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文】仕而廉则优:重读孟庙官箴碑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7-09-17 23:36:22
标签:
杨海文

作者简介:杨海文,男,西元一九六八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山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心灵之邀——中国古典哲学漫笔》《浩然正气——孟子》《化蛹成蝶——中国哲学史方法论断想》《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世界》等。


仕而廉则优:重读孟庙官箴碑

作者:杨海文

来源:《南方周末》,B19版《自由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廿四日甲辰

           耶稣2017年9月14日

 

  

 

邹城孟庙致敬门内西侧,现存一块形制独特、立意高远的石碑。所谓形制独特,是说一般的石碑只在正面、背面刻字,而这块碑的四面都有刻字,是一块不可多见的方柱形四面碑。所谓立意高远,是说这块四面碑的每一面突出一个主题,总共突出了仁、廉、公、勤四个主题,既在“学而优则仕”的古代社会朗现了“仕而廉则优”的为官之道,又具有振聋发聩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周礼·天官冢宰·小宰》说:“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①《周礼》以“廉”开头组的这六个词,有着制度设计方面的考量。北宋文豪苏东坡(1037—1101)觉得《周礼》以“廉”统帅善、能、敬、正、法、辨“六事”,是“先圣之贵廉也如此”的鲜明体现,为此专门写了《六事廉为本赋》一文②。

 

孟庙官箴碑(又称“仁廉公勤官箴碑”)浓缩地折射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本精神,今天已经成为邹城“两孟”政德、廉政教育的现场教学点③。这块四面碑有什么故事可讲?我们如何把这块碑与孟子思想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些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实际上值得大讲特讲。

 

这块碑的文字内容早在南宋末期就已成型。据《爱日斋丛抄》卷4记载,福建人王迈(1184—1248,字寔之,自号臞轩居士)对真德秀(1178—1235)提出的“廉仁公勤”思想进行发挥,写成“律己以廉”“抚民以仁”“存心以公”“莅事以勤”四箴④。四箴讲述了“仕而廉则优”的两种关系:一种是群己关系,一种是知行关系。“仁”是心中要有老百姓,“廉”是严格要求自己,这是讲群己关系;“公”是心中要有一杆秤,“勤”是办政事要勤快,这是讲知行关系。

 

时光慢慢流淌,王迈创作的四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邹县县令梁州彦(生卒年不详)对四箴特别喜欢,于是刻了这块四面碑,立于县衙,借此警戒自己及其僚属廉洁勤政、为民办事。20世纪50年代,旧县衙失修,这块碑被移入孟庙保存。现在,我们试图解读:《爱日斋丛抄》说四箴以廉、仁、公、勤为顺序,梁州彦为何以仁、廉、公、勤为顺序?梁州彦在孟子故里刻四面碑,四箴又与孟子思想有何关联?

 

孟庙官箴碑的内涵相当丰富,我们着重分析廉箴(亦即“律己以廉”部分)里面的八个字。廉箴说:“毋谓暗室,昭昭四知。”⑤意思是说:你不要以为自己在暗处做的事情,就没有人知道,其实天知、地知、我知、你知。它涉及发生在孔孟之乡的一个著名典故——杨震拒贿。

 

据《后汉书》卷54记载,陕西人杨震(?—124)慧眼识才,举荐过很多人,人称“关西孔子”。荆州茂才王密(生卒年不详)就因杨震的举荐,做了昌邑(今属山东)县令。杨震有次路过昌邑,王密晚上怀揣十斤金子,来到杨震住的地方,准备答谢杨震的知遇之恩。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为什么就不了解我?”王密说:“夜深人静,没有人知道我给你送金子。”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王密拿着金子,羞愧地走了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四知,最能威慑人心的是“举头三尺有神明”。在古人看来,神明具有强大的威慑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做任何事情,内心要有敬畏感,要正大光明。

 

杨震拒贿,是东汉名门望族——弘农杨氏家风的典型体现。杨震的儿子杨秉(92—165)不喜做官,一生对酒、色、财三件事从不困惑⑦。从“四知”到“三不惑”,足见杨氏家风充满儒门特色。到了杨震的孙子杨赐(?—185)那里,孟子的精神得到鲜明的体现。

 

当时,皇帝埋怨自己游玩的地方太少,决定兴建毕圭灵琨苑。杨赐上疏说:“昔先王造囿,裁足以修三驱之礼,薪莱刍牧,皆悉往焉……今猥规郊城之地,以为苑囿,坏沃衍,废田园,驱居人,畜禽兽,殆非所谓‘若保赤子’之义。”⑧其中,“薪莱刍牧,皆悉往焉”是对《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2·2⑨)的化用;“以为苑囿,坏沃衍,废田园,驱居人,畜禽兽”是对《孟子》“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6·9)⑩的化用;“若保赤子”既是对《尚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的引用⑪,也是对《孟子》“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5·5)的引用。

 

