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
邪恶不胜正善,善恶自有报应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赐稿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九月初六日丙戌
耶稣2017年10月26日
人类社会常有邪胜正、恶胜善、盗贼胜圣贤的现象,但那是局部性、暂时性和非常态的。正如荀子所说:“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污僈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荀子•荣辱篇》)邪不胜正、恶不胜善、盗贼不胜圣贤才是人类的正常态和根本态。
邪不胜正,有四大原因:
其一、恶必愚。邪恶人物和势力必然愚昧。孔子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篇》)仁者超越利益考虑,安于仁,以仁为安宅;智者认识到仁的重要性、根本性和利益性,知道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是利益之母。反过来,不知仁之重要、不知仁之大利者,就非智者。恶者利恶,以邪恶为有利,就是最大的愚昧。
邪恶之徒,纵有小聪明,绝无大智慧,而其小聪明,也会逐渐退化和丧失。古来邪教之主、残暴之君和奸恶之臣,晚年往往特别昏庸愚蠢。同时,论创造发明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邪恶势力也会落后于正常国家和正义力量。
其二、恶必弱。这个弱是弱智,也是虚弱、怯弱、脆弱、衰弱。邪恶的强大,或脆而不坚,或坚而不久,维持不了多久。人才和资源会往文明、正义处流动,是道德定律和历史规律,野蛮邪恶势力,既难以留住德才兼备的人才,也难以妥善开发利用资源,对于两者最容易造成浪费和破坏。
孔子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系辞下》)恶到极致,恶贯满盈,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甚至敌方还没碰到它呢,它自己就忽然间就稀里哗啦崩溃了,如前苏联。
其三、恶多内乱。内讧内斗、自相残杀几乎是所有邪恶势力的宿命。孟子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古来邪死在部属、同志、亲信、亲戚手里的邪恶人物特别多,原因在此。
其四、恶多仇敌。邪恶势力损人害人,最善于培养仇恨、制造仇敌。同时,邪恶之徒,德不配位,不仅会引起正人君子、正义力量的义愤,也很容易招致盗贼的觊觎和侵犯。孔子说:“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系辞上》)恶多意外,或多意外之敌人,或多意外之事件,防不胜防。
孟子说“仁者无敌”,《春秋》谓王道无敌。反过来,恶者和邪道多仇多敌,多灾多难。邪不胜正,恶不胜仁,邪恶没有未来。我说过,一切邪恶行为,往往以害人始,以害己终。邪恶最大的受害者,是邪恶人物和势力自身。正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而那些在逆淘汰环境和系统中,胜过正善的邪恶、胜过圣贤的盗贼,命运常常特别恶劣,下场往往特别凄凉。恶人恶势力的成功,是人类社会的大不幸,也是恶人恶势力的本身的大不幸。恶的成功,意味着恶业更加深重,恶果更加沉重。
这就是“天道祸淫”的表现。淫,一切非礼、过甚、邪恶,都可谓之淫。邪恶本来是祸害他人和社会的,但天道却喜欢让邪恶本身受祸害。
“天道祸淫”出自于《尚书•汤诰》,原话是:“天道福善祸淫,降灾于夏,以彰厥罪。肆台小子,将天命明威,不敢赦。”意谓天道降福善良,惩罚淫恶。向夏朝降下灾祸,为的是彰显其罪行。现在我顺应天命公开惩罚夏桀,不敢舍弃。
天道福善祸淫,人道应该顺天而行,替天行道,恭行天罚。孔颖达疏:“政善,天福之;淫过,天祸之。故下灾异以明桀罪恶,谴寤之,而桀不改。行天威,谓诛之。将,行。赦,舍也。天命明有威严,福善而祸淫,以有此威严,故我小子奉而行之,不敢舍废。言顺天之行也。”
天道福善祸淫,其实是自福自祸,善自有福,祸自有淫,盖“性与天道”原是一“物”。天命之谓性,天命谓天道流行,性指人之本性,就是仁性。
孔子说“仁者寿”,东海曰仁者吉;《易经》说“厚德载物”,东海曰厚德载福。仁义道德意味着成功、吉祥和幸福,无道缺德则会招致失败、不幸和灾祸。关此,儒经中不少言论。兹略举如下:
《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尚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
《尚书•太甲下》:“惟天无亲,克敬惟亲;民罔常怀,怀于有仁;鬼神无常享,享于克诚。”
《尚书•伊训》:“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尚书•大禹谟》:“禹曰: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益赞于禹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尚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
《尚书•召诰》:“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
《诗经•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诗经•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 自天申之。”
上述圣经和圣人之言,都是关于善恶决定福祸、道德决定命运的论述,可称为儒式善恶报应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亦开篇语亦类似,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更是佛教常谈。善恶报应既是佛道之说,也是儒家观点,堪称三家共法。
责任编辑:柳君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