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戬炜作者简介:张戬炜,男,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著有《旧时月色》《荆蛮古色》《中吴风色》《书生本色》《文化常州》等,主持重编《常州先哲遗书》、《常州词派研究丛书》,整理出版《常州白泰官》,点校出版《常州赋》等。 |
嚣张的堕落:屌丝、泛情色表达及汉语粗鄙化
作者:张戬炜
来源:作者投稿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十九日庚子
耶稣2017年7月12日
汉语正在走向粗鄙。这种粗鄙,由汉语表达的精华——文学表达肇始。这个判断不管能不能形成共识,都不妨碍“汉语粗鄙化”这个事实。
1985年7月,中国文学语境中地位最高的杂志《人民文学》发表徐星的短篇小说《无主题变奏》。小说开篇未满500字,就出现了这样的语言——
尽管她拉的是意大利名家提琴,尽管它有几百年的历史,我还是不能容忍那些一串串指法练习、试音、调弦什么的。那他妈太无主题了……
1986年9月,中国文学语境中地位最高的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领过斯大林文学奖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性作家丁玲主编的《中国》杂志,发表刘恒的短篇小说《狗日的粮食》。小说的中心语言是“狗日的”。
1987年3月,《人民文学》发表廖亦武的散文诗《死城》,纯文学文本直接出现生殖器与性交场面描写。这种描写的尺度之大,以至目前公开出版的主流报刊无法直接引用。
改革开放后,把口语中的脏词作为中国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由此开始。“他妈的”“狗日的”与生殖器官入诗,正式登堂入室,成为主流文学可以公开使用、据信能显示作家个性的语言。
中国自古有“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之说。说这话的是位居皇帝之尊的文学家曹丕。他的前辈不把文学作品称为“文章”,曹丕说的“文章”,却包括辞赋类文学作品。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同时以一个杰出的文学家的身份,曹丕此语,可以认为是中国国家管理者对文学作品能影响政治与社会领域走向的切肤之感。
事实上,1980年代的中国文学,确实如曹丕所言,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977年11 月,《人民文学》发表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提出了“文化专制”的后果问题,直接推动了肃清“样板戏文化”运动。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发表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一周之内,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内的全国二十多家省级电台全文录播,形成收听热点,由此产生“伤痕文学”,对清算文革产生巨大推力。
以1980年代中国文学影响中国政治、引领社会风气、替代文化思考的功能与能力,其粗鄙语言的公开使用,打开了汉语粗鄙化之门,此后的汉语写作,不再追求雅致恭谨,而是追求粗鲁野俗。诗歌,在世界任何一个民族中都被认为是民族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审美境界的文学形式,1980年代后,开始了“下半身写作”。
诗人们开始比丑陋,比粗鄙、比下流。其代表诗很多,能在目前的报刊上引用的,大概只能是这样的——
后来,小德长大了/做水果生意,也去了南方/学会了嫖妓/头几年,小德/从来不嫖屁股大的/有人说他/就喜欢尖屁股的女人/这几年,小德/只嫖屁股大的/嫖得高兴时/就拍着女人的屁股,说:/不错,像个柿子/还有弹性。
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国文学在影响政治走向、引领社会风气的同时,在辉煌的颂歌与民众的追捧中,犹如一个失去监督的政治家,开始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直到失去当年所得,如失意政客一样在时代的角落里,顾影自怜。
说“失意政客”,是指中国文学总指望能东山再起,重新回到政治中心与话语中心,而最近确实也回来了一次——用一个女诗人的一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回肠荡气地回到了话语中心,让民众再次关心了一下中国新诗。然后大家发现,其伟大成就,还是十多年前的“下半身”。
从汉语写作引领时代风气上来看,曹丕的判断是千古确论。进入2000年代后,现代汉语的表达,已经堕落。堕落的标志有二:一、失去规范。二、泛情色表达。
失去规范,其表现之一,是大众传媒肆意使用外语单词包括外语缩写,让民众接受传播时积淀“汉语无法表达”的潜意识,从而对汉语失去信任。表现之二,是病句横行。譬如“给力中国”,动词词组作谓语。譬如“进行创意”,名词词组作宾语。譬如“创业走起”,语义重复,且意义相歧。
泛情色表达自1980年代中国文学首开风气后,目前在汉语表达领域已经是不可收拾。
譬如“事业线”。大众传媒与网络传播中,公开把显露女性乳房中线的行为,称之为“事业线”。把一种准色情行为美化为从事某种事业之必须。
譬如“小鲜肉”。这种床笫之间使用的昵称,目前的大众传媒可以用一号字体公开配图展示。其宣扬肉欲、借助暧昧扩大传播领域的意图,昭昭可见。
譬如“颜值”。此语源自日语“颜面のビジュアル的価値”,原义用于判断或形容人的面容,且二战后多用于日本风月场合。这种像欢场中人一样讨论人的美丑的价值,也就是漂亮的面孔值多少钱的用语,目前的大众传媒使用起来居然毫不赧颜。
最极端的例子是“屌丝”。这个在床笫之间都让人难以出口的语言组合,曾经堂而皇之地在大众传播领域广泛使用,并且成为自嘲和嘲弄他人的标志性语言。在这种被传播工具认可的语言引领下,汉语历史上所有的优雅与恭谨荡然无存,甚至成为现代汉语粗鄙表达的笑料和废弃物。
从社会学的角度判断,语言的存在,就是人的存在。民族语言的存在,就是民族的存在。换言之,语言决定了民族。文明的民族,其语言必定是文明的。反之,必定是粗鄙的。
文明民族的语言产生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的诗歌与文学。一个民族的诗歌与文学堕落了,这个民族的语言肯定堕落,民族的精神也肯定随之堕落。
可以这样说,19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语言堂皇的堕落,让一代接受者随之堕落。值得深思的是,天下所有的堕落行为,几乎没有公开进行的。为何现代汉语写作的堕落,如此公开、如此透明、如此堂皇而不受批评呢?其传播与影响的过程,为何能够如此嚣张而不受谴责呢?
这个问题上,其实,每一个汉语的使用者,都是有责任的。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