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波】为什么体制教育跟经典教育相差这么大?——国学教育学生版问答(五)

栏目:散思随札
发布时间:2017-07-19 00:23:28
标签:
吴亚波

作者简介:吴亚波,字廣毅,男,西元1986年生,陕西咸阳人,曲阜崇儒学堂创办人暨堂主。2006年开始从事民间读经教育推广活动,2014年出版教育文集《为什么要读经》。

为什么体制教育跟经典教育相差这么大?——国学教育学生版问答(五)

作者:吴亚波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廿五日丙午

        耶稣2017年7月18日


41、只死读书会不会增长我们的浮华?

 

死读书会不会我不清楚。然我们读解并行,经注齐读,经史合参,基础知识跟进,才艺学习辅助,怎会长浮华?且纵有浮华之人,总是学问不精,故致目中无人,狂妄自大。《孝经》云:“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田子方曰:“天子骄人则失其天下,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曲礼》云:“毋不敬。”又云:“虽贩者,必有尊也。”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云:言我(孔子)三人行,本无贤愚,择善从之,不善改之,故无常师。能识得此理,浮华何所生乎?

 

42、只要明白道理即可,何必要去背书呢?

 

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注曰:学自外入,至熟乃可长久,如不及(熟),犹恐失之。因此,要熟悉,就要背诵,只有背诵,方能长久,不然转瞬即逝,且也失去了解行证的机会。

 

43、经典外能推荐几本课外书吗?

 

清人吴楚材编订的《纲鉴易知录》从上古盘古治世到明末亡国,贯穿了万年历史,可作为史学启蒙读本;另外如《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杨家将演义》、蔡东藩的《历代通俗演义》,今人蒋庆先生《政治儒学》《儒家的时代精神,》余东海先生所著《儒家大智慧》、《春秋大义》,都可以看看。

 

44、孙武的思想和儒家相通吗?

 

孙武以《孙子兵法》名世,可列为兵家,与儒家相容而不相悖,得儒家理国用兵之一端。不止兵家,其余诸子如道家、墨家、农家、法家、纵横家、阴阳家、名家等,皆得儒家之一端,统摄于儒家则各得其用,并行不悖,离于儒家则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用,不能相通,遂使众说纷纭,蔽于一端,不识大体。

 

45、什么标准算是儒家?

 

崇儒尊孔,以圣贤德行为法则,以圣贤理想为追求,以圣贤标准判断处理一切人事。

 

46、孙武的能力可以使国家兴盛吗

 

我曾读《孙子兵法》,深为其用兵智慧所折服。观史书可知,孙子善于治军攻战,得吴王阖庐重用,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盛极一时。然其所行终为霸道,寡仁寡义,任力任智,故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吴国至阖庐之子夫差时,虽有霸诸侯之名,然未及终而身死国灭,为越所并。霸者之道,总是如此。

 

47、为什么体制教育跟经典教育相差这么大?

 

近百年来,体制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便是模仿西方欧美国家而来,自然与中国固有之教育传统相去甚远。

 

48、八德是怎么来的?

 

从圣贤对人所应具备的德行标准总结而来,如善事父母之谓孝,善事兄弟之谓悌,中心不隐之谓忠,人言不欺之谓信,理之不可易者之谓礼,举事合宜谓之义,清俭严利之谓廉,闻过自愧谓之耻。

 

49、中庸的不偏不倚如何做到?

 

孔子有言:“中庸之为德也,民鲜能久矣。”注云:中和可常行之德,世乱先王之道废,民鲜能行此道久矣,非适今。孔门唯颜渊能三月不违,可见其境界之高,践行之难。退而言之,详解《中庸》,明伦尽份,遵守礼法,庶几近矣。

 

50、《易经》蕴含着什么样的道理?

 

天地参赞造化之道,人生吉凶祸福之理,尽在其中,熟读详解之,自可明了。故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注云:《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五十而知天命,以知命之年,读至命之书,故可以无大过矣。

 

责任编辑:柳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