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海】赠君一法决狐疑

栏目:
发布时间:2017-07-25 23:47:28
标签:
余东海

作者简介:余东海,本名余樟法,男,属龙,西元一九六四年生,原籍浙江丽水,现居广西南宁。自号东海老人,曾用笔名萧瑶,网名“东海一枭”等。著有《大良知学》《儒家文化实践史(先秦部分)》《儒家大智慧》《论语点睛》《春秋精神》《四书要义》《大人启蒙读本》《儒家法眼》等。


赠君一法决狐疑

作者:余东海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节选自 《儒家大智慧》,上海三联出版社出版,2014年8月第1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初三日癸丑

           耶稣2017年7月25日

 

知人,说容易很容易,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说难又很难,知人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和曹操,一忠一奸,都是绝顶聪慧之人,不能说他们没有知人之明,可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诸葛亮一失于马谡,二失于李严。曹操不能发现司马懿的奸险。

 

连孔子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呢。孔子说过:“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根据言论和外貌来判断人品好坏,不一定靠得住。孔子弟子中有一个叫宰予的,利口善辩,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后来渐渐露出了内在的不足,被孔子骂为“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致力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后来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名闻诸侯。因此,说大儒有知人之明,不是绝对无误的。

 

另外,唯慧眼能识英雄,唯法眼能识圣贤。圣贤大儒遭到世人误解很正常。明屠隆说得好:“核人贵实,浮论难凭,从古圣贤不能无谤。试问释迦于移山之口,佛云乎哉;叩宣仲尼于伐木之夫,何圣之有?”(屠隆《娑罗馆清言》)

 

不仅一般人,儒门中文化道德水平略低者,对于圣贤也往往测不准。《资治通鉴》载:“庐江毛义,行义称于乡里。南洋张奉慕义名,往候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安阳令。义捧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辞去。后义母死,徵辟皆不至,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

 

毛义是东汉庐江人,以孝行著称。他捧檄而喜,并非贪图权位,而是为了更好地尽孝,让老母亲有生之年生活过得好一些,是为了母亲不惜委屈自己,所谓“家贫亲老,不择官而仕。”母亲去世,毛义葬母后即隐居山野,不再接受朝廷和官府的征召,故古人有“以张奉之贤,仍不测毛义捧檄之喜”的感叹。

 

大贤不可测,圣贤道德不可测,圣贤命运亦不可测。大舜渔樵维生的时候,谁也料不到他会贵为帝王;孔子到处碰壁如丧家犬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他是万世师表。故李白说:“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最后,赠君一法决狐疑。如果缺乏识人慧眼,不能从言论上辨别某种人物的善恶正邪,可以从他的文化立场和信仰对象初步判断。例如,儒家仁义为怀,佛家善良祥和,道家清净淡泊,墨家乐于助人,杨家自私冷漠,法家刻薄寡恩,自由派肤浅漂浮但不至于太坏,极左最可怕,集刻薄阴冷险恶毒辣于一体…

 

还有,看他崇拜的是什么人物。最坏的是崇拜盗贼,最好的是崇拜圣贤,象诸葛孔明,崇拜管仲乐毅,境界很高,但不是最高的。人们称管仲、乐毅为王霸之佐,其实他们作为“霸佐”或不错,作为王佐则不足,比起姜尚伊尹傅说等真正的帝王师,大为逊色。

 

管仲成就的是齐桓公的霸业,乐毅连霸道都谈不上,只是善于用兵和收敛人心。诸葛孔明以他们为榜样,就注定了一生成就有限。孔子一方面赞扬管仲“如其仁,如其仁”,一方面又批评他器小。我于诸葛亦作如是观。

 

关于管仲的局限和不足,《孟子公孙丑》中曾经提及: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孟子追求王道政治,对于管仲的霸道颇为不屑,正如齐宣王问“齐桓、晋文之事”他不屑回答一样。


   


注:本文为《儒家大智慧-知人篇》小结。《知人篇》分为十章:一、不知人的后果;二、孔子和子贡的知人之明;三、周文王六征之法;四、李克的观人五法;五、吕氏的识人之法;六、古人的妙观察智;七、抓大放小;八、左宗棠的故事;九、乃知帝王自有真;十、性明知人郭林宗。

 

责任编辑:姚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