戴礼记汇校集注》

清高宗弘曆“曆”字避讳刍议——以《五礼通考》为例

 

十二、权威著作识小

 

试论王力《古代汉语》在经学方面的失误

试论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在经学方面的失误

《汉语大词典》“三礼”词目释义献疑三十例

 

十三、读经管见

 

学者不读经恐怕不行——兼论经学的幽灵遍及四部典籍

后记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