杨赐的意思是说:你可以游玩的地方够多了,为什么还要修呢?皇帝原本不准备修了,可他身边也有读过《孟子》的人。此人同样借用《孟子》的话(2·2)对皇帝说:“昔文王之囿百里,人以为小;齐宣五里,人以为大。今与百姓共之,无害于政也。”⑫此人认为:文王之囿百里,民众尚且嫌它小;您只要与百姓共享,再建一个也是无妨的。皇帝听了这人的话,最终把毕圭灵琨苑建了起来。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只读过《孟子》的某句话、某一章,孟子的精神是进不到心里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心里有了敬畏感,才能真正、切己地理解孟子的精神。孟子讲圣人有四类:清高的“清者”、负责任的“任者”、随和的“和者”、识时务的“时者”。他说:“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10·1)后人曾用“清”字评点杨震、杨秉、杨赐几代人,这个“清”字是与《孟子》一书以及孟子的文化精神密切相关的。

 

话题回到邹县县令梁州彦。读《后汉书》卷54的杨震本传(其中包括杨秉、杨赐等子孙的传记),梁州彦的心里何尝不盈满孟子说的“清”字呢?王迈笔下的“昭昭”,典出孟子说的:“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14·20)即使只是以“毋谓暗室,昭昭四知”为例,我们亦可大胆假设:正是孟子及其文化基本精神,最大限度地拉近了梁州彦与王迈之间的距离。

 

勤箴(亦即“莅事以勤”部分)之末,有梁州彦写的跋文(共两行):“右四箴乃臞轩王先生所作,以自警者也。先生以词章起家,为时作者。至于忠义大节,尤为凛然。异代而下,读其词,可想见其人,令人有廉顽起懦之思焉。凡我同心,宜勒一通,置之座右。当夜气清明时,良心发露,未必非砥砺名行之一资也。”⑬其中,“夜气”“良心”出自《孟子》著名的“牛山之木尝美矣”章(11·8),而“廉顽起懦”是孟子给予圣之清者伯夷的评价:“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10·1,14·15)这篇跋文表明梁州彦对于孟子的思想与精神乃是真了解、真服膺。孟子曾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13·45)梁州彦把王迈的廉、仁、公、勤改为仁、廉、公、勤,仁字当先,仁体廉用,同样是真了解、真服膺孟子使然。

 

总而言之,我们重读孟庙官箴碑,既是为了让“仕而廉则优”成为夯实当代廉政文化建设的为官之道,更是为了让“仁民爱物”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这个伟大的时代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注解

 

①[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册,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54页中栏。

 

②参见《苏轼文集》卷1,[北宋]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28页。

 

③参见《孟庙官箴碑:重点讲解古代为官之道》,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编:《干部政德教育现场教学讲解词》,齐鲁书社2017年版,第71—76页;《仁廉公勤碑》,《干部廉政教育读本》,中共邹城市纪委2017年印,第17—21页。

 

④参见[南宋]叶寘撰、孔凡礼点校:《爱日斋丛抄》,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95—96页;按,该书与《浩然斋雅谈》《随隐漫录》合为一册,并分署页码。

 

⑤[南宋]叶寘撰、孔凡礼点校:《爱日斋丛抄》,第95页。按,有学者把“昭昭四知”释读为“昭昭四失”(参见刘培桂编著:《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齐鲁书社2005年版,第500页)。细读原碑,“知”字写得极像“失”字,误读可谓情理中事。又如其中有段话,《爱日斋丛抄》的句读为:“凡缕丝而颗粟,皆民力乎尔供。仕焉而旷厥官,食焉而怠其事。稍有人心,胡不自愧?”(第96页)《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的句读为:“凡缕丝与颗粟,皆民力乎。尔供居焉而旷,厥官食焉而怠。其事稍有□□,胡不自愧?”(第500页)类似的例子尚有不少。孟庙官箴碑的释文值得人们进一步探讨。

 

⑥《后汉书》卷54《杨震列传第四十四》云:“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7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60页)

 

⑦《后汉书》卷54《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附杨秉(其子)云:“秉性不饮酒,又早丧夫人,遂不复娶,所在以淳白称。尝从容言曰:‘我有三不惑:酒、色、财也。’”([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7册,第1775页)

 

⑧《后汉书》卷54《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附杨赐(其孙),[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7册,第1782—1783页。按,此事又见[东晋]袁宏:《后汉纪·孝灵皇帝纪中卷第二十四》“光和三年(180)”条,张烈点校:《两汉纪》下册《后汉纪》,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471—472页。《后汉书》只是匿名引用孟子,《后汉纪》则是实名引用孟子。

 

⑨此种序号注释,以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10年第3版)为据,下同。

 

⑩个别标点符号略有校改。

 

⑪[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上册,第204页上栏。

 

⑫《后汉书》卷54《杨震列传第四十四》附杨赐(其孙),[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第7册,第1783页。

 

⑬刘培桂编著:《孟子林庙历代石刻集》,第500页。

 

  

 

2017年7月22日杨海文教授据2017年7月10日山东邹城孟子故里“孟子思想与党风廉政建设”研讨会发言录音稿整理修订而成,特别致谢中国孟子研究院为此提供的支持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